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氦氖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敬然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2233-2234,共2页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接收的85例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照射治疗及护理,试验...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接收的85例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照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炎症指标变化、疼痛评分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试验组的IL-8、IL-6、TNF-α水平以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患者给予氦氖激光联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指标,降低口咽部疼痛,提高临床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鼻咽癌 放射性口腔炎 炎症指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李琳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接收的82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黏膜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接收的82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黏膜保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口腔黏膜保护,试验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比较两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情况、口腔pH及口腔唾液流量。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射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口腔pH及口腔唾液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进行口腔黏膜保护,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黏膜反应,改善口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雾化吸入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反应 口腔pH 口腔唾液流量
下载PDF
肿瘤电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老年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芳芳 王政 +1 位作者 任义 姜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863-864,共2页
患者女性,68岁。间断头痛1个月加重1周起病,2018年8月外院头颅MRI示:右侧枕叶肿瘤性病变,考虑胶质瘤的可能性大(图1A)。并于外院行颅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2018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行Stupp方案,即替莫唑胺7... 患者女性,68岁。间断头痛1个月加重1周起病,2018年8月外院头颅MRI示:右侧枕叶肿瘤性病变,考虑胶质瘤的可能性大(图1A)。并于外院行颅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2018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行Stupp方案,即替莫唑胺75 mg/(m^(2)·d)同步放化疗。放疗前MRI见图1B。放疗采用常规分割(60 Gy/30 f)调强放疗。放疗后1个月头颅MRI显示稳定,于外院行序贯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手术 化疗 抗血管生成 肿瘤电场治疗
下载PDF
成人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精准治疗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祥宇 王政 +3 位作者 王焕宇 张学斌 杜芳芳 姜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索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WHOⅣ级的新型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1岁,病理确诊为弥漫性(左侧额叶、丘脑)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于手术切除左侧额叶病灶后,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采取替莫唑胺超早期START化... 目的探索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WHOⅣ级的新型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1岁,病理确诊为弥漫性(左侧额叶、丘脑)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于手术切除左侧额叶病灶后,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采取替莫唑胺超早期START化疗方案,治疗3周后头部MRI显示左侧丘脑病灶进展;然后针对颅内病灶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依托泊苷(VP⁃16)节律化疗,根据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呈培唑帕尼敏感类型,遂在VP⁃16节律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培唑帕尼序贯治疗。放射治疗后3个月复查MRI提示肿瘤接近完全缓解(神经肿瘤反应评价标准)。结论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可以改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患者生存期,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类 成年人 精准医学
下载PDF
基于模拟CT图像分割肿瘤治疗电场电极贴片对共面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婧文 王政 +2 位作者 石祥宇 杜芳芳 姜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12期41-47,67,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从模拟CT(simulated CT,sim-CT)图像中获得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s)电极贴片结构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其对共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固体水... 目的:建立一种从模拟CT(simulated CT,sim-CT)图像中获得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s)电极贴片结构的方法并定量分析其对共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固体水模体和电极贴片建立模型,并经sim-CT扫描获取sim-CT图像。通过设置不同阈值在sim-CT图像上进行分割获得电极贴片的结构,并将电极贴片的CT值设置为3 832 HU。固定源皮距、射野大小和机器跳数等照射条件,计算并分析电极贴片对剂量分布的影响。选取15例经组织学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并接受TTFs治疗的患者,在端对端立体定向验证(STEEV,CIRS 038 head phantom)头部模体上分别按照患者肿瘤所在位置粘贴电极贴片阵列进行sim-CT扫描,获取sim-CT图像,结合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位置建立患者模型。在无电极贴片的患者模型sim-CT图像上进行共面IMRT计划设计、优化和计算,将计划复制到含有电极贴片的患者模型sim-CT图像上再次计算,定量分析电极贴片阵列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电极贴片导致水模体表面下1.5 cm深度内剂量增加(P<0.05),之后剂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模型的共面IMRT计划计算结果显示,电极贴片阵列导致98%剂量覆盖的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PTV)(V98%)减少(P<0.05),PTV以外脑组织的2%最大暴露体积的最小剂量(D2%)下降(P<0.05),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无明显变化,头皮靠近射线源一侧Dmax、Dmean、20 cm3平均剂量(D20 cc)和30 cm3平均剂量(D30 cc)均增加(P<0.05)。结论:基于该分割方法获取的电极贴片结构的IMRT计划计算结果显示,在放疗时佩戴电极贴片有增加头皮剂量的风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关注头皮剂量和放疗反应,适当考虑头皮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电场 胶质母细胞瘤 模拟CT 电极贴片 共面调强放疗 剂量分布
下载PDF
流式细胞分选仪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福齐 撒昱 +2 位作者 李奇峰 冯婧文 韩阳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890-898,共9页
流式细胞技术一直是生物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细胞富集、筛选后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对能够满足高通量、高细胞信息提取、高细胞活性要求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的需求增加。本文阐述基于光学探测方法的流式细胞分选... 流式细胞技术一直是生物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细胞富集、筛选后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对能够满足高通量、高细胞信息提取、高细胞活性要求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的需求增加。本文阐述基于光学探测方法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在光学流式细胞分选仪研究领域出现无标记化和微流控芯片化两种新的发展趋势。在两种发展趋势下,无标记成像方法、微流控片上分选系统和片上压电致动器集成分选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光学流式细胞分选仪的研发设计中,本文从技术特性、性能优势、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供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使用者及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分选仪 细胞分选与富集 无标记 微流控芯片 综述
下载PDF
绘画艺术疗法对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生活功能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6期2852-2854,共3页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疗法对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生活功能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106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与干预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绘画艺术疗法),各53例,...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疗法对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生活功能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106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与干预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绘画艺术疗法),各53例,观察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生活功能及焦虑情绪变化。结果:绘画艺术疗法干预后,干预组的恶心呕吐程度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FLI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焦虑情绪(HAMA-1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绘画艺术疗法应用于肿瘤化疗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疗法 肿瘤化疗 恶心呕吐 生活功能 焦虑情绪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对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穆琪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4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PDCA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PDCA循环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PDCA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PDCA循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PDCA组的胃肠道不适、骨髓抑制、癫痫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1.67%、8.33%及3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43.33%、26.67%及63.33%(P<0.05);首次测评时,两组病人的WHOQOL-BREF评分差异不大(P>0.05),末次测评时,两组病人的WHOQOL-BREF评分都与首次测评时差异较大,且PDCA组的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放化疗治疗时辅以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 脑胶质瘤 替莫唑胺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彦汝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接收的112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接收的112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锁骨下静脉置管,试验组给予PICC,比较两组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给予PICC,能够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置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置管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治疗脑脊液和脊髓播散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阳 姜炜 +6 位作者 王政 杜芳芳 孙亚方 王亚红 宋彬 任义 石祥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胶质瘤脑脊液播散和脊髓播散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共收治脑胶质瘤患者1 0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出现脑脊液播散和(或)脊髓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胶质瘤脑脊液播散和脊髓播散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共收治脑胶质瘤患者1 0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出现脑脊液播散和(或)脊髓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组,支持组(5例)为仅接受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的患者;基础组(15例)为仅接受放疗、化疗、放疗+化疗或仅靶向治疗的患者;综合组(14例)为患者同时接受放疗+化疗(含鞘内化疗),并联合靶向治疗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切除程度、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术后放疗和化疗方案、肿瘤出现播散时间、播散后治疗方案、播散后生存期等。比较不同组别间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间的播散后生存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WHO分级、病理学类型、术中是否开放脑室、肿瘤是否临近脑室、治疗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前期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后出现播散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4个月(2.9~93.2个月)。至末次随访,存活11例(32.3%),死亡23例(67.6%);其中,支持组的死亡比例为5/5,基础组为11/15,综合组为7/14。34例患者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1.0~20.5个月)。支持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1.0~3.2个月),基础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2.5~20.5个月),综合组的播散后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1.0~19.0个月),3组间播散后中位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404,P<0.001)。结论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和脊髓播散后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治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预后 播散
原文传递
97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经验
11
作者 姜炜 王政 +2 位作者 张文学 郭阳 杨玉山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0-931,共2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tls system lymphoma,PCNSL)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45—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自1995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97例PCNSL患者,治疗方法涉及手...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tls system lymphoma,PCNSL)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发于45—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自1995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97例PCNSL患者,治疗方法涉及手术、放疗、化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治疗方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LYMPHOMA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PCNSL
原文传递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与肿瘤组织乏氧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
12
作者 郭阳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组织乏氧关系密切。在各种实体肿瘤组织内,有大量的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抗性有关,并增加肿瘤的局部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临床上,实体肿瘤患者中约有...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组织乏氧关系密切。在各种实体肿瘤组织内,有大量的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抗性有关,并增加肿瘤的局部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临床上,实体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贫血,在贫血的肿瘤患者中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受体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低氧
原文传递
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电场治疗的皮肤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静静 陈志鹏 +1 位作者 彭玉玲 王政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3-595,共3页
总结了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电场治疗的皮肤护理经验。护士进行皮肤预防性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皮肤评估和准备、传感器的使用与更换,及时做好皮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包括头皮皮炎、溃疡及感染,做好详实的出院指导及随访。该组5例... 总结了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电场治疗的皮肤护理经验。护士进行皮肤预防性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皮肤评估和准备、传感器的使用与更换,及时做好皮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包括头皮皮炎、溃疡及感染,做好详实的出院指导及随访。该组5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电场治疗 不良反应 皮肤护理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酶阻滞剂的放射增敏作用
14
作者 丛征 郭傲 郭阳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辐射可以导致细胞DNA双链断裂。细胞主要通过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方式修复DNA双链断裂。随着对双链DNA损伤修复机制认识的深化,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阻滞剂成为提高放射敏感性的一...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辐射可以导致细胞DNA双链断裂。细胞主要通过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方式修复DNA双链断裂。随着对双链DNA损伤修复机制认识的深化,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阻滞剂成为提高放射敏感性的一种新策略。HDAC可分为4类。HDAC阻滞剂可非特异性地或特异性地阻滞这4类HDAC,使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高,染色体解螺旋,核小体结构改变。一方面使DNA更易受到辐射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降低E2F1转录因子活性抑制损伤修复蛋白Ku80、Rad51等的表达,使其不能募集DNA损伤修复蛋白,且不能形成相应的蛋白复合物,使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作用延缓,在伴有或不伴有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放射敏感性。现已有一些临床试验在进行中,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耐受性 组蛋白去乙酰酶阻滞剂
原文传递
外照射预防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炜 郭阳 +1 位作者 吕仲虹 只达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 设计运用外放射预防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实验,以证明外放射对抑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144只,随机等分为24个组,每组6只。对全部动物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饲以高胆固醇饲料。术后对动物的手... 目的 设计运用外放射预防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实验,以证明外放射对抑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144只,随机等分为24个组,每组6只。对全部动物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饲以高胆固醇饲料。术后对动物的手术部位以6MV X射线进行照射,剂量分别为0、6、12、18、24和30 Gy。分别于手术后15、30、60和90 d处死动物,取手术部位动脉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PCNA的染色结果、α-Actin染色结果、PDGF染色结果于不同剂量组和不同时间段之间均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外照射对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再狭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①抑制活化VSMC的增生、迁移和表形转变的活性;②抑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照射 预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后再狭窄 实验
原文传递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MGMT甲基化状态对放化疗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亚方 王政 +2 位作者 石祥宇 杜芳芳 姜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65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调强放疗,4...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65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调强放疗,49例患者接受了替莫唑胺单药化疗。依据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为MGMT(+)组和MGMT(-)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应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8.0个月。MGMT(+)组、MGMT(-)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个、1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同步放化疗与预后相关(P=0.029、P=0.00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预后因素(P=0.037、P=0.004)。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和12.0个月(P=0.040);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0.0个月(P=0.122)。结论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老年GB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常规分割放疗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及序贯化疗可能带来进一步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胶质母细胞瘤/放射疗法 胶质母细胞瘤/靶向疗法 替莫唑胺 老年
原文传递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洪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 年2 月~2018年10 月收治的颅脑手术后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照... 目的: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7 年2 月~2018年10 月收治的颅脑手术后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 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患者没有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在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医护人员在不同时间能反应的患者人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压增高医护人员及时反应患者人数为40 例(100.00%)和15 例(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压增高医护人员30min反应患者人数为40 例(100.00%)和26 例(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压增高医护人员60min反应患者人数为40 例(100.00%)和37 例(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患者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医护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患者的颅内压增高情况,进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有效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颅脑手术 颅内压增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