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理分型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博 王伟 朱志中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以影像学与病理学为基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1例,术前患者进行MRI扫描评估患者肿瘤... 目的:以影像学与病理学为基础,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患者的瘤周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01例,术前患者进行MRI扫描评估患者肿瘤周围水肿情况,计算水肿指数。手术标本通过常规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分型。结果:在101例胶质瘤患者中,无瘤周水肿9例(39.6%),有瘤周水肿92例(60.3%)。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瘤周水肿的分级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瘤周水肿与病理学类型相关,对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肿瘤瘤周水肿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佟小光 王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7-531,共5页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 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根治动脉瘤的同时应保证大脑前动脉灌注区的血供。大脑前动脉搭桥术旨在重建前交通动脉功能,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在血运结构上,前交通动脉作为Willis环的前部枢纽,远离颞浅动脉和颈外动脉等常规供体动脉,血管重建方案在受体动脉方面需兼顾双侧血管,与血管搭桥术密切相关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诸多变异;在手术操作上,前交通动脉位置深在,术野狭小,属于深部搭桥,同时因额叶的遮挡,供血区和受血区同时显露受到限制,动脉瘤体较大时更增加显露难度。基于上述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随着手术入路向颅底扩展形成的各种颅内搭桥新路径,本文对大脑前动脉搭桥术在前交通动脉瘤中的特点、血管重建方案的创新设计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前交通动脉瘤(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颅外椎动脉V3段相关血管重建术进展
3
作者 王轩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5-340,共6页
传统后循环搭桥术以前循环血管为供血主体,属于颅外-颅内低流量搭桥。颅外椎动脉V3段搭桥可结合复杂的颅底技术,以颅内-颅内或联合搭桥形式对后循环整体一期进行更深入的改造;不仅可作为血管搭桥术式设计的主体处理椎基底动脉系统,还可... 传统后循环搭桥术以前循环血管为供血主体,属于颅外-颅内低流量搭桥。颅外椎动脉V3段搭桥可结合复杂的颅底技术,以颅内-颅内或联合搭桥形式对后循环整体一期进行更深入的改造;不仅可作为血管搭桥术式设计的主体处理椎基底动脉系统,还可重建前循环血流。本文系统阐述V3段搭桥涉及的重要血管特点和显露方法,以及V3段各种搭桥构型的创新设计理念、疾病适应证和实际应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重建术 椎动脉 综述
下载PDF
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改变替莫唑胺耐药细胞系耐药特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强 朱琳 +4 位作者 刁兴涛 宋纯玉 刘秀云 刘振瑞 岳晓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6-2099,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株U251/TR细胞增殖、侵袭及耐药性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LY294002作用于细胞株U251/TR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 观察应用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替莫唑胺耐药胶质瘤细胞株U251/TR细胞增殖、侵袭及耐药性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应用LY294002作用于细胞株U251/TR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膜联蛋白V(Annexin V)法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核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等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 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蛋白的表达.结果 LY294002组与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相比自培养第2天起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LY294002组Transwell穿过细胞数[(43.60±1.54)个]较空白对照组[(81.90±1.64)个]、DMSO组[(82.10±1.07)个]明显减少(P<0.05).LY294002组细胞周期被明显阻滞在G0/G1期(67.44%),S期(30.56%)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6.05±1.99)%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组能有效抑制p-Akt、MMP-2、MGMT、NF-κB、bcl-2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而上调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的LY294002显著抑制了U251/TR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LY294002下调了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MGMT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药性 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腺病毒载体介导shRNAs共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miR-221/222的表达及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轩 韩磊 +6 位作者 张安玲 王广秀 浦佩玉 于春江 申长虹 佟小光 康春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构建能够对胶质母细胞瘤小分子RNA(miR)-221和miR-222达到多层次、半定量、共调控效果的腺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应用载体融合和短发夹RNA(shRNA)引导链3'端突变的策略构建出突变型(mut)-shmiR-221/222和经典型(class)-shmiR-... 目的构建能够对胶质母细胞瘤小分子RNA(miR)-221和miR-222达到多层次、半定量、共调控效果的腺病毒载体系统。方法应用载体融合和短发夹RNA(shRNA)引导链3'端突变的策略构建出突变型(mut)-shmiR-221/222和经典型(class)-shmiR-221/222 2种共表达腺病毒载体并转导入LN229和U251细胞中,分别为class-shmiR-221/222转导组、mut-shmiR-221/222转导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组细胞miR-221/22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Bp27ki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G1期阻滞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Caspase-3/7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凋亡,编写基于核苷酸循环基序(NCM)的软件,推断shRNA和靶miR的准确三维结构并计算相应的自由能状态。结果空白对照组、mut-shmiR-221/222转导组、class-shmiR-221/222转导组细胞miR-221/222的表达依次下调;p27kip1表达水平依次上调;G0/G1期比例依次上调,S期比例依次下调,G1期阻滞比例依次上调;细胞破坏和丧失原有形态的程度依次上调,细胞数量依次下调;细胞凋亡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能计算结果显示,mut-shmiR-221/222转导组(-32.7、-32.7)的引导链与靶miR结合时发生作用的热力学稳定性较class-shmiR-221/222转导组(-42.1、-41.5)减低。 结论成功构建shRNA共表达腺病毒载体,利用shRNA引导链3'端突变的策略影响热力学稳定性可以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miR-221/222多层次、半定量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小分子RNA RNA干扰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脑源性微囊泡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计伟 武银刚 +4 位作者 李奇峰 高亚龙 周源 杨贵莉 张建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微囊泡(BDMV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BDMVs,并予透射电镜观察及粒径检测。将PKH26荧光染料标记的BDMV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0.5 h、1 h、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吞噬BD... 目的探讨脑源性微囊泡(BDMVs)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BDMVs,并予透射电镜观察及粒径检测。将PKH26荧光染料标记的BDMV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0.5 h、1 h、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吞噬BDMVs情况。将体外常规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BDMVs组(加入终浓度1.5×10^7/mL的BDMVs处理细胞)及尼莫地平组[予2μg尼莫地平(0.2 mg/mL)预处理10 min后加入终浓度1.5×10^7/mL的BDMVs处理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罗丹明标记鬼笔环肽染色后各组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纤维型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及应力纤维数目。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体外制备的BDMVs具有完整的膜结构,粒径范围为100~1000 nm。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吞噬BDMVs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比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时间依赖性升高(0.5 h:22.7%±1.2%;1 h:52.3%±1.3%;2 h:71.6%±1.9%),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DMVs组中纤维型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且应力纤维数目明显增多增粗;而与BDMVs组相比,尼莫地平组中纤维型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应力纤维数目明显减少变细。结论脐静脉内皮细胞吞噬BDMVs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且吞噬BDMVs后可导致细胞骨架重构,而尼莫地平可部分阻断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微囊泡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骨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