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现状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洲洋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确定防控高危人群,对防控措施提出评价和改进,以更好地控制MDRO医院感染的传播。方法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检出MDRO的住院患者,记录基本信息,研究期间采取防... 目的通过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确定防控高危人群,对防控措施提出评价和改进,以更好地控制MDRO医院感染的传播。方法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检出MDRO的住院患者,记录基本信息,研究期间采取防控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采用描述性研究,对MDRO医院感染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患者4256例,检出率12.66%。CRE、CR-PA检出率差异有升高趋势;CR-AB、MRSA和VRE检出率差异有降低趋势。共检出MDRO医院感染病例510例,例次日发病率为0.18‰,五年有降低趋势。发病率最高的科室前三位是重症医学科(ICU)、移植科、神经外科。ICU、移植科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MDRO医院感染病例分布科室前三位是移植科、ICU、神经外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其次为手术部位、血液系统等。CRE的主要感染部位是血液系统和手术部位,CR-AB、CR-PA、MRSA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VRE的主要感染部位是手术部位和泌尿系统。结论应重视CRE、CR-PA感染患者,继续关注ICU、移植科、神经外科的MDRO感染,对不同MDRO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多重耐药菌 检出 医院感染 现状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甲管"期间定点医院集束化院感防控体系的建设体会
2
作者 杨万杰 刘先夺 +26 位作者 王西墨 徐卫国 张磊 傅强 杨积明 钱静 张富玉 田丽 张文龙 张宇 陈征 邵世峰 王湘 耿莉 任怡 王莹 史丽霞 万振 谢祎 刘媛媛 于维莉 韩晶 刘莉 朱欢 于自江 刘宏阳 王士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3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 波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持续3年,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的疫情防控经历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应急常态化防控阶段和应急常态化向"乙类乙管"常态化过渡转段阶段,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天津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在疫情防控的各阶段均圆满完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总结定点医院"乙类甲管"期间院感防控(感控)体系建设经验,概括为集束化"3、2、1"感控体系,即外、中、内"三环",绿、橙、红"三区",前、中、后"三事";"两天预净化"和"双点长制";"一个模块"化管理。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版的集束化感控体系,其特点为:一是强调"集束化",即关键措施的整体效能,避免任何短板的发生。二是强调感控理念的转变,使感控最大化地为医疗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调流程的优化,防控措施既要全面和重点突出,又要防止过度;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感控效果。四是强调对感控工作的质量控制,关注流程的重要性,提倡"制度瘦身,流程增肥"的理念。五是强调未来的发展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控质量和效率。六是强化持续的培训和再培训,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样化的培训方法,确保感染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清晰易懂、易于遵循,并建立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使医务人员随时保持应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乙类甲管 集束化 防控体系
原文传递
2009-2018年天津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
3
作者 范琳琳 朱欢 《中国病案》 2023年第9期79-8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天津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资料,了解其死因构成、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某院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死亡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根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天津某综合医院死亡病例资料,了解其死因构成、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某院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死亡病例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根本死因统一编码,对10年间死因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年共计报告12249例死亡病例,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在各年份间构成存在差异(P=0.000),近年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构成有所上升。男性与女性死亡比为1.70:1,不同性别前5位死因顺位一致,男性损伤与中毒死因构成明显高于女性(10.30%与4.50%)。各年龄组死因顺位构成存在差异(P=0.000),死亡人数以60岁以上组最多(70.84%),以循环系统疾病死因为主,5~14岁组占比最少(0.34%),以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死因为主。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为某院收治患者的首要死因,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医院应根据死因谱特点持续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尤其需重点关注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死因构成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