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代红 刘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科(血库)建设与临床输血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天津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科(血库)建设与临床输血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天津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对89家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及督导检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能较规范地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但存在不均衡现象。在输血科(血库)建设方面:1)输血科工作人员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部分输血科(血库)设备匮乏、陈旧、数量不足; 3)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数量较少; 4)大多数输血科目前除了常规工作外,并未根据临床需要和单位实际开展输血治疗工作和特殊实验室的检测。在临床输血管理方面,输血相关制度相对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还应充分发挥其职能。结论输血科建设、人力资源配置、输血信息化管理、输血质量控制工作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因此,应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和完善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管理
下载PDF
输血科对临床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合理性的评价及干预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媛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05-306,共2页
新鲜冰冻血浆是成分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大量输血、或凝血异常需要实施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通过血浆置换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物等大分子物质的患者。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对血浆治疗作用的理... 新鲜冰冻血浆是成分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大量输血、或凝血异常需要实施侵入性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通过血浆置换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物等大分子物质的患者。由于一些临床医生对血浆治疗作用的理解错误,受传统输血观念的影响,不严格按输血指征用血现象仍较为普遍。国内外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血浆滥用状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临床使用 输血科 干预 理性 凝血因子缺乏 侵入性治疗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不同基础肝病肝移植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与成分输血 被引量:6
3
作者 薄艳 李代红 +1 位作者 许建刚 王凤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成分输血的经验。方法所有肝移植患者根据基础疾病分为5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的术前凝血功能,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结果不同基础疾病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成分输血的经验。方法所有肝移植患者根据基础疾病分为5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的术前凝血功能,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结果不同基础疾病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硬化组和肝癌伴肝硬化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增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疾病对血小板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适当充足准备各种血液成分,术中监测凝血功能,及时纠正,可有效降低出血量和输血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肝移植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策略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宋广平 李代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5-609,共5页
出血是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创伤发生大量失血,患者常常在起初几个小时内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因此,治疗的主旨包括尽早识别失血性休克的风险,实施止血复苏,并同时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MTP),以预防... 出血是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创伤发生大量失血,患者常常在起初几个小时内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因此,治疗的主旨包括尽早识别失血性休克的风险,实施止血复苏,并同时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MTP),以预防或纠正创伤性凝血病(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 TIC)及病程进展引发的更为严重的生理紊乱,甚至死亡。早期使用氨甲环酸(TXA)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纤维蛋白溶解。黏弹性检测在评估进一步纤维蛋白溶解方面优于传统凝血检测,为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创伤大量输血的策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方案(MTP) 严重创伤 输血策略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供血困难患者择期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4-675,共2页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对供血有困难的患者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科、移植科28例(RhD阴性20例I,gG型抗lea-1例I,gM型抗M 1例,抗JKb 1例,其他复合型不规则抗体2例,Bx02亚型合并抗B抗体1例,Bw03亚型合...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对供血有困难的患者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对普通外科、骨科、妇科、产科、泌尿科、移植科28例(RhD阴性20例I,gG型抗lea-1例I,gM型抗M 1例,抗JKb 1例,其他复合型不规则抗体2例,Bx02亚型合并抗B抗体1例,Bw03亚型合并抗B抗体1例,肿瘤导致血型抗原减弱1例)供血有困难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1 d、手术前1 d、回输后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指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均未输注异体血液。比较患者采血前1 d、手术前1 d、回输后7 d RBC、Hb、Hct、Plt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供血有困难的择期手术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安全、节约、快捷的用血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困难 择期手术 储存式自体输血
下载PDF
肿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广平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3558-3559,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42例择期实施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或术后24 h内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手术前、回输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血小板(PLT)、出凝血...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42例择期实施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或术后24 h内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手术前、回输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血小板(PLT)、出凝血指标(PT、PTINR、APTT、TT)及输血反应。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失血过多同时输注2 U异体滤白悬浮红细胞外,其余均未输注异体血液。输血后未见发热及皮疹,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大脏器功能基本正常或化疗、放疗后缓解期的肿瘤患者,在血红蛋白>100 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血小板及出凝血指标正常的前提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肿瘤患者 择期手术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
7
作者 薄艳 许建刚 +1 位作者 李代红 刘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2-1513,共2页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方法对46例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进行两次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术中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两次手术的术前凝血功能、手术... 目的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方法对46例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进行两次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术中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两次手术的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无肝期时间、术中尿量、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肝移植患者术中出血量、去白红细胞、血浆及去白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再次肝移植的术前备血要充足,调整患者术前基础条件,术中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选择合理的输血指征,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肝移植 再手术
下载PDF
天津地区RhD阴性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
8
作者 刘纯 刘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088-3089,共2页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正常RhD阴性人群的基因型。方法应用PCR-SSP方法检测RhD阴性DNA,来判断RhD的基因分型结果,对于血清学和基因学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出的RhD阴性血液样本100例,通过PCR-SSP方...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正常RhD阴性人群的基因型。方法应用PCR-SSP方法检测RhD阴性DNA,来判断RhD的基因分型结果,对于血清学和基因学检测结果不相符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出的RhD阴性血液样本100例,通过PCR-SSP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学检测,结果检出16例1227DEL型,9例RhD-CE(2-9)-D型,3例弱D15型,2例RhD阳性,其余70例基因学检测结果均为RhD阴性。结论中国人群Rh血型基因具有多态性,PCR-SSP方法在鉴定Rh血型基因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基因多态性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的AIHA患者的临床分析和输血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肖艳丽 赵一贺 李代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Coombs试验(DAT)阳性的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前试验,回顾性研究输血后综合疗效,寻找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对本院88例DAT阳性的AIHA患者查阅病例,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对温抗体型AIHA病例进行DAT阳性凝集强度和溶血严重程... 目的探讨直接Coombs试验(DAT)阳性的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输血前试验,回顾性研究输血后综合疗效,寻找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对本院88例DAT阳性的AIHA患者查阅病例,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对温抗体型AIHA病例进行DAT阳性凝集强度和溶血严重程度比较;按照输注不同血液制品种类,以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不同配血方式,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88例AIHA中有88. 6%(78/88)为温反应性自身抗体。血液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和感染类疾病成为继发性AIHA的主要原因。DAT的凝集强度在2+及以上和2+以下和溶血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输注ABO同型悬浮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2组患者输血前后,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提高(P<0. 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P<0. 05)。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交叉配血相合组和最小不相容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输血治疗AIHA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贫血症状,但需要掌握严格的输血适应征,选择合适血制品输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温反应性自身抗体 输血
下载PDF
肾性贫血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输血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一贺 刘伟 赵媛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肾性贫血患者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6月进行输血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57例,共进行84次输血治疗,根据DAT是否阳性分为DAT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临床统计分析,以平均红...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肾性贫血患者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6月进行输血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57例,共进行84次输血治疗,根据DAT是否阳性分为DAT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临床统计分析,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钾(K)、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为评价指标,对比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输血疗效。结果在57例肾性贫血患者的84次输血治疗中,13次检测到DAT阳性,与对照组相比,MCV、MCH、MCHC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Hb和RBC的增加符合理论预期,84次输血治疗,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前后血钾(K)、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但需要严格参照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监控输血前后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自身抗体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输血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疗效
下载PDF
储存式自体输血现状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吴建君 夏代全 +8 位作者 王海燕 车辑 李代红 贺雪花 刘凤华 张凯 祝丽丽 穆士杰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家医院回收来自12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12份;数据离散度很大,2018-2020年3年间,开展最好的医院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最高为1.55%。2020年12家医院开展了PABD,2家医院开展有成分血(单采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采集。结论在所调查的12家医院中,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差异很大,与医院类型、输血管理和血液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式自体输血 中大型综合性医院 输血管理
下载PDF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中玉 刘纯 +1 位作者 刘伟 李代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2-628,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输血前预防性用药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输血前预防性用药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查找关于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9日。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36篇文献,合计137996例次患者输血,其中62581例次患者输血前用药,75415例次患者输血前未用药。1742例次患者在输血时发生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前用药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用药组无统计学差异{[RR=0.88,95%CI(0.76,1.01),P>0.05]},输血前用药组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用药组{[RR=0.72,95%CI(0.61,0.86),P<0.05]},2组间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RR=0.94,95%CI(0.77,1.16),P>0.05]、[RR=0.24,95%CI(0.03,2.13),P>0.05]}。输血前使用地塞米松、异丙嗪、尼可刹米对输血不良反应均无预防效果{[RR=0.91,95%CI(0.79,1.04),P>0.05]、[RR=0.83,95%CI(0.68,1.01),P>0.05]、[RR=1.21,95%CI(0.69,2.10),P>0.05]}。结论在不考虑患者输血史、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史以及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使用情况的前提下,输血前预防性用药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未预防用药组无明显差异。输血前用药组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未用药组,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及研究规模不理想,仍需要建立更高质量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合理使用救治药物,仍然是临床上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用药 输血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术前非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丽 刘伟 李代红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 目的观察术前非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弱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移植排斥反应、移植肾存活情况。方法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肾移植受者57例,依据肾移植术前HL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HLA抗体弱阳性组26例、HLA抗体阴性组31例。观察受者术后早期肾功能,以术后1周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率表示。对术后怀疑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和病理诊断,测算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满5年,观察并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结果移植术后1周,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DGF率为34.62%(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DGF率为9.68%(3/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92%(7/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两组相比,P>0.05。HLA抗体弱阳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73.08%(19/26),HLA抗体阴性组受者移植肾5年存活率为87.1%(27/31),两组相比,P>0.05。结论与HLA抗体阴性受者相比,术前非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弱阳性受者肾移植术后1周DGF率升高,但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肾5年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移植排斥反应
下载PDF
Bx亚型1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伟 李代红 刘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3-1216,共4页
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分析1例Bx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再采用PCR-SSP技术做ABO初步基因分型,并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进行测序。该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抗B反应为无或1+,与抗AB反应为1+或2+,自身不凝集。PCR-SSP结果为Bx02/O2。ABO基... 采用标准分析方法分析1例Bx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再采用PCR-SSP技术做ABO初步基因分型,并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进行测序。该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抗B反应为无或1+,与抗AB反应为1+或2+,自身不凝集。PCR-SSP结果为Bx02/O2。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B基因外显子6出现261G缺失,297为GG纯合子,表明该标本为B型与O2杂合;外显子7直接测序出现297A>G,526C>G,657C>T,703G>A,796C>A,803G>C,905A>G,930A>G,表明该标本为Bx02与O2的杂合;外显子7克隆测序出现803G>C,905A>G,表明该标本为Bx/O2。该标本血清学表型为B型,测序结果与Genbank网站比对鉴定为ABO*Bx.02.1.1与ABO*O21.01.1.1的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BX亚型 等位基因 Bx02
下载PDF
出生1周内新生儿ABO血型IgM抗体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媛 李代红 刘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12-2013,共2页
目的探讨出生1周内新生儿ABO血型IgM抗体产生趋势。方法选取新生儿科出生1周内新生儿312例,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去除22例AB型标本,将余下290例标本按照出生时间(1~7 d)分为7组,分析ABO正反定型符... 目的探讨出生1周内新生儿ABO血型IgM抗体产生趋势。方法选取新生儿科出生1周内新生儿312例,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去除22例AB型标本,将余下290例标本按照出生时间(1~7 d)分为7组,分析ABO正反定型符合情况。结果出生1周内新生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呈逐天递增趋势(44.4%、65.9%、67.6%8、5.4%9、1.4%9、3.3%、96.6%),且从第5天开始达到90%以上并维持较高水平。新生儿ABO血型IgM抗体产生抗B晚于抗A。结论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通过微柱凝胶技术大多数可检测出ABO血型IgM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ABO血型 IGM抗体
下载PDF
肾移植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伟 李代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寻找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PCR-SSP)技术对1 816例肾移植患者(患者组)以及1 558例健康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HLA-A、HLA-B、HLA-DRB1、HLA-D... 目的探讨肾移植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寻找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PCR-SSP)技术对1 816例肾移植患者(患者组)以及1 558例健康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HLA-A、HLA-B、HLA-DRB1、HLA-DQB1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基因频率以及疾病发生相对危险度(RR)的研究。结果患者组中共表达出HLA-A抗原19个,HLA-B抗原42个,HLA-DRB1抗原14个,HLA-DQB1抗原7个。其中HLA-A*03、A*23、A*26、A*29、A*66、B*08、B*64、B*72、B*63、B*37、B*41、B*49、B*50、B*53、DRB1*04、DRB1*10、DRB1*11、DRB1*13、DRB1*17、DRB1*18、DQB1*06、DQB1*08基因频率患者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HLA-A*01、A*11、A*69、B*13、B*60、B*46、DRB1*09、DRB1*15、DQB1*09基因频率患者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基因位点RR>1,HLA-A*01、A*11、B*13、B*46、DRB1*15、DQB1*09基因位点RR<1。结论 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A*01、A*11、B*13、B*46、DRB1*15、DQB1*09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关。其中HLA-A*03、A*23、A*26、B*08、B*50、DRB1*04、DRB1*10对肾移植患者有遗传易感性,HLA-A*01、A*11、B*13、B*46、DRB1*15、DQB1*09对肾移植患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终末期肾衰竭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纯 刘伟 +1 位作者 李代红 王玉亮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611-3612,共2页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DN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液及尿液标本进行BK病毒DNA检测。结果 86例肾移植患者中,尿BK病毒DNA阳性12例(14.0%),血液BK病毒DNA阳性...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DN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液及尿液标本进行BK病毒DNA检测。结果 86例肾移植患者中,尿BK病毒DNA阳性12例(14.0%),血液BK病毒DNA阳性6例(7.0%)。BK病毒DNA血、尿均为阳性5例患者中有4例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证为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结论尿液BK病毒检测能够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结合血液BK病毒检测为早期诊断、治疗并预防肾移植术后BKVAN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K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DSA阳性对肾功能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丽 刘伟 +2 位作者 宋广平 刘伟 李代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对受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首次进行肾移植手术,并且术后定期规律性复查的127例受者。根据受者术后PRA水平分为:PRA阴性组(n=73);DSA阴性组(n=25);DSA...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对受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首次进行肾移植手术,并且术后定期规律性复查的127例受者。根据受者术后PRA水平分为:PRA阴性组(n=73);DSA阴性组(n=25);DSA阳性组(n=29)。利用SPSS13.0软件对3组术后1年的肾功能和移植物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DSA阳性组的DSA类别和平均荧光强度值(MFI)进行统计。结果 3组受者术后1、3、6、12个月的血清肌酐:PRA阴性组和DSA阴性组(P>0.05);DSA阳性组和PRA阴性组血清肌酐均数差分别为126.91、247.53、268.62、358.4,(P<0.05),DSA阳性组和DSA阴性组血清肌酐均数差分别为127.74、207.21、260.84、342.57(P<0.05)。3组术后移植肾12个月存活率:PRA阴性组和DSA阴性组(P>0.05);DSA阳性和其它两组相比,χ~2值为53.68,(P<0.01)。DSA阳性组中HLA-ⅠDSA有3例,HLA-ⅡDSA有23例,HLA-Ⅰ、ⅡDSA有3例。HLA-DQ阳性的DSA总计18例(62.1%)。结论 DSA阳性可造成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降低和移植肾存活率下降,术后DSA以HLA-ⅡDQ抗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肾功能 存活率
下载PDF
肾移植后MICA抗体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代红 刘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排斥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70例在我院接受尸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MICA抗体以及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7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MICA抗体阳性的...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排斥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70例在我院接受尸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MICA抗体以及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7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MICA抗体阳性的概率为24.3%。慢性排斥组的抗MI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肌酐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在术后随访的半年中,抗MICA抗体阳性的患者出现慢性排斥的概率远远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的患者。17例MICA抗体阳性血清中表达出11种MICA抗原,其中单一特异性抗原为23.5%,多特异性抗原为76.5%。结论抗MICA抗体可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多态性MICA抗原作用,可导致移植物的慢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MICA抗体 排斥反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病毒基因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伟 李代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350-3353,共4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变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7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病毒变异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P区全序列测定,按不同变异位点分为4组(rtV173L、rtL180M、rtM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变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7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病毒变异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P区全序列测定,按不同变异位点分为4组(rtV173L、rtL180M、rtM204V/I、rtL180M与rtM204V/I联合组),比较4个位点变异患者用药前及发生变异后的ALT、HBV DN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74例拉米夫定变异患者rtV173L发生变异4例,rtL180M发生变异13例,rtM204V/I发生变异22例,rtL180M与rtM204V/I联合组发生变异35例。服药前各组ALT、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rtL180M与rtM204V/I联合组发生变异的患者ALT和HBV DNA含量较单一变异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变异位点为rtV173L、rtL180M、rtM204V/I、rtL180M与rtM204V/I联合组。联合变异组各项生化指标以及HBV DNA含量变化明显,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