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钰佩 梁树人 +1 位作者 王瑞 马艳红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14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AIH患者与25例DIAIH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IH为对照组,DIAIH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免疫... 目的:研究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DIAI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AIH患者与25例DIAIH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IH为对照组,DIAIH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病理学特征、自身抗体滴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数据上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1:320系列上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上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各项免疫球蛋白检测数据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各个病理学特征发生率100.00%、96.00%、16.00%均低于研究组48.00%、76.00%、0.00%,对照组1:100(52.00)、1:1000(52.00)、1:3200(20.00)均高于研究组8.00%、16.00%、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DIAIH与AIH两种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其免疫学指标与病理学检查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增加后续研究,为后期诊断治疗提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H 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的建立及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赵洁 李力 +7 位作者 李秀惠 郭丽颖 李秋伟 苗静 勾春燕 杨华升 罗晓岚 贾建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8-993,共6页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和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入院后12周内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及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共入选148例HBV-ACLF患者,12周生存91例,死亡57例.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年龄(岁):50.00(44.50,55.00)比43.00(34.00,53.00),TBIL(μmol/L):310.30(240.70,405.70)比266.40(184.20,360.20),NEUT%:(74.52±13.05)%比(66.64±12.35)%,lg HBsAg(kU/L):3.72(3.29,3.92)比2.97(2.49,3.78),MELD评分(分):24.27(19.71,27.40)比21.88(18.83,24.38),均P<0.05〕,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AFP)低于生存组〔ALB(g/L):29.80(27.05,31.05)比30.80(28.00,33.90),CHO(mmol/L):1.98(1.50,2.38)比2.49(2.05,3.01),PTA:(30.37±7.09)%比(32.94±6.03)%,AFP(μg/L):21.54(9.28,51.54)比66.16(24.50,152.8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T%、HBsAg和AFP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77.843、1.439、0.995,均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EUT%+HBsAg+AFP三者联合的HBV-ACLF短期预后模型(NHA-ACLF模型),其公式为logit(NHA-ACLF)=-5.441+5.688×NEUT%+0.430×lg HBsAg-0.005×AFP,该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优于单独使用NEUT%(AUC=0.696)、lg HBsAg(AUC=0.670)、AFP(AUC=0.703)及MELD评分(AUC=0.640)的预测价值.当NHA-ACLF模型评分最佳截断值为0.459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79.1%.结论NEUT%、HBsAg和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与MELD评分相比,NHA-ACLF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甲胎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5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力 徐懂 +6 位作者 翁奉武 赵立聪 王丽 赵洁 郭丽颖 贾建伟 徐宗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8-1117,共10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中医证素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华雯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7期212-214,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均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均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突出,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和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艾滋病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张敏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在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期间,对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治疗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为后期理论研究做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和适应性≥53分的晚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 目的在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期间,对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治疗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为后期理论研究做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和适应性≥53分的晚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和适应性<53分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向患者先说明研究目的,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让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问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其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实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尽量帮助患者提高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以此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度 适应性 晚期肝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