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肝降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巍 张云静 +5 位作者 许岚 徐亮 李萍 潘赞红 刘勇钢 宓余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790-4794,共5页
目的:研究健肝降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健肝降脂丸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经4 wk给药后,分... 目的:研究健肝降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健肝降脂丸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经4 wk给药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ALT)、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肝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y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根据肝脏组织学改变计算各组NA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TC、TG、FFA均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NOS的活性明显升高,而SOD、T-AOC、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经健肝降脂丸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ALT、TG、TC、FFA均下降,肝组织MDA及NOS水平降低(MDA:1.68 nmol/mg±0.28 nmol/mg vs 2.09 nmol/mg±0.32 nmol/mg,P<0.05;NOS:1.75 U/mg±0.78 U/mg vs 2.16 U/mg±0.29 U/mg,P<0.05),而SOD、T-AOC、GSHPx活性升高(SOD:105.79 U/mg±10.33 U/mgvs 95.38 U/mg±4.66 U/mg,P<0.05;T-AOC:2.36 U/mg±0.96 U/mg vs 1.17 U/mg±0.19U/mg,P<0.01;GSH-Px:26.63 U/mg±1.24 U/mg vs 24.54 U/mg±2.12 U/mg,P<0.01).光镜下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减少,NAS评分下降(2.25±1.48 vs 3.78±1.45,P<0.05).结论:健肝降脂丸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肝功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肝降脂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相关A型肝性脑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秀莹 郭彩红 +1 位作者 朱巍 曹武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肝衰竭相关A型肝性脑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1例A型肝性脑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以同期56例无脑病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为对照,探索A型肝性... 目的探讨在急性肝衰竭相关A型肝性脑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1例A型肝性脑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以同期56例无脑病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为对照,探索A型肝性脑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Logistic相关性分析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型肝性脑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TSH明显下降(0. 17μIU/ml vs. 1. 08μIU/ml,P <0. 001),其T_3、T_4水平与无肝病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病为低TS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 32,P <0. 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TSH水平与患者脑病程度呈负相关(r=-0. 795)。结论 A型肝性脑病患者会出现明显TSH降低,而且低TSH与患者脑病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肝性脑病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肝功能衰竭中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巍 曹武奎 李谦 《肝脏》 201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生物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欧美国家,药... 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LF)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生物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肝功能衰竭。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目前,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救治仍然相当困难,内科多采用综合支持治疗。Marik[2]等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肝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提出“肝肾上腺综合征”的概念,认为肝病患者肾上腺功能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病情进展,肾上腺功能随之发生障碍,甚至衰竭。肾上腺皮质激素,又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mid,GC),可以阻止或延缓过强的细胞免疫引起的原发性肝损伤,可以稳定肝细胞膜,阻止肝细胞的崩解和坏死。但是激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在肝病领域使用更是存在很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治疗作用 慢性肝功能衰竭 肾上腺皮质激素 凝血机制障碍 酒精性肝损害
下载PDF
血清miRNA在乙型肝炎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洪玲 李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124-1126,共3页
miRNA分子是一大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结合靶mRNA的3’UTR区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导致翻译的抑制或靶mRNA的失稳,从而参与了广泛的生理及病理过程。miRNA也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由于其具有相对较小、含量丰富、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miRNA分子是一大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结合靶mRNA的3’UTR区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导致翻译的抑制或靶mRNA的失稳,从而参与了广泛的生理及病理过程。miRNA也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由于其具有相对较小、含量丰富、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在血清中相对稳定成为了临床上非侵袭性的生物标志物。最近的研究也显示miRNA分子与包括乙型肝炎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有关。本文将总结血清miRNA与乙型肝炎诊断和预后之间关系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RNA 乙型肝炎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早期细菌移位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巍 崔乃强 +2 位作者 刘洪斌 张淑坤 李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突破肠屏障及其发生细菌移位的时间及途径。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AP组(n=30)和假手术组(n=20);造模前3 h用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给大鼠灌胃,分别在造模后2... 目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突破肠屏障及其发生细菌移位的时间及途径。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SAP组(n=30)和假手术组(n=20);造模前3 h用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给大鼠灌胃,分别在造模后2、3、4、6、8 h处死动物,分别取胰腺、肠系膜淋巴结制备组织匀浆;另取门静脉血及腹水,离心取上清,荧光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标本中FITC的荧光强度,确定细菌移位出现的途径及时间。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于造模后3 h在腹水,4 h在胰腺组织,6 h在肠系膜淋巴结中检测出较高强度的荧光(P<0.05),并以腹水中的荧光强度为最高;门静脉血至造模后8 h仍未检测到细菌移位。结论:腹水和淋巴液可能是SAP早期细菌移位的重要途径,细菌可通过上述途径早期发生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 细菌移位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宏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0期106-107,共2页
目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在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和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不管修改完善标准和制度并加强反馈与评价。结果:在护理管理中实行... 目的: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在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和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不管修改完善标准和制度并加强反馈与评价。结果: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我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2008年以前,护理缺陷漏报率达40%,2008年以来上报率逐渐上升,2009年达到100%住院病人满意率从2008年的95.8%提高至2010年的98.6%,年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保持在98分以上。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能够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轨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的出凝血状态评估策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吕滨月 李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8-931,共4页
肝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复杂的凝血功能异常,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患者的出血及血栓风险进行评估。总结了传统的常规凝血试验和近年来出凝血评估的热点技术黏弹性试验与凝血酶生成分析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表明仅用单一的方法对... 肝衰竭患者体内存在复杂的凝血功能异常,目前尚无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患者的出血及血栓风险进行评估。总结了传统的常规凝血试验和近年来出凝血评估的热点技术黏弹性试验与凝血酶生成分析在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表明仅用单一的方法对肝衰竭患者出凝血风险进行评估准确性差,进一步探索更为准确有效的评估方法应综合考虑肝衰竭时患者凝血与抗凝因素、纤溶系统、血小板功能及全身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新兴的凝血过程测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出血 凝血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脑水肿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艳 殷桂春 轧春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1期153-154,共2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意识水平的恶化为主要表现,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率高。严重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导致...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意识水平的恶化为主要表现,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率高。严重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现将我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脑水肿病人72例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脑水肿 护理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肝病患者的血栓预防与出血控制
9
作者 邢文立 李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37-2240,共4页
肝脏涉及多种与凝血相关的蛋白合成,常常伴有复杂的凝血系统异常。实验室及临床证据提示肝病患者会达到一个凝血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状态相对脆弱,所以临床上出血及血栓形成事件常有发生。急、慢性肝病患者都可能因为出血或血栓... 肝脏涉及多种与凝血相关的蛋白合成,常常伴有复杂的凝血系统异常。实验室及临床证据提示肝病患者会达到一个凝血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状态相对脆弱,所以临床上出血及血栓形成事件常有发生。急、慢性肝病患者都可能因为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胃肠道出血、全身或局部血栓形成和体外循环中发生的凝血事件等是重症监护病房中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给予肝病患者个体化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并给予限制性的输血策略(等待观察策略)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止血障碍 输血 血栓形成 综述
下载PDF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冬玲 曹武奎 +1 位作者 王麟 冯淑焕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155-155,共1页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血清乳酸升高的因素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8例HBV相关肝衰竭的患者,分析乳酸升高与MELD评分、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核苷类似物的关系。结果乳酸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血清乳酸升高的因素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58例HBV相关肝衰竭的患者,分析乳酸升高与MELD评分、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核苷类似物的关系。结果乳酸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34);乳酸水平升高与感染、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有关(2分别为5.909和6.564,值分别为0.015和0.009);乳酸水平升高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乳酸水平正常组(χ2=11.457,=P0.001);ETV组乳酸升高10例,LMV组乳酸升高8例,两组乳酸升高比例无明显差别(χ2=0.002,P=0.969)。ETV组2例临床未发现明确引起乳酸升高的原因,在停用恩替卡韦后3~5 d血乳酸水平降至正常。结论HBV相关肝衰竭患者乳酸升高主要原因是感染和肝肾综合征,且乳酸升高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有出现乳酸升高的风险,慎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乙型肝炎 肝衰竭 恩替卡韦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DDG-3300K肝储备功能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11
作者 于海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1期132-133,共2页
吲哚氰绿(ICG)15 min潴留率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可通过监测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来反映疾病的发展变化。现临床主要使用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DDG-3300K来检测ICG15 min潴留率,其主要是以光谱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脉搏光度法... 吲哚氰绿(ICG)15 min潴留率能准确而灵敏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可通过监测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来反映疾病的发展变化。现临床主要使用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DDG-3300K来检测ICG15 min潴留率,其主要是以光谱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脉搏光度法进行色素密度测定,对注入体内的ICG浓度进行实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储备功能分析仪 ICG 护理
下载PDF
以危险因素评估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并发症及出血次数的影响
12
作者 那艳宇 《医学信息》 2024年第4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以危险因素评估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对止血时间、并发症及出血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 目的研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以危险因素评估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对止血时间、并发症及出血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危险因素评估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指标、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两组护理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6.49%(P<0.05)。结论以危险因素评估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小应激反应,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具有确切的应用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评估 预见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何茂云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年第10期94-96,共3页
目的 分析在为ICU感染性休克(SS)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 目的 分析在为ICU感染性休克(SS)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改善时间、CRP、CI、MAP及SvO_(2)。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面色苍白与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分别为(11.54±1.28)d、(6.24±1.16)d、(1.26±0.41)d、(1.19±0.44)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7.58±1.36)d、(11.86±1.24)d、(3.75±0.68)d、(3.51±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CRP、CI、MAP、SvO_(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 SS患者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综合性护理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护理有效率的提升,缩短了患者ICU住院、呼吸机使用以及症状改善的时间,改善了CRP、CI、MAP和SvO_(2)等指标,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感染性休克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两台血液灌流机组合实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殷桂春 轧春妹 +2 位作者 李谦 冯洪玲 王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8-742,共5页
目的观察两台血液灌流机组合实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共行血液净化治疗166例次,其中血浆置换(PE)97例次... 目的观察两台血液灌流机组合实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共行血液净化治疗166例次,其中血浆置换(PE)97例次,DPMAS治疗69例次。DPMAS治疗采用两台血液灌流机组合,一台作为血液泵,另一台作为血浆泵,每次两种方法均治疗2—3h。于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电解质及血常规,观察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2例肝衰竭患者存活率64.29%。PE和DPMAS治疗后均可使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总胆汁酸(TBA)、TNF—α下降,白蛋白(ALB)升高,以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率(治疗后/治疗前×100%)进行分析显示,PE治疗后TBil、TBA下降较DPMAS治疗后更明显[TBil:(62.21±5.51)%比(64.39±4.61)%,t=2.683,P=0.008;TBA:(77.10±4.44)%比(85.91±6.95)%,t=9.952,P=0.000],PE治疗后ALB升高较DPMAS治疗后更明显[(113.12±2.90)%比(101.87±2.91)%,t=24.602,P=0.000],PE治疗后与DPMAS治疗后NH3、TNF-α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H3:(79.59±5.72)%比(80.56±7.56)%,t=0.934,P=0.351;TNF—α:(61.66±4.67)%比(62.73±3.67)%,t=1.638.P=0.108]。DPMAS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K^+(mmol/L):3.92±0.83比3.91±0.82,t=0.501,P=0.618;Na^+(mmol/L):136.89±5.69比136.74±5.83,t=1.077,P=0.285;Cl^-(mmol/L):96.58±3.33比96.55±3.27,t=0.245,P=0.807;白细胞计数(×10^9/L):5.22±0.93比5.43±1.11,t=1.125,P=0.265;血红蛋白(g/L):110.97±19.20比112.69±19.67,t=0.643,P=0.522;血小板计数(×10^9/L):105.28±26.82比101.96±3.08.t=0.727,P=0.470]。69例次DPMAS治疗中有64例次顺利完成治疗,5例次因管路内凝血提前中止治疗。DPMAS治疗过程中有53例次无任何不适;3例次出现血压下降;9例次出现周身不适、恶心等;4例次治疗后出现低热,经对症处理或未予处理均缓解。DPMAS治疗前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少其焦虑;治疗前管路充分预冲,防治凝血;治疗中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变化,随时调整。结论两台血液灌流机组合实现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其操作简单,可节约血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洪玲 李谦 +4 位作者 王麟 于万有 袁桂玉 曹武奎 杨积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和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统计患者确诊为肝功能衰竭24h内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3个月时预后结果,并...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和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统计患者确诊为肝功能衰竭24h内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3个月时预后结果,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伦敦国王学院医院标准(KCH)值。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7。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本组患者39例生存,41例死亡,病死率为51.2%。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TBil分别为(288.0±109.1)和(340.7±108.2)μmol/L(t=2.172,P=0.033),Cr分别为(63.3±24.4)和(98.8±59.1)μmol/L(t’=3.540,P=0.001),ICGRl5分别为(48.1±10.2)%和(60.2±10.6)%(t=5.197,P=0.000),MELD评分分别为(20.6±4.4)和(26.9±7.1)分(t’=4.749,P=0.000),满足KCH标准的例数分别有6例(15.4%)和19例(46.3%)(X^2=8.916,P=0.003)。ICGR15在不同类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3,P=0.264)。ICGRl5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289,P=0.009)。将ICGR15和MELD评分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ICGR15-MELD模型:Logit(P)=0.105×ICGR15+0.178×MELD-9.734。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其最佳临界值为-0.3,相应的敏感度为85.40%,特异度为74.40%。而ICGRl5、MELD评分和KCH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70和0.655。结论ICGR15和MELD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其预测能力优于KCH标准;ICGR15-MELD模型用于评价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吲哚菁绿 模型 理论 预后
原文传递
替诺福韦酯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淑焕 唐克诚 李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251-3252,共2页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重耐药CHB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检测,存在多位点耐药,并给予TDF口服治疗。观察TDF治疗前...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重耐药CHB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检测,存在多位点耐药,并给予TDF口服治疗。观察TDF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乳酸、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第3个月时,ALT复常率达100%,治疗半年时HBV-DNA阴转率达96.88%,治疗中患者未出现乳酸水平升高及肾功能异常。结论:TDF治疗多重耐药CHB疗效迅速,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多重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测定CA19—9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魏巍 李谦 +2 位作者 唐克诚 袁桂玉 曹武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AF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分为慢加急性...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CA19—9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AF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分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60例(其中肝衰竭早期组20例,中期组22例,晚期组18例),肝癌组30例,肝硬化组40例(包括肝硬化失代偿组和代偿期各2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30例,比较肝衰竭组与其他各组CA19—9阳性率及检测值的差异。检测肝衰竭患者ALT、TBil、ALP、胆碱酯酶(CHE)、血浆国际标准比值(INR)、AFP,进行MELD评分,分析CA19-9与上述各指标间有无相关性,并比较肝衰竭死亡组及存活组CA19—9值有无差异。结果血清CA19—9阳性率肝衰竭早期组最高为95.00%(19/20),高于阳性率最低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10.00%(3/30)髟=35.187,P〈0.008],也高于肝硬化代偿期组[(70.00%(14/20)]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65.00%(13/20)](x2=5.625和4.329,P〈0.008),但肝衰竭早、中、晚三组间血清CAl9-9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x2=0.489,P〉O.05)。CA19—9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肝衰竭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肝癌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代偿期组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331,P〈0.01)。肝衰竭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AFP有相关性(r=0.378,P〈0.01),与ALT、ALP、TiB]、CHE和MELD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9,P〉0.05)。结论血清CA19—9在非癌性疾病中会升高,肝衰竭患者升高明显。血清CA19—9对判断肝损害程度及肝细胞再生能力有一定提示意义,但不能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CA19—9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1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透析疗法在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透析疗法在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依据不同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予以透析疗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与透析疗法在急性肾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上可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透析疗法 急性肾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对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海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9期199-200,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改善ICU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改善ICU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ICU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6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r、Ucr、BUN水平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ICU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重症急性肾衰竭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