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庚壮 李霆 石利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以期为临床治疗急诊老年急性胆囊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6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结果最终治愈161例,死亡6例,死亡率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以期为临床治疗急诊老年急性胆囊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6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结果最终治愈161例,死亡6例,死亡率3.59%;其中非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者30例,平均住院时间(18.42±7.30)d,死亡率11.76%;134例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平均(12.16±3.19)d,死亡率1.49%,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高于(长于)手术治疗患者(P<0.05)。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52%,住院时间(13.12±4.26)d,非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08%,住院时间(12.47±3.45)d,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共105例,患者术后死亡率0.00%,切除胆囊术后病理检查主要为化脓、水肿及坏疽,住院时间平均为(10.82±2.78)d;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29例,术后2例死亡,死亡率6.90%,胆囊病理表现主要为坏疽及穿孔,住院时间(14.82±5.31)d,不同手术时机患者在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胆囊术后病理检查分类方面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应在入院后根据病情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早期及时行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不典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霆 王庚壮 石利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98-2399,共2页
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和腹痛,而以器官衰竭或休克为主要表现,有的患者甚至在尸检时才被确诊。本文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不典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老年 不典型
下载PDF
6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急救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英 李霆 石利国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腹部闭合性损伤 颅脑损伤 急诊 抢救
下载PDF
突发性外伤的急救流程应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利国 陈英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外伤的急救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突发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急救流程不同分为观察组患者9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结果:观察组突发性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目的:探讨突发性外伤的急救流程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突发性外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急救流程不同分为观察组患者9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结果:观察组突发性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外伤急救流程建立在急诊室得到最快速、最有效、最适当的治疗,对病情转归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外伤 急救流程
下载PDF
损伤控制技术在重症腹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利国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腹部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目的性手术)、观察组50例(控制损伤技术)对照两组术后1~3 d APACHE II评分、体温(T)、p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腹部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目的性手术)、观察组50例(控制损伤技术)对照两组术后1~3 d APACHE II评分、体温(T)、p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3 d APACHE II评分生理评分、体温(T)、p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t=5.22、5.45、6.12、5.66、5.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6.65、6.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改善患者内环境挽救生命,并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损伤 腹部 外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调控胰腺癌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元 孙广玉 +5 位作者 崔玉 张立明 邵建平 苏锋 邵志江 王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进而发挥对胰腺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胰腺癌细胞株(Pan02)分为3组:单纯细胞组:Pan02单独培养不做特殊处理;共培养组:Pan02与诱导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进而发挥对胰腺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小鼠胰腺癌细胞株(Pan02)分为3组:单纯细胞组:Pan02单独培养不做特殊处理;共培养组:Pan02与诱导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外泌体组:Pan02与诱导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外泌体。随后检测M1型以及M2型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胰腺癌细胞标志物B7-H4,CA199的含量、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共培养细胞加入外泌体后,M1型活化标志物iNOS(6.5±2.1比13.6±4.2,P<0.05),CD68(4.5±1.6比15.3±4.9,P<0.05)表达增高,而M2型活化标志物Arginase(11.4±3.2比4.3±1.4,P<0.05),CD206(7.9±2.6比3.1±0.9,P<0.05)表达降低;同时,加入外泌体后,胰腺癌细胞标志物B7-H4(10.9±3.4比4.6±1.5,P<0.05),CA199(21.6±7.3比8.2±2.9,P<0.05)表达下降,癌细胞侵袭力(103.4±34.5比54.6±19.1,P<0.05)及迁移能力(104.6±34.9比59.3±19.8,P<0.05)减弱,而凋亡率增高(3.26%比24.3%,P<0.05)。结论BMSC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TAM向M2表型转化,并诱导其向M1表型转化,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达到抑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系方向诱导分化的成瘤性及致瘤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姜达琳 刘国旺 +1 位作者 孙琢玉 王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45±0.12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13±0.04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0.13±0.04比1.32±0.41,P<0.05);同样,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3.26±1.33比5.85±1.42,P<0.05),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42±1.15比5.85±1.42,P<0.05),而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1.42±1.15比3.26±1.33,P<0.05);p16在各阶段基因功能正常,无突变及缺失。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可定向诱导能分化为胰系细胞,体外无成瘤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系细胞 成瘤性 致瘤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