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刘兆昶 张德明 张善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无痛性心肌梗塞 预后 临床特征 胸痛 血管再通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的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刘兆昶 黄自平 王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旨在对比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方法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根据不同的年龄 ,将用尿激酶治疗的 2 6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成A组 (年龄 <6 0岁 ,n =111)、B组 (年龄为 6 0~ 6 9岁 ,n =110 ... 目的 旨在对比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方法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根据不同的年龄 ,将用尿激酶治疗的 2 6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成A组 (年龄 <6 0岁 ,n =111)、B组 (年龄为 6 0~ 6 9岁 ,n =110 )和C组 (年龄≥ 70岁 ,n =45 )。结果  (1)随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 ,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有升高趋势 (P>0 0 5 ) ;(2 )老年人血白细胞、静脉血糖、肌酸激酶均显著高于A组(P <0 0 1,P<0 0 5 ) ;(3)C组肺感染和泵衰竭并发症显著高于A组 (P <0 0 1,P<0 0 5 ) ,心脏破裂并发症亦显著高于B组 (P <0 0 1)。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老年及高龄AMI患者同样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率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年间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刚 刘兆昶 +3 位作者 姜义存 杨顺来 黄自平 张德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6期422-424,435,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ACS治疗指南公布前后再灌注和药物治疗10年间的差异及对AC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冠心病病房收治的950例ACS患者,分成指南公布前组(1995~1999年、A组)和指南公布后组(2000-2...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在ACS治疗指南公布前后再灌注和药物治疗10年间的差异及对ACS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冠心病病房收治的950例ACS患者,分成指南公布前组(1995~1999年、A组)和指南公布后组(2000-2005年、B组)。分别对两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共有95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69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4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47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6.4±10.3)岁和(67.2±10.5)岁。B组较A组住院时间(12.8±4.6)d比(20.5±8.5)d缩短(P均〈0.001)。②近年来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P均〈0.001);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临床使用率较高且无明显变化(P均〉0.05)。③ACS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方式发生改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明显升高(P〈0.001)。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ACS治疗指南公布后,住院的ACS患者肝素、B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升高,溶栓治疗有下降的趋势,而PCI明显升高。住院病死率有降低趋势(P〉0.05),但距指南仍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药物治疗 病死率
下载PDF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刘兆昶 张德明 张善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65-765,共1页
关键词 女性 急性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疗效
原文传递
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临床的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刘兆昶 张德明 张善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00-502,共3页
目的 :探讨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近期疗效的差别。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且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并除外禁忌证的 2 6 6例AMI患者 ,根据性别分成女性组 (A组 ) 71例 ,男性组 (B组 ) 195例。两... 目的 :探讨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近期疗效的差别。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且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并除外禁忌证的 2 6 6例AMI患者 ,根据性别分成女性组 (A组 ) 71例 ,男性组 (B组 ) 195例。两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①男性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年龄较女性提前 (P <0 .0 1) ;②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女性 (P <0 .0 5 ) ,④两组既往史中 ,高血压史均较高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女性组糖尿病、高血脂症史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余既往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⑤女性组静脉血糖、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高于男性组 (P <0 .0 1、<0 .0 5 ) ;⑥女性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治疗 性别 疗效
原文传递
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任焕忠 刘兆昶 王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 180例AMI患者 ,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 目的 :探讨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 180例AMI患者 ,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时间在 30min内 ,n =4 6 )、B组 (6 0min内 ,n =6 3)及C组 (90min内 ,n =71) ,分别测定 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所需的时间不同 ,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 3组分别为 (8.15± 1.6 2 )、(7.84± 1.4 3)及 (6 .5 6± 2 .15 )mm ,P <0 .0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 3组分别为 (8.78±1.92 )、(7.32± 1.5 4 )及 (6 .15± 2 .0 5 )mm ,P <0 .0 5〕 ,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 ,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再通 血栓溶解疗法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痛性和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刚 王静 +2 位作者 刘兆昶 张德明 张善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痛性心肌梗死 (CPMI)和无痛性心肌梗死 (NCP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 43 6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前有无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 (NCPMI组 ) 14 1例和有胸痛组(CPMI组 ) 2 95例。结果  (1)NCPMI组发病年龄较大 [(70 .2 4± ... 目的 探讨痛性心肌梗死 (CPMI)和无痛性心肌梗死 (NCP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 43 6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前有无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 (NCPMI组 ) 14 1例和有胸痛组(CPMI组 ) 2 95例。结果  (1)NCPMI组发病年龄较大 [(70 .2 4± 9.82 )岁比 (62 .3 1± 8.3 5 )岁 ,P <0 .0 1] ,女性占的比例较大 (4 4 .68%比 3 2 .3 0 % ,P <0 .0 1) ,伴有糖尿病 (DM )者较多 (3 4.75 %比2 0 .3 4% ,P <0 .0 0 1) ,既往有心功能不全史较多 (2 3 .40 %比 10 .85 % ,P <0 .0 0 1) ;(2 )NCPMI组来院诊治时间晚 [(7.95± 2 .43 )h比 (5 .3 1± 1.2 2 )h ,P <0 .0 0 1] ,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较少 (2 5 .5 3 %比 5 7.2 9% ,P <0 .0 0 1) ,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低 (3 5 .46%比 47.46%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较高(19.15 %比 9.49%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不伴有胸痛症状者预后较有胸痛症状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征 心肌梗死 胸痛 预后 AMI
原文传递
吸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刚 刘兆昶 +2 位作者 杨顺来 张德铭 王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吸烟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对比分析
9
作者 郑刚 张善春 +3 位作者 张德铭 黄自平 姜铁民 浦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住院期间ST段变化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 3 80例ACS患者 ,行 12导动态心电ST段监测。根据ST段监测结果 ,将发生ST段变化的 93例患者分成ST段抬高组 (A组 ,43... 目的 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住院期间ST段变化的发生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 3 80例ACS患者 ,行 12导动态心电ST段监测。根据ST段监测结果 ,将发生ST段变化的 93例患者分成ST段抬高组 (A组 ,43例 )和ST段压低组 (B组 ,5 0例 ) ,分别对两组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 1)ACS患者住院期间ST段变化发生率 2 4.49% ,ST段抬高发生率与ST段压低发生率相似 ( 11.3 2 %比 13 .16% ,P >0 .0 5 )。( 2 )ST段抬高组较ST段压低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高 ( 4 8.82 %比 2 2 .0 0 % ,P <0 .0 5 ) ,而多支病变发生率低 ( 2 7.90 %比 5 6.0 0 % ,P <0 .0 5 )。 ( 3 )ST段压低组侧支循环建立较ST段抬高组高 ( 4 4.0 0 %比 13 .95 % ,P <0 .0 5 )。结论 发生ST段压低的ACS患者 ,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且存在侧支循环建立。对住院的ACS患者进行 12导动态心电ST段监测 ,有利于心肌缺血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