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消融后残存肿瘤与上皮-间质转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常旭 郭志 +4 位作者 司同国 张炜浩 于海鹏 杨雪玲 杨红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究不完全冷冻消融对前列腺癌RM-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方法前列腺癌RM-1细胞放入-20℃冰箱中冷冻5 min,37℃水域复温,待细胞状态恢复后重复冷冻10 min、15 min。培养1 d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20只C57/BL小鼠构建荷... 目的探究不完全冷冻消融对前列腺癌RM-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方法前列腺癌RM-1细胞放入-20℃冰箱中冷冻5 min,37℃水域复温,待细胞状态恢复后重复冷冻10 min、15 min。培养1 d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20只C57/BL小鼠构建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不完全冷冻消融组。不同时间点测量肿瘤大小,14 d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统计肿瘤肺转移枚数。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泌量。结果经不完全冷冻消融的RM-1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发生改变,可有触角结构形成。术后3、7 d不完全冷冻消融组肿瘤体积略小于对照组,但仅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10、14 d肿瘤体积基本相等。不完全冷冻消融组肿瘤肺转移枚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Transwell试验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强于对照组(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与对照组相比,N-cadherin、MMP-9、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不完全冷冻消融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分泌增多。结论不完全冷冻消融可使RM-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增加荷瘤小鼠肿瘤肺转移枚数,影响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大五人格对肿瘤科新入职护士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艳晖 郑瑞双 +1 位作者 董凤齐 许婧钰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2期2107-211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科新入职护士的大五人格特质对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为增强新入职护士应对患者死亡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022年7月选取我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郑州市及西安市共6所三级... 目的探讨肿瘤科新入职护士的大五人格特质对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为增强新入职护士应对患者死亡的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022年7月选取我国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郑州市及西安市共6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506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应对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大五人格特质对死亡应对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科新入职护士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为(123.95±24.89)分;死亡应对能力与大五人格特质各维度呈相关关系(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特质可解释肿瘤科新入职护士死亡应对能力24.1%的变异。结论肿瘤科新入职护士越严谨、开放、外向及非神经质,其死亡应对能力越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改善大五人格来提升肿瘤科新入职护士的死亡应对能力,以促进临终肿瘤患者的终末期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医院 新入职护士 死亡应对能力 大五人格 分层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天津市胃癌发病及治疗分析(附3122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娜 付蔚华 +15 位作者 赵永捷 杨涛 于向阳 石俊忠 宋国栋 李昊天 张树朋 黄海 张金芳 白建平 王金林 王树成 段兆奎 孙乃辉 刘彤 梁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2020—2021年天津市16家医学中心胃癌发病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16家医学中心2020—2021年收治的3122例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12例,女1010例;年龄为(64±... 目的探讨2020—2021年天津市16家医学中心胃癌发病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16家医学中心2020—2021年收治的3122例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12例,女1010例;年龄为(64±11)岁。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情况。(2)治疗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2020—2021年天津市16家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胃癌患者3122例,男2112例,女1010例;其中2020年1443例,男976例,女467例,年龄为(63±11)岁;2021年1679例,男1136例,女543例,年龄为(65±11)岁。3122例患者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696、667、1466、293例,占比分别为22.293%(696/3122)、21.365%(667/3122)、46.957%(1466/3122)、9.385%(293/3122)。3122例患者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晚期胃癌占比分别为17.265%(539/3122)、73.350%(2290/3122)、9.385%(293/3122);其中2829例未发生远处转移,293例发生远处转移。2829例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T1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占比分别为19.053%(539/2829)、12.089%(342/2829)、20.148%(570/2829)、41.499%(1174/2829)、7.211%(204/2829);N0期、N1期、N2期、N3期占比分别为37.328%(1056/2829)、16.331%(462/2829)、15.836%(448/2829)、30.505%(863/2829);293例发生远处转移晚期胃癌患者中,190例腹膜转移、47例淋巴结转移、27例卵巢转移、37例肝转移、14例其他转移,部分患者有≥2种远处转移。(2)治疗情况。①539例早期胃癌患者2020年和2021年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分别为22、150、86例和19、212、50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2,P<0.05);498例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早期胃癌患者,其中行开放全胃切除术、开放远端胃切除术、开放近端胃切除术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分别为25、81、30例和18、309、3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22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2020年和2021年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分别为446、617例和410、81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P<0.05);其中行开放全胃切除术、开放远端胃切除术、开放近端胃切除术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分别为336、377、143例和377、920、1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P<0.05)。293例晚期胃癌患者中,175例因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行手术,76例化疗后行手术,42例直接行手术。②3122例患者中,756例行全胃切除术,其中消化道重建行开放Roux-en-Y吻合、开放其他吻合和腹腔镜Roux-en-Y吻合、腹腔镜其他吻合分别为357、4例和380、1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1687例行远端胃切除术,其中消化道重建行开放BillrothⅠ式吻合、BillrothⅡ式+Braun吻合、Roux-en-Y吻合、uncutRoux-en-Y吻合和腹腔镜BillrothⅠ式吻合、BillrothⅡ式+Braun吻合、Roux-en-Y吻合、uncutRoux-en-Y吻合分别为84、160、158、55例和154、489、417、170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P<0.05)。③53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306例T1a期患者中1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33例T1b期患者中4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2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为(31±15)枚,其中检出淋巴结数目≥16枚2059例(检出淋巴结数目≥30枚1276例)。④3122例患者中,2020年和2021年行新辅助化疗分别为128例和250例,达到完全缓解、未完全缓解分别为13、115例和49、20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3122例患者中,74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95%(746/3122);其中≥3级并发症62例;34例行二次手术;术后死亡14例。312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1±5)d、(98114±46598)元;发生并发症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6±14)d、(122066±68317)元;发生≥3级并发症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0±21)d、(196926±12747)元。结论与2020年比较,天津市2021年胃癌行腹腔镜手术和远端胃切除术增加,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和完全缓解率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 并发症 天津市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部肿瘤微创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洪伟 何欣 +2 位作者 成忠平 王凯元 周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微创腹部肿瘤手术镇痛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腹部肿瘤微创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TAP阻滞组(G+T组)。G+T组在麻醉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定向力恢复即刻、术后2、6、12、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4时,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给药,记录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G组相比,G+T组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G组中,和切皮前基础值相比,切皮后5min及手术开始后30min的MAP和HR均明显增高(P<0.05);而G+T组,术中MAP和HR均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同时,G+T组在切皮后5 min和手术开始后30 min的MAP和HR均低于G组(P<0.05)。与G组相比,术后2、6、12 h,G+T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TAP阻滞能降低微创腹部肿瘤手术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状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腹部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炜浩 赵晓辉 +3 位作者 王艳 于海鹏 邢文阁 司同国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2-768,共7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通过肿瘤最大径进行1∶1匹配同期收治的46例非高危部位肝...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通过肿瘤最大径进行1∶1匹配同期收治的46例非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患者。评估技术成功率及12个月和24个月的完全消融率及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高危部位组和非高危部位组之间患者消融效果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中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高危部位组和非高危部位组12、24个月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2.6%(38/46)比84.8%(39/46)、71.7%(33/46)比73.9%(34/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缘至高危部位距离≤5 mm、术前是否接受TACE治疗是影响冷冻消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高危部位的肝恶性肿瘤安全有效,但需要合理的术前规划和谨慎术中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冷冻疗法 高危部位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术前呼吸道管理在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护理门诊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厉见连 刘丽峰 +1 位作者 张方圆 孙潇楠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9期964-967,9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门诊的术前呼吸道管理在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设计的类实验研究法,将我院肺外科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并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7例患...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门诊的术前呼吸道管理在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设计的类实验研究法,将我院肺外科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并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护理门诊的术前呼吸道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在基线和术前1 d的肺功能水平、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O 2)及SpO 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7.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护理门诊的术前呼吸道管理可改善接受新辅助化疗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水平,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呼吸道管理 新辅助化疗 护理门诊 术前
下载PDF
IL-8诱导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肝细胞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肖培 叶英楠 +5 位作者 宁俊雅 于文文 刘芃芃 张蕊 刘婷 于津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2,共8页
目的:探究外源性IL-8对单核细胞的活化作用及IL-8活化后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外源性IL-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 目的:探究外源性IL-8对单核细胞的活化作用及IL-8活化后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外源性IL-8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M1、M2型TAMs的比例。IL-8活化的TAMs与HCC细胞共孵育,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AMs对H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利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探究TAMs对HCC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在100例HCC样本中进行组织水平验证。结果:外源性IL-8可诱导THP-1细胞的表型向M2型TAMs方向分化。IL-8体外诱导的TAMs可以反作用于HCC,促使其发生EMT,进而促进其侵袭转移。在HCC组织中证实IL-8与TAMs浸润呈明显的正相关(r=0.22,P<0.05),同时浸润的TAMs与神经细胞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20,P<0.05)。结论:在HCC中,IL-8可以趋化TAMs浸润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AMs可促进HCC细胞EMT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IL-8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侵袭
下载PDF
EGCG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新玲 孙会艳 +1 位作者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6-1810,共5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结了EGCG在PD中神经保护的最新进展,重点归纳了其在抗凋亡、抗氧化、抗炎、调节多巴胺生成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方面的分子机制。该综述强调了EGCG的药理学特征及其对PD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帕金森病 凋亡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与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东维 吴凌 +1 位作者 夏冰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3-417,共5页
肿瘤免疫反应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在血液系统肿瘤形成时即自发产生。然而,在临床明确诊断肿瘤之前,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因子的存在已经引发多种免疫抑制途径,这些途径相互协同并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障碍,最终使血液系统肿... 肿瘤免疫反应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在血液系统肿瘤形成时即自发产生。然而,在临床明确诊断肿瘤之前,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因子的存在已经引发多种免疫抑制途径,这些途径相互协同并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障碍,最终使血液系统肿瘤处于耐受状态。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为上述免疫抑制途径的重要成员之一,IDO通过代谢色氨酸,引起反馈性调节,从而限制炎症反应和引起T细胞获得性耐受,最终抑制肿瘤免疫反应。IDO免疫抑制的作用使得IDO抑制剂成为治疗多种肿瘤的重要免疫治疗方法,特别是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IDO及其抑制剂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和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O 免疫抑制 血液系统肿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胆汁循环肿瘤DNA在肝外胆管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梅 张凯 +1 位作者 何基安 于海鹏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1,共5页
肝外胆管癌是一种少见但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其诊断的难点在于如何与良性胆管疾病鉴别。目前肝外胆管癌的传统诊断试验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最新研究显示胆汁循环肿瘤DNA(ctDNA)的测定可明显提高胆管狭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 肝外胆管癌是一种少见但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其诊断的难点在于如何与良性胆管疾病鉴别。目前肝外胆管癌的传统诊断试验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最新研究显示胆汁循环肿瘤DNA(ctDNA)的测定可明显提高胆管狭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针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的靶向药物艾伏尼布(ivosidenib),以及针对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靶向药物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和培米替尼(pemigatinib)用于治疗有相关适应证的胆管癌患者,未来胆汁ctDNA测定可能有助于为胆管癌患者定制更个性化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胆管狭窄 液体活检 胆汁ctDNA
原文传递
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患者治疗决策辅助需求的混合研究
11
作者 林玲 孔轻轻 +2 位作者 武佩佩 王娴 郑妍丽 《天津护理》 2023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明确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患者治疗决策困境的现状,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决策辅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量性及质性的混合研究方法。量性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乳腺癌相... 目的:明确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患者治疗决策困境的现状,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决策辅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量性及质性的混合研究方法。量性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选取问卷调查中存在决策困境的患者进行质性访谈。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87份(98.42%),决策困境得分为26.56(16.06,38.28)分,其中45例(24.1%)患者得分>37.5分,存在决策拖延,102例(54.5%)患者得分≥25分存在决策困境。质性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知识及治疗认知不足;专业化决策信息不足;负性情绪的影响;支持系统不足。结论: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患者普遍存在治疗决策困境,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 决策困境 混合研究方法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2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新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AD的病理过程,而一些针对铁死亡的新化合物能够在AD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AD显示出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文系统总结了铁死亡参与A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治疗A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AD的未来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铁失衡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吉西他滨长疗程维持化疗有助于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健 宋国红 +9 位作者 李惠平 孙涛 宋丽华 佟仲生 张莉莉 宋振川 欧阳取长 杨谨 潘跃银 袁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为主的维持治疗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疗效的影响及影响治疗持续时间的主要原因。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从10家医疗中心选取接受含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其他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收集吉西他滨为主方案的治疗线数、剂量、周期数、不良反应、停药原因以及疗效等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研究共筛选全国10家医院共239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最终纳入224例患者进行分析。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2岁(26~77岁),其中Luminal型83例,三阴性9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型44例。55.4%(124/224)为绝经后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7例,疾病稳定(SD)112例,疾病进展(PD)27例。客观有效率为36.6%(82/224)。Ⅲ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9例)、中性粒细胞下降(49例)、血小板下降(15例)、转氨酶升高(2例)。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26~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6个月。引起治疗结束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进展90例、患者个人原因终止治疗51例、严重不良反应不耐受18例、医师评估后治疗结束65例。治疗周期>6个周期较≤6个周期患者在PFS有明显的延长(8.2和5.4个月,HR=2.474,95%CI:1.730~3.538,P<0.001)。结论吉西他滨为主的治疗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长程维持治疗有利于改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治疗周期 生存
原文传递
miR-143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与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欣怡 张海洋 +8 位作者 李爽 宁涛 张乐 段晶晶 曲彦军 司怡然 王艺 应国光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143在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三对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选自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予任何放化疗,肿瘤组织病理检...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143在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三对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选自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予任何放化疗,肿瘤组织病理检测证实均为中分化胃腺癌,癌旁正常组织未见癌细胞浸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SGC7901胃癌细胞中鸟成红细胞增多症癌基因-3(avian erythroblastosis oncogene B-3,ERBB3)的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ERBB3 m RNA和mi R-143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 R-143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靶基因,Transwell迁移实验和Ed U增殖实验分别检测用mi R-143 mimics/inhibitor/NC mimics/inhibitor转染SGC7901细胞后对其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ERBB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m RNA水平升高差异远不及蛋白显著,mi R-14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ERBB3 m RNA的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有1个mi R-143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靶点存在;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转染上调mi R-143后ERBB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下调mi R-143后明显升高;Transwell迁移实验和Ed U增殖实验分别显示mi R-143过表达后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显著减弱,而下调mi R-143后显著增强。结论:mi R-143可通过抑制ERBB3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43 ERBB3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勇 董莉 +7 位作者 于洋 李大鹏 郑向前 魏松锋 胡传祥 程文元 李亦工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个不同家系24例FNMTC患者,对照组随机选择此期间182例散发性非髓样甲... 目的:探讨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个不同家系24例FNMTC患者,对照组随机选择此期间182例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sporadic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NMTC),对比家族性和散发性之间,家族性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双侧、多灶性、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否伴发良性结节及桥本甲状腺炎、预后。结果:FNMTC比SNMTC更易发生双侧病变(66.7%vs.17.0%,P<0.001),呈多灶性(45.8%vs.25.8%,P<0.050),伴发良性结节(70.8%vs.40.7%,P<0.010)和中央淋巴结转移(75.0%vs.35.2%,P<0.001)。家族性高危患者的比例高于散发组(33.3%vs.8.8%,P<0.05)。FNMTC中第二代患者疾病诊断年龄早于第一代[平均(45.6±10.3)vs.(35.3±5.4),P<0.05]。结论:双侧病变,多灶性,伴发良性结节和高中央淋巴结转移率是FNMTC的临床特征,其第二代患者疾病诊断年龄早于第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 多灶性 遗传早现
下载PDF
效率医疗背景下靶向药物皮下制剂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展望
16
作者 汪洋 孙蓓 +2 位作者 李梦奇 孙英明 李珂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99-503,共5页
近年来随着皮下给药制剂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肿瘤靶向静脉剂型获批皮下制剂。在效率医疗背景下,靶向药物皮下注射剂型革新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随着皮下给药制剂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肿瘤靶向静脉剂型获批皮下制剂。在效率医疗背景下,靶向药物皮下注射剂型革新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将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新选择。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靶向药物皮下注射剂型的概念、机制及注意事项,以及该剂型在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实践效果,并探讨了靶向药物皮下注射剂型在国内的应用前景与展望,以期为推动靶向药物皮下注射剂型在国内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靶向皮下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腹腔-静脉滴注紫杉醇联合口服替吉奥转化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HIPEC-02)——单中心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明志 李斌 +8 位作者 吴亮亮 丁学伟 王学军 柯彬 刘勇 王晓娜 王宝贵 邓靖宇 梁寒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491,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静脉化疗作为转化治疗方案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HIPEC-02研究,注册号:NCT05228743)的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入组标准为Her-2阴性... 目的初步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静脉化疗作为转化治疗方案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HIPEC-02研究,注册号:NCT05228743)的单中心初步结果分析。入组标准为Her-2阴性且伴有腹膜转移(P分期≤P1b或PCI≤10分)的胃腺癌,伴或不伴有腹水的初治患者。以中心随机的方式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试验组与对照组2∶1的比例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为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腹腔-静脉滴注紫杉醇联合口服替吉奥方案转化治疗,对照组仅行腹腔-静脉滴注紫杉醇联合口服替吉奥转化治疗。比较两组R0手术转化率、1年生存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截至2022年12月,研究共入组94例患者,脱落30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单中心前瞻性入组4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其中试验组31例,对照组15例,两组临床病例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治疗周期数分别为5(3~9)次和7(4~12)次,两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4%(24/31)比11/15,χ^(2)=1.638,P=0.083]。全组20例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均为R0切除,试验组R0手术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4%(15/31)比5/15,χ^(2)=6.282,P=0.041]。中位随访14.2(4.1~24.2)个月。试验组1年生存率为76.7%,高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00,P=0.025)。全组发生2例化疗港相关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1例港体翻转(2级不良事件),对照组1例药物返渗致局部皮肤破溃港体脱出无法继续使用(4级不良事件)。无Clavien-DindoⅢ级以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中心初步结果显示,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腹腔-静脉滴注紫杉醇联合口服替吉奥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转化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R0手术转化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膜转移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腔化疗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初诊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18
作者 王晓娜 曹景新 +6 位作者 王宝贵 詹宏杰 刘勇 丁学伟 刘宁 张汝鹏 梁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47例初诊手术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5例, 女442例;年龄为(60±10)... 目的探讨初诊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47例初诊手术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5例, 女442例;年龄为(60±10)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GIST临床病理特征。847例患者中, 肿瘤原发部位为胃585例、空肠和回肠142例、十二指肠76例、结直肠10例、食管3例、胃肠道外31例;合并肝转移13例, 合并腹腔转移22例;肿瘤最大径为(7±5)cm, 核分裂象为4(0~60)个/50高倍视野或5 mm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31例、低危238例、中危213例、高危365例。847例患者中, CD117阳性839例, Dog-1阳性788例, CD34阳性710例;272例Ki-67指数<5%, 214例为5%~9%, 198例为≥10%, 163例未知;R0切除814例, 非R0切除33例。(2)GIST患者基因检测与术后辅助治疗。①基因检测情况:847例患者中, 424例行基因检测, 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基因检测率分别为1.89%(1/53)、9.76%(8/82)、8.45%(6/71)、15.66%(13/83)、50.00%(40/80)、55.26%(42/76)、73.86%(65/88)、68.27%(71/104)、80.65%(75/93)、88.03%(103/117)。424例行基因检测患者中, KIT突变338例, PDGFRA突变31例, 野生型55例。②辅助治疗情况:847例患者中, 253例行术后辅助治疗, 其中低、中、高危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8.82%(21/238)、41.78%(89/213)、39.18%(143/365)。578例中高危患者中,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术后辅助治疗比例分别为15.15%(5/33)、14.71%(10/68)、22.45%(11/49)、29.09%(16/55)、41.38 %(24/58)、46.15%(24/52)、32.81%(21/64)、60.00%(45/75)、60.42%(29/48)、61.84%(47/76)。253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中, 247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6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3)非胃来源和胃来源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847例患者中, 非胃来源和胃来源GIST分别为262例和585例, 两者性别、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R0切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2、8.40、12.97、6.57, Z=-6.15, χ^(2)=17.19, P<0.05)。(4)GIST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年度、原发部位、肿瘤最大径、核分裂象、NIH危险度分级、R0切除、基因检测、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初诊手术治疗GIST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风险比=0.58, 0.61, 2.00, 1.71, 5.81, 2.56, 0.65, 0.38, 95%可信区间为0.39~0.85, 0.45~0.83, 1.46~2.74, 1.24~2.35, 3.16~10.69, 1.63~4.02, 0.46~0.94, 0.25~0.56, P<0.05)。结论初诊手术治疗GIST部位以胃多见, CD117和Dog-1阳性率高。GIST行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人数逐年增加。非胃来源和胃来源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不同。初诊年度、原发部位、肿瘤最大径、核分裂象、NIH危险度分级、R0切除、基因检测、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初诊手术治疗GIST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 临床 病理 无复发生存率 预后
原文传递
PD-1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红玲 岳恺 +3 位作者 吴延升 段远胜 井超 王旭东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5-342,共8页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招募入组的病例,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和对照组(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2组患者均进行3周期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行后续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完成情况按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结果入组口腔癌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34~74岁。试验组23例,对照组18例,共23例依照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及手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1/19比0/17)、部分缓解率(13/19比8/17)、降期率(4/19比3/17)、完全病理缓解率(8/14比2/9)数值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达到主要病理缓解者明显增高(13/14比2/9,P=0.001)。治疗相关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比3/18,χ^(2)=0.13,P=0.72),试验组最常见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与电解质紊乱,未出现影响后续手术治疗及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试验组1年无病生存率提高(92.86%比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4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87%(P=0.029)。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蛋白表达联合阳性评分≥20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达主要病理缓解者更多(5/5比0/4,P=0.03)。结论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病理缓解率,有望提高口腔鳞癌的长期生存获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免疫联合化疗 局部晚期可切除
原文传递
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的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的编制
20
作者 王小媛 张青月 +2 位作者 闫迪 王燕 强万敏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目的开发基于循证的、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为临床开展决策制定提供思路,推动共享决策的实施。方法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the Ottawa 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ODSF)”作为理论基础,以“患者决策辅... 目的开发基于循证的、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为临床开展决策制定提供思路,推动共享决策的实施。方法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the Ottawa 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ODSF)”作为理论基础,以“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国际标准4.0版(IPDAS4.0)”作为标准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初版;邀请18名乳腺癌与乳房再造领域的临床与护理专家展开2轮德尔菲函询后形成工具修订版;之后在临床中对5名患者及5名家属进行试运用,整合意见后确定工具终版。结果基于文献回顾整合证据形成工具初版含7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第一轮三级指标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分为4.06~4.94分,变异系数为0.05~0.22,满分比0.53~0.88;第二轮三级指标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分为4.71~4.94分,变异系数为0.05~0.15,满分比为0.72~1.00;第二轮一、二、三级指标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509、0.437、0.425,最终形成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终版,包含7项一级指标(决策评估、疾病信息支持、风险利益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平衡价值与偏好、促进决策制定、评价决策质量),14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经临床试运用,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基于“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的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决策辅助工具具备科学性和临床实用价值,可为乳腺癌患者在面对乳房再造手术方式选择困难时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再造术 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 决策辅助工具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