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诱导的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中IDO表达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杜伟娇 于津浦 +6 位作者 李慧 李润美 于文文 安秀梅 张乃宁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 目的:建立正常CD33^+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系统,模拟肿瘤局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的诱导过程,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MDSCs中表达及其免疫抑制作用,并探讨MDSCs中IDO表达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健康供者CD33^+细胞,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共孵育诱导MDSCs,以单独培养CD33^+细胞为对照组,培养2天后收获实验组MDSCs及对照组CD3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DO和STAT3的表达与活化情况;AnnexinV-FITC的方法检测MDSCs对T细胞促凋亡作用,并观察IDO在MDSCs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正常CD33^+细胞与MDA-MB-231共孵育2天后,出现一群表型为Lin^-CD33^+13^+CD14^- CD15^-的MDSCs,体外诱导的MDSCs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STAT3蛋白磷酸化增强,经过STAT3磷酸化抑制剂JSI-124预处理后,MDSCs中ID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并可诱导高百分比T细胞凋亡,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T细胞凋亡显著降低。结论:体外将乳腺癌细胞系与正常CD33^+细胞共孵育可以诱导出具有独特表型特征和免疫抑制活性的MDSCs,而STAT3磷酸化导致的IDO表达升高可能是MDSCs抑制T细胞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CD33+细胞
下载PDF
HLA半相合的活化造血干细胞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2
作者 王运良 于津浦 +1 位作者 韩颖 任秀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的活化造血干细胞(haplo-HSCs)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2例晚期癌症患者分别通过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临床影像学检查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来评估抗肿瘤及免疫...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的活化造血干细胞(haplo-HSCs)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2例晚期癌症患者分别通过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临床影像学检查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来评估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活化后haplo-HSCs在体外的非特异性杀瘤活性显著提高(P<0.01),而临床有效率(CR+PR)为16.67。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CD3-CD16+56+(NK)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CD4+CD25+(Tregs)明显降低(P<0.05);TNF-α、IFN-γ等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而TGF-β明显下降(P<0.05)。结论:HLA半相合的活化造血干细胞(haplo-HSCs)治疗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同时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单倍相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HLA半相合外周血活化干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韩颖 于津浦 +5 位作者 李慧 任宝柱 曹水 张迺宁 安秀梅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外周血活化干细胞(HLA haploidentical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haplo-PBSCs)对晚期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的临床抗肿瘤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42例全部为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外周血活化干细胞(HLA haploidentical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haplo-PBSCs)对晚期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的临床抗肿瘤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42例全部为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收治的晚期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试验工作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卵巢癌12例,肾癌9例,肺癌8例,乳腺癌8例,结肠癌2例,胃癌2例,恶性黑素瘤1例。供者为患者健康直系亲属,进行haplo-PB-SCs的动员、采集和体外rhIL-2活化。经HLA半相合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后,分别通过CT/PET-CT检查、RESIST标准、KPS评分、临床症状缓解率等指标来评估HLA半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2例患者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全体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个月,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3.8%;患者生活质量总获益率为76.2%,生活质量评分(KPS)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0分(0~30分)。其中,KIR不相合方向为GVH组的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总获益率均显著优于HVG(或相合)组[94.1%vs60.0%,(13.4±1.3)vs(8.0±0.9)个月,89.5%vs65.2%,均P<0.05];供受者关系为母子/女组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父子/女组(均P<0.05);肾癌和卵巢癌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0.0%和81.8%,相对于其他类肿瘤类型高,在治疗反应性和敏感性上可能占优势。结论:HLA半相合外周血活化干细胞治疗后,机体产生非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对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实体肿瘤 HLA半相合 外周血活化干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48例的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艳 曹水 +3 位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张乃宁 张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1,11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48例MR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定...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疗效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48例MRCC患者,采用CIK细胞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并将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临床特征、生化参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疗效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用中位数检验法进行不同脏器转移组之间中位PFS的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PR 2例,SD 30例,PD 16例。PR+SD占66.7%。中位PFS为7个月。多因素分析提示脏器转移数目、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PFS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034、0.046)。对33例仅有单个脏器转移的病例进行的分层分析表明转移部位对CIK治疗疗效的影响可能不大。结论:CIK细胞是治疗MRCC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脏器转移数目和PLT计数是其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脏器转移数目>1和PLT升高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转移性肾癌(MRCC)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晚期肾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康红刚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以IL-2和IFN为主的免疫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应用高剂量IL-2和IFN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又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对肾癌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与VHL(VonHippel—Lindau... 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以IL-2和IFN为主的免疫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应用高剂量IL-2和IFN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又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对肾癌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与VHL(VonHippel—Lindau)、Ras和PTEN等基因的突变有关,针对这些突变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多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相继问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NCCN肿瘤治疗指南已经将靶向治疗药物,Sorafenib、Sunitinib、Temsirolimus应用到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在欧洲Bevacizumab联合干扰素已经批准应用在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目前几种新的药物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肾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对CIK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韩颖 于津浦 +7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任宝柱 齐静 安秀梅 张廼宁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RetroNectin)对CIK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Ⅰ组细胞培养于前一天用RetroNectin和CD3m Ab包被好的培养瓶中,Ⅱ组培养于普通培养瓶中。第2天起按照常规CIK细胞培养方法... 目的:探讨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RetroNectin)对CIK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Ⅰ组细胞培养于前一天用RetroNectin和CD3m Ab包被好的培养瓶中,Ⅱ组培养于普通培养瓶中。第2天起按照常规CIK细胞培养方法分别培养,第14天收获。细胞计数法测定CIK细胞增殖;LDH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封闭CD49d^+及CD49e^+后细胞计数法测定CI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Western blot检测Vav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etroNectin对CIK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经RetroNectin包被后可以增加CIK细胞中CC25^+T细胞比例(P<0.05),对于结肠癌细胞系HCT-8 RN-CIK较CIK显示出了更强的杀伤活性(P<0.05),而对于白血病细胞系K562两组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RetroNectin可以将CIK细胞阻滞于G_1期而促进增殖,同时抵抗高活化细胞的凋亡。RetroNectin对CIK细胞中的CD49d^+CD49e^+T细胞亚群有明显上调作用(P<0.05)。拮抗CD49d/CD49e后RetroNectin对CIK细胞增殖作用消失(P>0.05),对CD25^+T细胞的上调作用也消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av1蛋白表达与CD25^+T细胞变化相一致。结论: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RetroNectin)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抵抗凋亡而促进CIK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为RetroNectin与CIK细胞上VLA-4及VLA-5两个位点结合进而通过Vav1蛋白作为第二信号活化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纤维蛋白片段 CIK细胞 Vav1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杜伟娇 曹水 任秀宝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27,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化氧自由基(ROS)等的释放,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半胱氨酸、下调T细胞表面L选择素水平并抑制T细胞功能,MDSC还可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形成、调节固有免疫。此外,MDSC可通过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等一系列机制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p53凋亡刺激蛋白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凡铭(综述) 张新伟(综述) 任秀宝(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83-485,共3页
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p53的重要调节蛋白,其成员有ASPP1、ASPP2、iASPP。它们与p53形成复合物后,ASPP1和ASPP2特异性促进p53的细胞凋亡功能,而iASPP则同ASPP1和ASPP2竞争性地与p53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53的抑癌功能。ASPP家族... p53凋亡刺激蛋白(ASPP)p53的重要调节蛋白,其成员有ASPP1、ASPP2、iASPP。它们与p53形成复合物后,ASPP1和ASPP2特异性促进p53的细胞凋亡功能,而iASPP则同ASPP1和ASPP2竞争性地与p53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53的抑癌功能。ASPP家族尤其是iASPP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蛋白p53 细胞凋亡 p53凋亡刺激蛋白
原文传递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秀梅 赵华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53-956,共4页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逃逸现象。目前所知肿瘤逃逸的机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的分化成熟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亚...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逃逸现象。目前所知肿瘤逃逸的机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的分化成熟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亚型、表达不同的分子并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传统认为,DC分化的不成熟发育阶段能够诱导T细胞无能或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 l,Treg)生成,经过活化刺激后则转化成为成熟DC,则认为其具有了免疫原性并能触发初级T细胞反应。但是,近年来研究显示,某些半成熟或成熟表型的DC也能诱导耐受发生,其诱导耐受的机制是通过分泌IL-10、TGF-β等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本文就能够诱导Treg或无反应T细胞的这群耐受型DC(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T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受型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免疫逃逸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运良(综述) 任秀宝(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前恶性黑色素瘤(MM)主要的靶向治疗方法包括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靶向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等。MM靶向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是根据患者对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差异选择更加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生物疗法 靶向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与肝细胞肝癌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樊永丽 任秀宝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肿瘤免疫,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对Treg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肝癌特别是肝细胞肝...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肿瘤免疫,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对Treg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reg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肝癌特别是肝细胞肝癌的形成和发展,减少Treg数量能够增强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是肝细胞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反之,肝癌局部微环境的一些细胞因子能够影响Treg的表型,增强其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肝细胞肝癌 免疫抑制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