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思泉 张楷文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GCS≤ 8分 )脑灌注压 (CP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的 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行脑室穿刺进行颅内监护。按CPP值将病人分为三组 :A组CPP >70mmHg ,B组CPP 60~ 70m...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GCS≤ 8分 )脑灌注压 (CP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收治的 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行脑室穿刺进行颅内监护。按CPP值将病人分为三组 :A组CPP >70mmHg ,B组CPP 60~ 70mmHg,C组CPP <60mmHg。比较各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 2 9例 ,死亡 2例 (6 .9% ) ,良好 1 1例 (37.9% ) ;B组 1 6例 ,死亡 5例 (31 .3 % ) ,良好 3例 (1 8.8% ) ;C组 5例 ,死亡 4例 (80 % )。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CPP应维持在 70mmHg以上 ,以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 ,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灌注压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桂双 《北京中医》 2004年第5期315-316,共2页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8例TIA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研究 ,治疗组 36例给予血府逐瘀胶囊 ,对照组 32例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 ;一个月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8例TIA患者进行随机复合对照研究 ,治疗组 36例给予血府逐瘀胶囊 ,对照组 32例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 ;一个月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0 % ,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TIA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血府逐瘀胶囊 对照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总有效率 红细胞压积
下载PDF
氦氖激光在颅脑损伤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肖绪林 张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1-232,共2页
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开颅术后伤口和损伤创口的顺利愈合,是临床上普遍重视的问题.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日益完善,医用激光的应用越来越多.我院近2年来应用氦氖激光治疗器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132例,并与普通常规疗法进行比较,取得... 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开颅术后伤口和损伤创口的顺利愈合,是临床上普遍重视的问题.随着现代激光技术的日益完善,医用激光的应用越来越多.我院近2年来应用氦氖激光治疗器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132例,并与普通常规疗法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激光疗法 氦氖激光 颅脑损伤 临床辅助治疗
下载PDF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佟小光 杨树源 张建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 目的 研究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 (PRL)腺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方法 检测 2 6例泌乳素腺瘤中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相应腺瘤中S期细胞比例 ,比较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侵袭性PRL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76 7±1 1 1 8;非侵袭性腺瘤中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为 37 1± 1 0 33;两组比较 ,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 ;侵袭性PRL腺瘤S期细胞比例为 1 3 57%± 2 1 6 % ;非侵袭性PRL腺瘤为 8 97%± 2 0 7% ,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PCNA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RL腺瘤相比 ,细胞增殖能力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素腺瘤 细胞核增殖抗原 S期细胞比例 流式细胞仪 垂体腺瘤 细胞增殖活性
下载PDF
出血性梗死120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俞宁 安中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统计学分析。结果≥60岁及<60岁组在病程是否加重、有无占位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出血类型...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统计学分析。结果≥60岁及<60岁组在病程是否加重、有无占位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出血类型病死率方面差异不大。血肿组临床症状较非血肿组严重,其NIHSS评分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凝溶栓治疗中出现的出血性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抗凝溶栓治疗组其NIHSS评分平均分则差异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提示出血性梗死多发生于发病后二周内,但螺旋CT和MRI检查在早期诊断方面无差异。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多伴有临床症状的加重,抗凝溶栓治疗并不增加其风险。血肿型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较重CT和MRI检查对及时确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塞 血肿 影像学
下载PDF
药物过敏反应与变态反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静艳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过敏”(anaphylasi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伴有各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其诱因各不相同。临床治疗用药中,常可能发生某些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药物过敏”(drugs analphylasis)或“变态反应”(allergy)。麻醉期间药物过敏并不少见,但对于... “过敏”(anaphylasi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伴有各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其诱因各不相同。临床治疗用药中,常可能发生某些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药物过敏”(drugs analphylasis)或“变态反应”(allergy)。麻醉期间药物过敏并不少见,但对于变态反应的理解一般尚嫌不足,两者诱因不同,还有其它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 临床综合征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类过敏反应 麻醉用药
下载PDF
大剂量吡柔比星在治疗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姜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3期96-96,95,共2页
关键词 吡柔比星 治疗 肺癌
下载PDF
应用合贝爽和美托乐尔紧急处理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8
作者 张静艳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3期168-169,共2页
成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1%,其中约半数因破裂而死亡;该病集中发生在60岁年龄段,其中高血压可能是死亡的最相关原因。动脉瘤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10%,在6个动脉瘤破裂病人中约有1个因来不及送医院就诊而于数分钟内死亡,因此动... 成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1%,其中约半数因破裂而死亡;该病集中发生在60岁年龄段,其中高血压可能是死亡的最相关原因。动脉瘤占全部脑血管意外的10%,在6个动脉瘤破裂病人中约有1个因来不及送医院就诊而于数分钟内死亡,因此动脉瘤在法医病理中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贝爽 美托乐尔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发病率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病人CSF中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赛 只达石 洪健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伤后6h内入院,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伤后6h内入院,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前(伤后早期)、后不同时段CSF中IL-6的含量,同时对比两组病人的颅内压(ICP)、GlasgowOutcomeScale(GOS)计分指标并分析其间关系。结果急性sTBI病人伤后早期CSF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NT组病人比较,亚低温治疗后24h,HT组病人的ICP值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5),并持续至复温后24h(P<0.01;P<0.01),而IL-6含量在伤后1个月时仍明显低于NT组(P<0.01)。HT组病人伤后6个月时的GOS计分明显高于NT组(P<0.05),即HT组病人的预后较好。结论sTBI病人急性期CSF中IL-6含量增高,亚低温可降低急性sTBI后的高ICP和明显抑制IL-6超表达,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颅脑创伤 低温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