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贝沙坦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晓曦 吴利平 +2 位作者 何海潇 张姗姗 张慧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65例EH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每天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BP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65例EH患者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每天1次,治疗12周后用动态BP监测仪记录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厄贝沙坦可使24hBP平稳下降,且左心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地控制BP的升高,并对EH患者的LVH有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晓曦 张珊珊 张慧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634-637,共4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近几年来随着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迅猛发展,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如:β受体阻滞剂新的临床证据、他汀类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重组B型利钠...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近几年来随着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迅猛发展,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如:β受体阻滞剂新的临床证据、他汀类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重组B型利钠肽、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钙增敏剂、istaroxime等,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及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重组B型利钠肽 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 钙增敏剂 istaroxime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晓曦 张慧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期323-328,共6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高压的一大类,是一种自然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认为机化血栓与肺血管重塑是其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认知有所提高。随着外科手术治疗、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高压的一大类,是一种自然预后极差的疾病,目前认为机化血栓与肺血管重塑是其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认知有所提高。随着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其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苏春芳 何海潇 +3 位作者 张艳华 周华 郭晓曦 李广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624-625,6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包括入院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4—2009年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3组,A组〈7.0 mmol/L,B组7.0~11.0mmol/L,C组〉11.0 mmol/L,结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率呈增加趋势,血糖增高组射血分数均低于血糖〈7.0 mmol/L组。结论:入院血糖〈7.0 mmol/L、HbAlc〈7%的AMI患者发生心功不全的比例较低,故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对AMI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糖水平
下载PDF
心房颤动最新抗凝治疗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苏春芳 靳维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424-428,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 心房颤动(房颤)目前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的危险因素。人群患病率0.5%左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6%,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7%~8%,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1],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而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提出房颤患病率已升高到1%~2%,很多房颤患者因无症状而未获得诊断,使得房颤检出率偏低[2]。房颤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占所有脑卒中的1/6,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而瓣膜性慢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7倍[3]。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最佳手段。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现就房颤抗凝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抗凝药物 导管消融 左心耳封堵术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晓曦 何海潇 +2 位作者 张姗姗 吴利平 张慧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0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组间差异,观察hs-CRP水平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心绞痛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组间差异,观察hs-CRP水平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心绞痛(UAP)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反应冠心病的不稳定程度,并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也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7
作者 郭晓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7期2369-2370,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3年糖尿病患者1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144例次,体检组发生心律失常18例次,高危心律失...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2013年糖尿病患者1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144例次,体检组发生心律失常18例次,高危心律失常糖尿病组69例次,体检组高危心律失常6例次,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ST-T异常35例,体检组1例,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有效发现高危心律失常及有意义的ST-T改变,有利于早期治疗,预防各类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1500例心律失常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闻怀臣 吴利平 +1 位作者 韩桂兰2 卢喜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00例DCG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54.40%,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00例DCG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54.40%,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律失常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及早诊断,及时予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老年 年龄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杰 张宗庆 +1 位作者 韩桂兰 卢喜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监测 临床分析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脏猝死
下载PDF
Tako-Tsubo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娟 郭晓曦 张慧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637-641,共5页
Tako-Tsubo心肌病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心综合征、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短暂左室心尖球形改变等。最早由日本学者报道,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相似,包括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左心室功能障碍,但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大区别是,... Tako-Tsubo心肌病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伤心综合征、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短暂左室心尖球形改变等。最早由日本学者报道,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相似,包括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左心室功能障碍,但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大区别是,其左心室功能障碍是可逆性的,而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多正常,因而其治疗和预后又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很大的差别。此外该病急性期有死亡风险,故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近10余年来随着世界各地病例报告的不断增多,对Tako-Tsubo心肌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进行阐述,希望引起急诊科和心内科医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TSUBO心肌病 病理生理学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BNP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海潇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BNP(脑钠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心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检测结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血浆BNP(脑钠肽)检测在慢性心力衰(心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检测结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和血浆BNP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BNP、LVEF、LVEDD、LVESD水平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NP、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准确反映心功能状态,是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心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480例结果分析
12
作者 刘洁云 苏春芳 +1 位作者 何海潇 郭晓曦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0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CAG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者CAG阳性率79.4%(381/480);②血压水平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3级高血压患...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0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CAG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者CAG阳性率79.4%(381/480);②血压水平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3级高血压患者多支、严重病变多见。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易患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典型心绞痛症状强烈提示冠心病;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高,且与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重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压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金杰 孙志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1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细胞增殖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海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7期882-883,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静脉注射地尔硫卓进行治疗,静脉注射地尔硫卓15mg,注射后观察30min,如心室率≥120次/min,则再静脉注射地尔硫卓15mg,...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静脉注射地尔硫卓进行治疗,静脉注射地尔硫卓15mg,注射后观察30min,如心室率≥120次/min,则再静脉注射地尔硫卓15mg,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静脉注射前以及静脉注射10min、25min、30min和60min后心室率、血压的变化,统计分析临床表现,评估心功能状况。结果:40例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后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静脉注射前、后患者的血压均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30min和60min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5.0%和100.0%。同时,患者的血压大多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无任何心功能恶化现象。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能够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治疗快速心房颤动,快速、有效、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卓 静脉注射 快速心房颤动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
15
作者 何海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520-2522,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而又尚未完全阐明的病理状态,属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日间极度嗜睡(EDS ),还由于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肺和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而又尚未完全阐明的病理状态,属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这种病理状态不仅有睡眠打鼾和日间极度嗜睡(EDS ),还由于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可导致心肺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因此OS-AS是一种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OSAS的定义是: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 s ,每小时呼吸暂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即睡眠呼吸紊乱指数(RDI )>5,或每晚7 h呼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者。我国内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伴有嗜睡症状,OSA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紊乱指数 低氧高碳酸血症 OSAS 病理状态 嗜睡症状 OS-AS
下载PDF
社区医疗中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春芳 周华 郭晓曦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0年第9期19-20,共2页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指窦房结病变导致其功能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及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病窦综合征最常用、简单、实用的一种检测手段。我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及住院138例窦性...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是指窦房结病变导致其功能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及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动态心电图是检测病窦综合征最常用、简单、实用的一种检测手段。我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的门诊及住院138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病窦综合征 诊断
原文传递
心房纤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玉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1-2,共2页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人群死亡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2倍,主要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特别是卒中)以及长期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力衰竭。因此,科学合理地治疗房颤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一... 心房纤颤(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人群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人群死亡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2倍,主要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特别是卒中)以及长期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力衰竭。因此,科学合理地治疗房颤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药物疗法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闻怀臣 苏春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1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 HMG-COA 平滑肌细胞增殖 抑制炎症反应 降脂药物 竞争性抑制
原文传递
24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19
作者 陈亚萍 苏春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医疗公司MIC-12H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悸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及诊断。结果24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28例... 目的探讨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世纪今科医疗公司MIC-12H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系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对心悸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及诊断。结果240例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228例,检出率95%。房性早搏48例、室性早搏43例、其中短阵室速10例、短阵房速37例、阵发性室上速18例、阵发性房颤和心房扑动7例、慢快综合征3例、快慢综合征2例、窦房传导阻滞5例、房室传导阻滞15例、预激综合征6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8例、部分患者合并存在2种以上心律失常,另外尚有3例出现ST—T改变。240例心悸患者常规六导联心电图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68例,检出率28.3%,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悸患者中有很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