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药物配置方法对产生微粒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先岭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9期27-2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药物配置方法对于产生微粒数量的影响,进而规范药物配置程序,最大程度避免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方法应用实验方法分析注射剂规格、消毒方式、安瓿开启方法、佩戴手套类型以及药液抽吸角度等影响因素对静脉输液微粒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药物配置方法对于产生微粒数量的影响,进而规范药物配置程序,最大程度避免不溶性微粒的产生。方法应用实验方法分析注射剂规格、消毒方式、安瓿开启方法、佩戴手套类型以及药液抽吸角度等影响因素对静脉输液微粒的影响。结果操作期间的消毒方式、安瓿开启方式等因素对于静脉输液微粒的影响较大。结论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在静脉药物的配置过程中,可以考虑穿戴无尘手套、酒精消毒、镊子敲击开启方式等操作流程,确保药液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配置 微粒数量 方法
下载PDF
酮洛芬药剂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先岭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8期10-11,共2页
酮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以及抗炎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酶和脂肪氧化酶进行可逆性抑制,进而阻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以及骨关节炎等疾... 酮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以及抗炎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对环氧酶和脂肪氧化酶进行可逆性抑制,进而阻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以及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但是酮洛芬在治疗中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应用效果.因此近些年很多专家学者对酮洛芬的药剂学制备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酮洛芬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其副作用.本文对近些年酮洛芬药剂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酮洛芬药剂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 药剂学 药代动力学 给药系统 制备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先岭 于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3338-3342,共5页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皮下注射注射用依那西普,25 mg/次,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络开痹片,0.3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IL-37、环氧化酶-2(COX-2)、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指数、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WOMAC、HAQ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17、IL-37、COX-2、RF、TL1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注射用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开痹片 注射用依那西普 类风湿关节炎 C反应蛋白 环氧化酶-2 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