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可 刘娟娟 +2 位作者 刘辉 舒桂明 袁玉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91-295,306,共6页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与已上市血液灌流产品对照研究探讨其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体外血浆吸附实验研究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通过血...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与已上市血液灌流产品对照研究探讨其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体外血浆吸附实验研究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通过血浆蛋白吸附性、电解质吸附性、血细胞吸附性、溶血性以及凝血性实验评价血液灌流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新型HB-H-10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吸附率分别达(40.5±2.3)%、(24.2±1.8)%和(46.9±1.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吸附率分别为(5.69±0.32)%、(4.76±0.42)%、(7.33±0.33)%、(2.88±0.32)%、(9.22±0.26)%和(11.98±0.4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电解质、溶血率、凝血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结论:研制的新型HB-H-10吸附剂可作为血液灌流吸附剂治疗尿毒症,达到该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灌流 肌酐 Β2微球蛋白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内毒素血症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依宸 刘娟娟 +1 位作者 郭红星 李涛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1-445,共5页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表现。其会引起多器官衰竭、发生不可逆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细菌内毒素则是引起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表现。其会引起多器官衰竭、发生不可逆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细菌内毒素则是引起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内毒素血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血液净化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液中内毒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目的。探讨了内毒素血症的致病机理,介绍了血液灌流治疗技术的发展,不同血液灌流吸附树脂吸附内毒素的机理和研究现状以及用于治疗内毒素血症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旨在为治疗内毒素血症合成新型血液灌流吸附材料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内毒素血症 吸附机理
原文传递
用于胆红素吸附的β-环糊精改性PVDF血浆分离膜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倪非非 舒桂明 +3 位作者 李可 吕晓龙 刘娟娟 李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4,共9页
由于传统滤过吸附在两个组件中实现,流程长,感染风险大,因此,制备了一种一步滤过吸附用膜,使滤过吸附在一个组件中完成.本文用PVDF中空血浆分离膜作为基体材料,单取代改性β-环糊精(β-CD)作为胆红素的吸附配基,仅在膜透过侧接枝β-CD,... 由于传统滤过吸附在两个组件中实现,流程长,感染风险大,因此,制备了一种一步滤过吸附用膜,使滤过吸附在一个组件中完成.本文用PVDF中空血浆分离膜作为基体材料,单取代改性β-环糊精(β-CD)作为胆红素的吸附配基,仅在膜透过侧接枝β-CD,制备了一种新型PVDF血浆分离吸附膜.实验中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测试手段对改性β-CD和膜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分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验证了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及断面结构,泡点测试和通量测试表征改性膜的分离性能;最后通过模拟血浆测试了改性膜对BSA结合胆红素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β-CD成功接枝到PVDF血浆分离膜的透过侧;改性膜相比血浆分离膜膜孔大小基本不变,最大孔径为0.480μm,满足细胞不能透过,血浆和胆红素能透过的要求;一步滤过吸附方式的吸附率达到41.2%,与直接吸附(43.5%)的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胆红素 PVDF膜 血液净化 膜吸附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雅娟 刘娟娟 +3 位作者 宫晓群 舒桂明 李涛 常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生命科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科,其发展和进步备受世人瞩目。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在动植物的发育演化、细胞的命运调控、疾病的精准医疗等热点前沿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概述了近几年生命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生命科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科,其发展和进步备受世人瞩目。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在动植物的发育演化、细胞的命运调控、疾病的精准医疗等热点前沿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文章概述了近几年生命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涵盖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表观遗传调控、肿瘤免疫治疗、病毒研究及疫苗开发、干细胞与疾病治疗、结构生物学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植物生长发育 表观遗传调控 肿瘤免疫治疗 感染性病毒 干细胞 结构生物学
下载PDF
结合胆红素特异性吸附PVC改性微孔膜制备研究
5
作者 杨悦 刘娟娟 +4 位作者 吕晓龙 马荣花 郑书云 舒桂明 李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3,共8页
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但血液灌流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较差,且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血浆分离器,增加了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一种具有一步“滤过-吸附”双功能的新型聚氯乙烯(PVC)改性膜,通过傅... 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但血液灌流树脂的血液相容性较差,且由于治疗过程中需要介入血浆分离器,增加了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本文创新性地研制了一种具有一步“滤过-吸附”双功能的新型聚氯乙烯(PVC)改性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膜的化学结构和形貌,测试原膜与改性膜的基本性能,并对原膜与改性膜的胆红素吸附能力,凝血性和溶血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乙烯三胺被成功接枝到膜表面,接枝改性后,改性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最大分离孔径为0.27μm,牛血清白蛋白筛分率达94%,纯水通量达445 L/(m^(2)·h),胆红素吸附率达60%,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溶血反应,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不会激起凝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二乙烯三胺 胆红素 血液净化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大鼠肝癌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韦武 郭红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肝癌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的重要依据,其在揭示肿瘤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方法中的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不断获得有关肝癌及其治疗预后的丰富数据。本文通过总结常用的诱发性和移植性大鼠肝癌的建模方式及应... 肝癌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的重要依据,其在揭示肿瘤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方法中的角色不可或缺。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不断获得有关肝癌及其治疗预后的丰富数据。本文通过总结常用的诱发性和移植性大鼠肝癌的建模方式及应用,以呈现近年来在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实践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不同注射途径构建大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比较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红星 刘娟娟 +3 位作者 韦武 赵剑 饶全 吴尘轩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4种不同途径注射肿瘤细胞悬液建立原位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成瘤特点。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接种大鼠肝癌细胞系RH35。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经尾静脉注射组、经脾注射组、开腹直视肝脏穿刺组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组,每组10只。分... 目的研究4种不同途径注射肿瘤细胞悬液建立原位移植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成瘤特点。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接种大鼠肝癌细胞系RH35。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经尾静脉注射组、经脾注射组、开腹直视肝脏穿刺组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组,每组10只。分别在接种后第10、14、21天,高频超声下观察肝脏成瘤情况。第21天结束实验并解剖观察各脏器标本中的成瘤情况,包括肝脏是否成瘤及肿瘤长径线值,肿瘤形态与分布以及实验终末肿瘤的器官分布、病理学特点、腹腔播散转移率。采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经尾静脉注射组未观察到肝脏肿瘤形成,多见肺内种植瘤块;而经脾注射组肝脏成瘤率仅30%;开腹直视肝脏穿刺组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组的肝脏成瘤率均为100%,各有20%腹腔播散转移。与开腹直视肝穿刺组比较,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组的肿瘤长径增长更迅速,第14天及第21天的肿瘤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分散及较小结节见于经脾注射,而单发孤立病灶则主要见于肝脏注射部位,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结果证实为肿瘤细胞增殖。结论开腹直视下肝脏内注射途径是建立肝癌模型的可靠方法。在设备条件允许、人员技术熟练前提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途径可作为更好的替代途径。而经外周静脉注射或经脾注射途径成瘤率均低,并不适合用于建立大鼠肝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移植性 肝癌 超声引导 经肝穿刺注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