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与思考——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 |
郝岚
李蓉
|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2
|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若干思考——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 |
吴文婧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0 |
|
3
|
大学校园的环境伦理与道德健康——以学院派小说《我带你去那儿》为切入点 |
甄蕾
|
《文学研究》
|
2024 |
0 |
|
4
|
我与比较文学之缘 |
孟昭毅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4 |
0 |
|
5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角与路径创新——评斯炎伟《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
刘卫东
|
《学术评论》
|
2024 |
0 |
|
6
|
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究——基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实践 |
刘畅
|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2020 |
3
|
|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讨——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 |
周全
|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9 |
3
|
|
8
|
新时代文学概论课程创新及其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
赵欣
杨镜琳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4 |
0 |
|
9
|
先秦文学中善射形象的类型及其叙事意义 |
王红梅
|
《雨露风》
|
2024 |
0 |
|
10
|
京派在“津”——论天津报刊在京派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
杨爱芹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8 |
0 |
|
11
|
东方现代“流散文学”与索因卡研究——从《索因卡戏剧研究》说起 |
黎跃进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2
|
斑驳的异质世界——丹穆若什的印度文学印象 |
陈嘉豪
|
《荆楚学刊》
|
2023 |
0 |
|
13
|
恩師李逸津先生引領我走上文學研究之路 |
張夢雲
|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
2023 |
0 |
|
14
|
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类型、成因与条件 |
温锁林
|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教师立场与学术生产——以李何林《〈故事新编〉讲义》为中心的探讨 |
鲍国华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1960年代初期黄秋耘的“孙犁论” |
刘卫东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伊斯坦布尔“无书”?——奥尔巴赫《摹仿论》创作缘由探究 |
王晓燕
王明娟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8
|
学术主持人语 |
王晓平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4 |
0 |
|
19
|
孙犁1954年的“红学”研究 |
刘卫东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译介与中国的“泰戈尔”建构 |
黎跃进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