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学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力量——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卫东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4 |
0 |
|
2
|
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方法--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彬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4 |
3
|
|
3
|
做学术要有大理想——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家林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执着与勤奋的新闻学探索者——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哲思浸润学术人生——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蔡铭泽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做学术必须对理论有创建”——访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终身讲座教授魏然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3 |
0 |
|
7
|
不做自我异化的学术——访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3 |
0 |
|
8
|
学问的真挚与从容——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镇之 |
陈娜
|
《今传媒》
|
2011 |
0 |
|
9
|
苏俄媒体研究是中国发展的镜鉴——访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举玺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4 |
0 |
|
10
|
新闻教育需要多种学术思想的交锋——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范以锦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4 |
0 |
|
11
|
我不做人云亦云的研究——访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芮必峰 |
陈娜
|
《新闻爱好者》
|
2014 |
0 |
|
12
|
高校电视台应用型节目制作团队的培养路径——以天津师范大学新传电视台为例 |
陈亚桥
于添
|
《现代视听》
|
2017 |
2
|
|
13
|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调查 |
王静溪
李威
|
《新媒体与社会》
|
2014 |
6
|
|
14
|
关于大学生传媒期待视野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
刘玉洁
陈宁
|
《新媒体研究》
|
2018 |
0 |
|
15
|
从文本到物质:传播学术史书写的范式转向 |
张驰
|
《海河传媒》
|
2024 |
0 |
|
16
|
“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对不起同学们”——记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许椿 |
孙瑞祥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7
|
程式化展演与离散式观看——基于央视春晚的文化传播学考察 |
杨扬
孙卫华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8
|
行走在理论与实践的断层之间——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 |
李猛
刘笑
|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9
|
“细菌”概念的中国化传播——以《大公报》疫情报道为例 |
李秀云
曹芳
|
《新闻爱好者》
CSSCI
|
2024 |
0 |
|
20
|
国际传播与全球文化新秩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与探究 |
何洋
麻争旗
何丹宁
|
《对外传播》
CSSCI
|
202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