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论历史风云,尤须史实确凿--关于《袁氏当国》的若干史实问题
1
作者 李学智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唐德刚先生之《袁氏当国》一书,在叙述民国某些史事,如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临时约法》、民国第一届国会、《天坛宪草》等中,多有与史实相佐之处。笔者根据所见资料,提出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唐德刚先生及学界方家。
关键词 《袁氏当国》 史实 确凿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重返国际市场的突破——中国和加拿大早期的纺织品贸易谈判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节传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4,共7页
起于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与加拿大的粮食贸易不仅帮助中国渡过了灾荒,而且起到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作用。由于小麦贸易造成中方巨大的贸易逆差,中国借此开始了打入加拿大市场的努力,并由此开始重返国际市场的长期历程。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粮食贸易 纺织品贸易 早期贸易歧视
下载PDF
“新兴社会科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阎书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8,共11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新兴社会科学"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思潮。一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者通过编撰大量社会科学论著,在次递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诸多重要理论原则的同时,构建起系统的马克思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新兴社会科学"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思潮。一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论者通过编撰大量社会科学论著,在次递传承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诸多重要理论原则的同时,构建起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他们系统阐述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社会科学基本方法论,构建起以经济基础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社会阐释体系,并自觉将其与美国以社会心理行为为中心的社会理论相区别。马克思主义论者的理论阐述与宣传表明,迄二三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已大致形成,并受到中国学术与思想界的极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兴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下载PDF
阿诺德·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7-362,共6页
阿诺德·汤因比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他不仅开创了一个历史学新领域,而且更合理地诠释了工业革命的内涵。汤因比的有关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对自由理论提出了修正,认为只有保证所有人的自由才... 阿诺德·汤因比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他不仅开创了一个历史学新领域,而且更合理地诠释了工业革命的内涵。汤因比的有关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对自由理论提出了修正,认为只有保证所有人的自由才能促进全社会的福利;将圈地视为英国现代农业进步的前提,并认可个人所有权的建立是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和事实上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同时也得出了工业革命中工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汤因比 经济思想 英国 工业革命
下载PDF
从德意志骑士团到普鲁士公国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亚平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4-15,127,共13页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德意志十字军返回欧洲在普鲁士站住了脚。他们为德意志东进运动效力,逐渐占据了整个普鲁士地区。骑士团即有宗教性质又是军事组织,在德意志皇帝和罗马教皇的支持下,普鲁士地区成为骑士团的固有领地,后上升为与...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德意志十字军返回欧洲在普鲁士站住了脚。他们为德意志东进运动效力,逐渐占据了整个普鲁士地区。骑士团即有宗教性质又是军事组织,在德意志皇帝和罗马教皇的支持下,普鲁士地区成为骑士团的固有领地,后上升为与各邦国地位一致的骑士团国家。骑士团依仗军事力量建立"国家",也依仗军事力量对外扩张,在与波兰和立陶宛的争斗中获得大量土地。骑士团还与汉萨城市同盟联合垄断了北海地区的贸易,不断增强了经济实力。宗教改革时期经马丁·路德建议,骑士团国家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骑士团 普鲁士 东进运动 北海贸易
下载PDF
试析中世纪早期西欧采邑制形成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亚平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5年第1期101-109,125,共10页
中世纪早期,罗马帝国晚期的庇护制和日耳曼人的马尔克制,这两个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够融合,在于它们都隐含着一种近似的"保护"原则,即庇护制中对隶农的"保护",马尔克制对其成员的"保护"。"保护"... 中世纪早期,罗马帝国晚期的庇护制和日耳曼人的马尔克制,这两个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够融合,在于它们都隐含着一种近似的"保护"原则,即庇护制中对隶农的"保护",马尔克制对其成员的"保护"。"保护"成为两种社会要素融合的契合点。法兰克人以马尔克对土地的共同占有取代了罗马帝国的个人占有,以份地形式延续了罗马大地产制中的土地保有权,从而使马尔克的"保护"原则增强了罗马隶农和马尔克成员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性。日耳曼人的份地中含有共同占有所包含的用益权,这种用益权不仅强调了共同体对其成员的保护职能,同时还规定了受保护者应履行的义务。用益权决定了新形成的庄园制结构,庄园制维系了采邑制社会的依附关系,由此塑造了西欧封建制度特有的人身依附关系、以保护和义务为原则的个人联合政体、从土地中衍生出的各种权利这三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庇护制 马尔克 保护 用益权 庄园制
下载PDF
唐文宗朝政局与懿安太后
7
作者 杨西云 《中华文史论丛》 2005年第80期193-208,共16页
在唐後期历史上,唐文宗朝政局动荡不稳,宦官擅权、党争激烈,皇帝受制於家奴,大权旁落。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文宗朝始终存在着一个以宪宗懿安皇后郭氏为首的“元和逆党”,是政局变动的主要操纵者。“元和逆党”是指弑宪宗之党,
关键词 政局动荡 唐文宗 太后 政局变动 元和 宪宗 皇帝
下载PDF
1930年代国统区报刊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评介
8
作者 阎书钦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7年第2期75-90,共16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人士高度关注苏联经济建设,甚至形成一股"苏联热"。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成为人们在报刊上议论的三个热点话题。人们羡慕苏联计划经济的高效率,赞赏苏联工业建设的高速度...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人士高度关注苏联经济建设,甚至形成一股"苏联热"。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成为人们在报刊上议论的三个热点话题。人们羡慕苏联计划经济的高效率,赞赏苏联工业建设的高速度与大规模,推崇苏联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在日本侵华步步紧逼的情势下,人们期望通过学习与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经验,加快中国经济建设,以增强国力,抵御外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统区报刊 舆论 计划经济 工业建设 苏联农业
下载PDF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思想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阎书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1,共12页
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普遍风气,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问题的认知有一个由负面评价到推崇的转变过程。论者聚焦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问题,对苏联经... 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普遍风气,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问题的认知有一个由负面评价到推崇的转变过程。论者聚焦于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问题,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与模式做了大量介绍和分析。思想界由对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赞赏,发展到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情与认可。这种思想态势有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特定背景。同时,一些论者又对苏联经济模式作出反思。这表明,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30年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思想界 苏联经济建设
下载PDF
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学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101,共10页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了背离史实的阐释,是难以成立的。其"首次相撞"等概念的使用及论述的逻辑亦存在舛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文 冲击-回应模式 中西关系 中国中心观
原文传递
罗马教廷与商人关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秀清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8,共11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古教会因其抑商而成为西欧社会转型的障碍。但从长时段的现实经济生活层面看,实情要远为复杂。即如教廷与商人的关系而言,在中古时代更多的是相互利用,商人为教廷服务,后者则提供保护。到近代早期,教廷变为依赖商人借...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古教会因其抑商而成为西欧社会转型的障碍。但从长时段的现实经济生活层面看,实情要远为复杂。即如教廷与商人的关系而言,在中古时代更多的是相互利用,商人为教廷服务,后者则提供保护。到近代早期,教廷变为依赖商人借贷生活,商人则通过教廷的这种依赖,最后跻身于教会贵族的行列。商人银行家集团在教廷中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社会转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西欧社会转型过程中,天主教更多的是被迫去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商人教廷 国债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怎样寻求世界历史上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原因——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庞卓恒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6,共13页
学者们对世界文明史上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塞尔维斯提出的"进化潜势定律"和汤因比提出的"挑战—应战"论颇有启发性。但是,只有循着唯物史观的指引,才能看到,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 学者们对世界文明史上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多种解释。其中,塞尔维斯提出的"进化潜势定律"和汤因比提出的"挑战—应战"论颇有启发性。但是,只有循着唯物史观的指引,才能看到,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的动因在于广大劳动者——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要求是受到激励还是受到压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变落后 落后变先进 60周年
原文传递
《奉天靖难记》的编撰与历史书写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德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奉天靖难记》是明代永乐初年官修史书,记载了"靖难之役"爆发原因及战争进程。《奉天靖难记》以"春秋笔法",表达否定建文帝正统地位的立场,并肆意歪曲历史,抹黑建文君臣,美化朱棣,其目的在于为朱棣"靖难"... 《奉天靖难记》是明代永乐初年官修史书,记载了"靖难之役"爆发原因及战争进程。《奉天靖难记》以"春秋笔法",表达否定建文帝正统地位的立场,并肆意歪曲历史,抹黑建文君臣,美化朱棣,其目的在于为朱棣"靖难"和篡夺皇位的行为制造合法性依据。虽然不能将《奉天靖难记》视为信史,但其对于"靖难之役"和明史研究仍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天靖难记》 官修史书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人文的和整体的历史:西方经济—社会史初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建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There is an academic origi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ESH) in Western Europe.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materi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sour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SH and it’s recent devel... There is an academic origi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ESH) in Western Europe. According to the available materi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sour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SH and it’s recent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historical circl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some extent,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SH is not only the consequence of humanization of Wester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history,but also the need to describe and grasp the whole society. Introducing this discipline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for the history research field of our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史 社会史 历史来源 发展现状
原文传递
浅谈关于加强历史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俊民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的“学术腐败”和“学术泡沫”现象,为推动历史学研究的正常发展,特别是使刚踏入科研殿堂的莘莘学子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就能步入正途,笔者就个人学习、研究历史以及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撰写历史学学位论文的... 针对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出现的“学术腐败”和“学术泡沫”现象,为推动历史学研究的正常发展,特别是使刚踏入科研殿堂的莘莘学子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就能步入正途,笔者就个人学习、研究历史以及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撰写历史学学位论文的有关学术规范谈几点感想:即必须明确撰写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必须把握研究专题相关的学术史背景;必须夯实历史研究的史料基础;必须注重理论升华;此外,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各种具体行文规范也是必须遵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论文 学术规范 “学术腐败” 研究专题 研究生 撰写 本科生 正常 指导 问题
原文传递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侯建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8,共13页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水平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高效农业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大众生活水准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扬以及近代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拉动力。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外资料,对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水平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高效农业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大众生活水准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扬以及近代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直接拉动力。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外资料,对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和消费水平再次进行剖析和评估,旨在说明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扎实的孕育过程,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主要也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从而为有兴趣与《大分流》讨论的同仁提供西欧方面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工业革命 农业生产力 大众消费水平 评估
原文传递
先秦时期的先王崇拜与德治思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德义 康民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先秦时期的先王崇拜是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的。先王崇拜主要表现为先王神圣化以及"法先王"思想的流行。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思想家在先王崇拜的浓厚社会氛围中,竞相提出了效法先王,实行"德治"的主张,... 先秦时期的先王崇拜是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的。先王崇拜主要表现为先王神圣化以及"法先王"思想的流行。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当时的思想家在先王崇拜的浓厚社会氛围中,竞相提出了效法先王,实行"德治"的主张,但他们对"德"的阐释各不相同。儒家德治思想最终在争鸣中取得主导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王崇拜 法先王 德治
原文传递
用“勤勉革命”替代“工业革命”?——西方研究工业革命的一个新动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景华 张松韬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9,共11页
"勤勉革命"原为日本学者速水融对走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集约型路径的表述。美国学者德·弗雷斯提出要用"勤勉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来替代"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他改变该词原义... "勤勉革命"原为日本学者速水融对走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集约型路径的表述。美国学者德·弗雷斯提出要用"勤勉革命"(Industrious Revolution)来替代"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他改变该词原义,称1650~1850年间英国出现了家庭劳动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为取得更多的新式消费品,家庭中劳动投入日益增多(即勤勉),包括男子劳动时间加长和妇女儿童参加劳动,从而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勤勉革命"论得到了不少学者支持,也受到许多学者质疑。"勤勉革命"论虽以消费革命为前提,但强调劳动的关键作用,比将英国消费社会形成看成工业革命动力的流行理论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工业革命 勤勉革命 消费革命
原文传递
中世纪英格兰农民的土地产权 被引量:12
19
作者 侯建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7-152,191-192,共16页
英国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农民土地的归属没有唯一性和绝对性,因为土地往往涵盖着佃农与领主乃至多人的财产权利关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所有权,而是称为保有权(tenure),即佃户因承担封建义务而持有... 英国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农民土地的归属没有唯一性和绝对性,因为土地往往涵盖着佃农与领主乃至多人的财产权利关系,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所有权,而是称为保有权(tenure),即佃户因承担封建义务而持有土地的权利。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权力、权利的博弈,生产者对土地的占有权逐渐凝固起来,以致产生了seisin(法定占有)这一概念,来描述不断强化的土地占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封建土地制度解体所产生的各种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英格兰 农民 土地产权
原文传递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侯建新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4-129,共6页
本文首先对Subjective Rights一词文本起源、内涵、演变等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认为它是中世纪的有限的权利,作为人的主体的权利,也是中世纪西欧法律和法律结构向近代变化的重要标志:自然法向自然权利的转变,客观的法为重心向个体权利为... 本文首先对Subjective Rights一词文本起源、内涵、演变等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认为它是中世纪的有限的权利,作为人的主体的权利,也是中世纪西欧法律和法律结构向近代变化的重要标志:自然法向自然权利的转变,客观的法为重心向个体权利为重心的转变。为表述该概念中昭示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在西欧中世纪法律政治建构中的重要性,故译为“主体权利”。主体权利起源于12世纪,从此西欧存在两种法系,即源于上帝的“神法”或人之本性的“自然法”与“人法”、“实定法”并立。两种法系存在距离,但前者总是作为后者的内在原则出现,并对后者的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主体权利观念是西方文明之魂,是现代权利和权利思想的母体,是解读西方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权利 自然权利 实定权利 起源 西欧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