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及其夯实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5,共4页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构成其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而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却造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制约影响其网络基本...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构成其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而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却造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制约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为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从而努力消除网络"数字鸿沟",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网络政治参与 参与能力 网络权利 数字鸿沟
下载PDF
论政治制度的正义性及其超验之维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其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4-29,34,共7页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一种观念和观念体系的建制化,因此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是对其观念的认同。正义是政治制度认同的基础和核心。为此,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正义是政治制度的核心或首要价值;二,什么是正义观念得以产生的文化母体。
关键词 政治制度 价值 正义 文化母体
下载PDF
论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两个上帝国
3
作者 黄其松 《政治思想史》 2011年第1期117-127,199,共11页
国内政治学学者较为忽视霍布斯的神学思想,往往以它是对罗马教会和天主教的批判为由草草了断,而且据此认为霍布斯是一位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著名学者波考克认为,霍布斯的末世论神学为他的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历史维度,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政治学学者较为忽视霍布斯的神学思想,往往以它是对罗马教会和天主教的批判为由草草了断,而且据此认为霍布斯是一位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著名学者波考克认为,霍布斯的末世论神学为他的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历史维度,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利维坦》和《论公民》中有关上帝国的论述,以期探寻这种具有历史意蕴的神学论述的基本内容。本文认为,霍布斯区分了原初上帝国和基督上帝国,并阐明了两个上帝国中不同的权威与服从关系,而基督上帝国的权威与服从关系成为霍布斯构建利维坦的理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原初上帝国 基督上帝国
下载PDF
从重神到重人:中国早期政治思维方式的历史演化
4
作者 徐庆利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7-110,121,共5页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早期政治思维在战国完成了从神化到圣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实现了人类政治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突破,而且激发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潮的兴起,促使中国早期政治思维走上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关键词 神化政治 圣化政治 政治思维方式
下载PDF
马基雅维利:政治的必然性和自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贝奈戴托·克罗齐 朱兵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马基雅维利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为纯粹政治学(pure politics)的象征,而且它确确实实标志着这门科学发展的一个深刻危机。这并不是说古代对于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划分和对比没有某种模糊的概念,它们的主题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一事实本身... 马基雅维利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为纯粹政治学(pure politics)的象征,而且它确确实实标志着这门科学发展的一个深刻危机。这并不是说古代对于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划分和对比没有某种模糊的概念,它们的主题被归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一事实本身,便可以证明这样的意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政治学 自主性 必然性 科学发展 意识存在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被引量:18
6
作者 金毅 许鸿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具有"可预见性"。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主要存在着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亟待增强,数据质量良莠不齐;网络舆情数据公开与共享不足,舆情数据管理与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网络舆情治理法规制度不完善,网络舆情数据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提高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技术支撑,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执网能力;推进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网络民意对话表达机制;健全依法治理网络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形成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舆情 舆情治理 政务信息公开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国家建构中的财政预算尝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炜光 任晓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137,共4页
通过公共预算这一外部制约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是现代国家的选择,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即由此而产生。中国预算制度产生的历史,与其国家代议机关——资政院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资政院第一场常年会对宣统三年预算案的审议,是我国代... 通过公共预算这一外部制约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财政行为,是现代国家的选择,现代意义上的预算制度即由此而产生。中国预算制度产生的历史,与其国家代议机关——资政院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资政院第一场常年会对宣统三年预算案的审议,是我国代议机关财政预算审议的最初尝试,而这次预算审议的不了了之,也暴露出清政府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清朝政府试行的预算制度没有能够带领其像西方国家那样走向现代,是由于缺乏对于公共财政精神内核的理解和把握,清廷只是在形式上仿效了西方国会审议预算的办法,皇权始终试图牢牢地掌控着一切,预算也只是徒具形式而无现代预算的实质,其促进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制度 资政院 预算审议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侗款与侗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5
8
作者 江明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侗款组织(老人协会)与侗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村支两委)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从社会主体层面来看,绝大多数村寨中村支两委处于领导和支配的作用,而老人协会起着配合和协助的作用;从社会治理制度来看,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制... 新中国成立后,侗款组织(老人协会)与侗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村支两委)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从社会主体层面来看,绝大多数村寨中村支两委处于领导和支配的作用,而老人协会起着配合和协助的作用;从社会治理制度来看,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而村规民约在村寨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弥补了现代社会制度在乡村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从社会治理主体互动方式来看,主要有乡村社会村寨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和乡规民约制定主体间的两者互动方式;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老人协会(村规民约)与村支两委(现代制度)有效互动,社会治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侗款 侗族地区 社会治理 历史变迁
下载PDF
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其松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共6页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国家建构是一项重要的未完成任务。本文从与前现代国家比较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并认为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与前现代国家不同,这产生了现代国家建构的两项重要任务: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因...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国家建构是一项重要的未完成任务。本文从与前现代国家比较的视角分析了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并认为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与前现代国家不同,这产生了现代国家建构的两项重要任务: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度建构与民族认同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构 民族认同 现代国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指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明生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的总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原则性和操作性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的总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原则性和操作性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方法论
下载PDF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绪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2期39-41,共3页
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中,国家正式制度全面进入乡村社会,但乡村社会依然保有若干乡土社会的特征,无论是国家法还是民间法都无法保障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存在着张力与协同的... 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中,国家正式制度全面进入乡村社会,但乡村社会依然保有若干乡土社会的特征,无论是国家法还是民间法都无法保障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存在着张力与协同的可能,只有使国家法与民间法相互协同,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民间法 乡村治理 善治
下载PDF
当代平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罗纳德·德沃金的平等观论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景柱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2,86,共6页
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平等与责任的背离,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纳德·德沃金通过批判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观,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试图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以... 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平等与责任的背离,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纳德·德沃金通过批判福利平等和罗尔斯的平等观,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试图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以弥补这种缺陷。调和平等与责任是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的核心内容之一,将责任纳入平等之中主要体现在资源平等的伦理基础和理论目标上。德沃金调和平等和责任的这一努力对当代平等理论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部分回应保守主义对当代平等理论的诘难,又促进了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纳德·德沃金 资源平等 责任 运气
下载PDF
基督徒还是无神论者:霍布斯的身份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其松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于霍布斯在他的著作中表白的基督教信仰是否真诚可信,是霍布斯的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对此分歧颇大。概括地说有两种解释模式:一是世俗化的解释模式,这些学者认为霍布斯的信仰表白是不诚实、不值得信赖的;二是信仰解释模... 对于霍布斯在他的著作中表白的基督教信仰是否真诚可信,是霍布斯的研究者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学者们对此分歧颇大。概括地说有两种解释模式:一是世俗化的解释模式,这些学者认为霍布斯的信仰表白是不诚实、不值得信赖的;二是信仰解释模式,持此立场的学者认为他的信仰是虔诚的、是值得信赖的。本文试图简要的分析此问题,即通过分析霍布斯信仰自我表白的内在逻辑,以此证明霍布斯是一位基督徒,而不是通常我们所认为的无神论者。本文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使得国内学界对霍布斯的讨论和研究逐渐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无神论者 霍布斯
下载PDF
通过“利维坦”获得拯救——《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释义
14
作者 黄其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761,共5页
针对中国学者对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利维坦》第三、第四部分,即《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论黑暗的王国》重视不足,重点解读了此两部分。都铎王朝宗教改革之后的英国成为了新教国家,这使得人们的得救观念产生了混乱,即对谁是《圣经》的... 针对中国学者对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利维坦》第三、第四部分,即《论基督教体系的国家》和《论黑暗的王国》重视不足,重点解读了此两部分。都铎王朝宗教改革之后的英国成为了新教国家,这使得人们的得救观念产生了混乱,即对谁是《圣经》的权威解释者产生了疑问。鉴于此,霍布斯在《利维坦》第三、四部分里试图重塑《圣经》解释的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世俗主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维坦 得救 宗教权威 世俗权威
下载PDF
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的内在张力--罗纳德·德沃金的化解及其困境
15
作者 高景柱 《政治思想史》 2012年第4期139-155,199,共17页
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进路,罗纳德.德沃金所建构的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是"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实际... 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进路,罗纳德.德沃金所建构的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是"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实际上,这两种理论目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敏于抱负"与"钝于禀赋"相互消解。德沃金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其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的内在张力,并试图以"虚拟保险市场"来化解它。德沃金的这一尝试是值得商榷的,原因主要在于虚拟保险市场既不能实现"敏于抱负",又不能实现"钝于禀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资源平等 虚拟保险市场 罗纳德·德沃金
下载PDF
宗教宽容与社会整合的危机——论洛克的宗教宽容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8,共6页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为个体的选择之后,洛克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德性基础何在、社会如何整合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自由主义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宽容 自然权利 社会德性基础 社会整合
下载PDF
天主教和儒家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李韦 李华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7,共7页
明末,围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语而展开的争论,使儒家和天主教孝论的区别得以凸显。为调和儒家和天主教关于"孝"的观念,利玛窦附会儒家文化,用儒家的"孝"来比附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一比附中,人与神之... 明末,围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语而展开的争论,使儒家和天主教孝论的区别得以凸显。为调和儒家和天主教关于"孝"的观念,利玛窦附会儒家文化,用儒家的"孝"来比附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一比附中,人与神之间的无限距离这一神学维度隐匿不见。儒耶孝论的冲突中,另外一个问题得以凸显,那就是天主教重视个体救赎与儒家重视维系血缘亲情之间的冲突。尽管争论中存在诸多冲突与误解,但在解释学看来,不可否认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天主实义》 五伦 “三父”说 个体救赎与血缘亲情
下载PDF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
18
作者 李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人文主义 路德 宗教改革思想 “唯独圣经” “因信称义”
下载PDF
论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四种范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其松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9,共10页
研究范式(方法)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地理解以往政治思想家的政治思想,需要把握解释场中的读者、作者、文本与时间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其中的关键是处理政治思想的时间距离问题,即现在的读者(研究者)与过去的政治思想... 研究范式(方法)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地理解以往政治思想家的政治思想,需要把握解释场中的读者、作者、文本与时间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其中的关键是处理政治思想的时间距离问题,即现在的读者(研究者)与过去的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哲学史认为,思想存在时间的过去与现在没有距离,因为思想是对于人类生存永恒问题的解答,包含了永恒的智慧。它既可对付过去的生存挑战,也可以应付现在乃至未来的生存问题,所以它超越了历史与时间。历史主义认为,思想存在的时间距离是可以克服的,因为现在可以返回过去,且不会遇到任何真正的障碍。解释学强调正视这个时间距离,认为正是这个时间距离为理解创造了条件。就柯林伍德的"问答逻辑"观念的进一步阐释,可以作为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第四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研究范式 哲学史 历史主义 解释学 问答逻辑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文明审视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学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政治文明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理论视角,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公共性和阶级性可以衡量包括政治思想在内的各种政治现象的政治文明程度。以此观之,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而... 政治文明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理论视角,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公共性和阶级性可以衡量包括政治思想在内的各种政治现象的政治文明程度。以此观之,可以清楚的发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而,在民本与民主的问题上可以发现,民主思想不是由民本思想转化而来,也不需要这种转化。由于民本思想很可能造成对民主的误读与误解,所以在民主政治建设中需要注意消除民本思想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民主思想 政治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