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全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1
作者 张广全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4,共3页
2023年3月19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全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 2023年3月19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全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天津市副市长张玲,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侯惠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天津市副市长 教育工委 时代化 历史唯物主义 论坛 天津市教委
原文传递
以“天下胸怀”观天下 育“胸怀天下”新青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版)》修订说明
2
作者 侯惠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共12页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有机融入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版)》修订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讲好本教材,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学理化上下功夫,学理化地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有机融入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版)》修订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讲好本教材,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学理化上下功夫,学理化地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为我们正确观察和解决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科学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的根本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培养胸怀天下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版)》 修订说明 教学建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3年年会暨第八届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3
作者 赵华飞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2023年11月26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 2023年11月26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3年年会暨第八届天津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学理化 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工委 体系化 论坛 天津市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
4
作者 刘慧 张彦敏 《理论视野》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相关重要论述蕴含的新思想、新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互动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相关重要论述蕴含的新思想、新认识,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互动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互动具有特定的理论渊源、历史基础、经验借鉴、现实观照,其良好互动的内涵要义主要表现为互相成就是互动的价值立意、协同推进是互动的本质属性、解决困境是互动的目标指向。要实现二者的良好互动就要从主体保障、方法创新和合理规制三方面积极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意识形态 中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7
5
作者 侯惠勤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8,共11页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位重要的立党立国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必须从科学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的“一体”,以及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两面”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充分阐明两...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位重要的立党立国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必须从科学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的“一体”,以及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两面”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充分阐明两者“一体性”的客观依据和理论论证,澄清把马克思主义单纯作为“外来文化”的迷思;必须科学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层面,即意识形态指导层面和文化元素层面,坚持“结合”的正确方向;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结合”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一体两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丰硕成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希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4-12,F0002,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接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形成的。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接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形成的。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独特的理论品格和历史实践价值,是有中国特点、时代特征、世界影响的独创性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唯一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创新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惠勤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55,共20页
从创新逻辑上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关键。这一逻辑特色,似可遵循以中国之答回应时代之问的思路,概括为:以引领时代的大历史观拓展唯物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以“... 从创新逻辑上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关键。这一逻辑特色,似可遵循以中国之答回应时代之问的思路,概括为:以引领时代的大历史观拓展唯物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新治国理政,坚定政治自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升华自我革命,坚定“赶考”自信;以“共同体意识”深化辩证思维,坚定道义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历史自信 政治自信 “赶考”自信 道义自信
原文传递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8
作者 范希春 《红旗文稿》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着重强调了三点,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着重强调了三点,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 新的历史起点 守正创新 现代文明 开放包容 文化传承发展 建设文化强国
原文传递
“两个结合”对科学世界观的坚持运用
9
作者 侯惠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命题是有前提的,讨论“两个结合”首先要确保前提正确。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就是必须确立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灵魂,科学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是...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科学命题是有前提的,讨论“两个结合”首先要确保前提正确。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就是必须确立的前提。它包含三层意蕴: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灵魂,科学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是“两个结合”的精髓,精准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弄懂“两个结合”的关键。坚定理想信念从认识论看,就是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把世界的终极性、人生的终极关怀这些“形而上”问题纳入了科学的视野;没有坚定的科学信仰就没有理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无法真正面对处在动荡变革期的当代实际;“第二个结合”对中华文明深入挖掘、全面激活、融入当代的要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高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坚持运用 科学世界观 变动的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下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景春 《马克思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2,共11页
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也正加速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与传统的用工形式相比,在劳动过程、雇佣关系和劳资矛盾等方面均出现了新的情况,资本对劳动的剥... 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也正加速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与传统的用工形式相比,在劳动过程、雇佣关系和劳资矛盾等方面均出现了新的情况,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隐蔽、多元和深化,劳动关系愈发紧张甚至存在恶化趋势。因而,探索契合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对缓和劳资矛盾显得尤为迫切。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建构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维度和实践路径。文章对数字经济下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建构的可能性进行了机理分析,并从劳资内部均衡共享利益、政府规制与健全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平台技术红利的共享等方面提出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路径,以此为数字经济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享型和谐劳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科学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龙 张广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胸怀天下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引。坚持胸怀天下统合“认识世界”与“改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胸怀天下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引。坚持胸怀天下统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认识理路,内涵人民至上、民族复兴、人类解放的价值旨趣,体现把握世界大势的历史构序,彰显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历史趋势统一起来、保持自身历史文化主体地位的实践要求。要科学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 方法论
原文传递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实践原则
12
作者 姜迎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为做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重要性,既体现在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又体现在具体管用的“抓住根本”“居安思危”“坚定信念”等实践... 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为做好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重要性,既体现在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又体现在具体管用的“抓住根本”“居安思危”“坚定信念”等实践原则上。“抓住根本”强调,要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居安思危”强调,要时刻警惕“颜色革命”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侵蚀破坏,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信念”强调,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反对一切动摇理想信念的观点和行为。把握好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实践原则,对于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意识形态建设 抓住根本 居安思危 坚定信念
原文传递
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重向度
13
作者 秦龙 张广全 《思想教育研究》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内涵的重难点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破解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内涵的重难点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破解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构成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从价值、发展、安全、文明四重向度对这一重难点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和深入解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深透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