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受双方的约定与最佳传播效能──关于传播的内在机制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卫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17-22,共6页
传受双方的约定与最佳传播效能──关于传播的内在机制问题刘卫东韦·施拉姆曾在1954年提出过著名的“经验范围”模式,这一贡献的意义是,它揭示了传播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传受双方的约定与最佳传播效能──关于传播的内在机制问题刘卫东韦·施拉姆曾在1954年提出过著名的“经验范围”模式,这一贡献的意义是,它揭示了传播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受众接收信息时的心理机制;通过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机制 受众 信号库 信息量 信源 信宿 不确定性 信息传播 信息加工心理学 传受
下载PDF
简述潘梓年对《新华日报》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艺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61,共5页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大型日报。它为我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华日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关于它在历史...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大型日报。它为我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华日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关于它在历史上所取得的功绩,我党领导人和我国的新闻史学界,曾给予高度评价。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曾筹备该报并任该报社长十年之久的潘梓年,他对这张报纸做出的历史贡献,却很少有人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探讨。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的专家,在实事求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指导下,写出了一些关于潘梓年的回忆著作和文艺作品,为新闻史学界进一步研究潘梓年提供了不少详实史料。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新闻史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番粗略的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梓年 《新华日报》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