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学视野中的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形态建构分析——以《模唱大师秀》为例
1
作者 王强 《东南传播》 2020年第8期135-137,共3页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粉丝理论为依据,对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的形态进行分析。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以满足戏迷票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宗旨,力推他们登上舞台中央,通过激烈比拼,以演唱名家名段的方式体现自己对节目文...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粉丝理论为依据,对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的形态进行分析。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以满足戏迷票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宗旨,力推他们登上舞台中央,通过激烈比拼,以演唱名家名段的方式体现自己对节目文本"使用"的满足感,实现对电视文本的主动建构,丰富节目内涵,传承戏曲精华。进而,二者携手提升节目的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竞赛类戏曲节目 模唱大师秀 使用与满足理论 粉丝理论 节目形态
下载PDF
平易中的智慧试论崔永元的主持风格 被引量:1
2
作者 肇燮 曹家麟 《新闻世界》 2013年第4期90-91,共2页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凭借自身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风格,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我国新时期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崔永元主持风格的特点,并探寻其形成的原因。崔永元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来源于...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凭借自身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风格,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欢迎,成为我国新时期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崔永元主持风格的特点,并探寻其形成的原因。崔永元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来源于其自身的个性风格,其人格魅力更决定了他的主持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永元 主持风格 真诚 幽默
下载PDF
朗读不是念文章 被引量:2
3
作者 步新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4,共2页
“朗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过去人们总以为朗读就是“念别人写的文章”,这个“念”字误导了很多人,其实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绝不仅仅是把文字的声音形式外化出来。朗读语文教材中... “朗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过去人们总以为朗读就是“念别人写的文章”,这个“念”字误导了很多人,其实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绝不仅仅是把文字的声音形式外化出来。朗读语文教材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体味汉语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进而加深对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内容 朗读 《现代汉语词典》 有声语言 语言转化 声音形式 语文教材 思想感情
下载PDF
“惊梦”三境界
4
作者 顾瑞雪 《当代戏剧》 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
《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其作者是被誉为“中国的莎±比亚”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全本《牡丹亭》剧情起伏曲折,唱腔文辞华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活,尤其是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 《牡丹亭》是昆曲的传统剧目,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其作者是被誉为“中国的莎±比亚”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全本《牡丹亭》剧情起伏曲折,唱腔文辞华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活,尤其是杜丽娘这一艺术形象,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牡丹亭》 古典文学作品 艺术形象 传统剧目 形象生动 人的形象 汤显祖
下载PDF
“互联网+”冲击下的传媒产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芙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7期263-264,267,共3页
互联网以技术形态的身份入场,凭借其强大的基础性,给传媒产业带来裂变式的变革;互联网思维引发的一系列思维浪潮推动着"互联网+"的落地生根;顺应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传媒产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以实践之功... 互联网以技术形态的身份入场,凭借其强大的基础性,给传媒产业带来裂变式的变革;互联网思维引发的一系列思维浪潮推动着"互联网+"的落地生根;顺应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传媒产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以实践之功发掘出观念上到商业模式上的变革,并积极主动地跨界寻求突破口,尝试以新的模式生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媒产业 变革 动力 发展思路
下载PDF
诵出诗歌的精神与魂魄——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6
作者 顾瑞雪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56,共2页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绝句.堪称送别的千古绝唱。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绝句.堪称送别的千古绝唱。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因该诗风格朴素、语言平易。至今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唐诗名句。这首寻常小诗看似简单平易,却有着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平常的场景中,蕴涵着多重画面和意蕴。对此。朗诵者须层层透析、完全把握。才能朗诵出诗歌的精神和魂魄,从而达到活化诗歌.感染听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诗歌 魂魄 精神 《麓堂诗话》 艺术表现手法 李东阳 达意
原文传递
把握作者性格,诵出作品神韵
7
作者 顾瑞雪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48,共2页
吟诗送行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审美化生存的特征之一,亦是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在大量描写离别的古典诗词中,我们看到长亭徘徊、憔悴无奈、伤感落泪,离愁别恨似乎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程式化的情感模式。在灿如星汉的送别诗中。王勃的... 吟诗送行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审美化生存的特征之一,亦是古典诗词的一大主题。在大量描写离别的古典诗词中,我们看到长亭徘徊、憔悴无奈、伤感落泪,离愁别恨似乎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程式化的情感模式。在灿如星汉的送别诗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说是一反常态。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国古代文人 性格 作者 神韵 作品 古代知识分子 古典诗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