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动力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庞卓恒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5期63-80,共18页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历史发展动力的论著中,曾提出"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等概念。本文结合欧洲与中国的一些历史实例,对这些基...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历史发展动力的论著中,曾提出"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等概念。本文结合欧洲与中国的一些历史实例,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涵义与相互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了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经济运动与政治运动、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个人自主活动与历史客观进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历史发展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力图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论述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自主活动 社会生产力 经济运动 阶级斗争 历史动力 历史发展动力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中西封建专制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庞卓恒 《历史研究》 1981年第2期3-13,共11页
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和西欧都曾存在过。中国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是在封建社会趋于定型和巩固时期确立起来的,如果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为止,共存在了两千一百多年;西欧封建专制制度则是... 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和西欧都曾存在过。中国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是在封建社会趋于定型和巩固时期确立起来的,如果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为止,共存在了两千一百多年;西欧封建专制制度则是在封建社会走向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形成的时期才确立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专制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 比较研究 贵族民主制 西欧 专制君主制 小农经济 共同体 资产阶级 市民阶级
原文传递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形成及其破灭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万和 崔树菊 《世界历史》 1983年第4期49-57,共9页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设想则早在1916年已具雏型。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因此,除特定时期外,“北进”没有成为日本国策的主导,是从属于“西进... 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设想则早在1916年已具雏型。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因此,除特定时期外,“北进”没有成为日本国策的主导,是从属于“西进”和“南进”的。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本文在分析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欺骗性及其必然破灭之后指出:今后要达到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其根本前提是各国之间的平等互利与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否则只会以破灭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 “南进” 东南亚 “北进” 太平洋时代 印度 澳大利亚 欺骗性 太平洋地区
原文传递
有关秦和汉初丞相二三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光霁 《天津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58-61,共4页
一、“三公”不是秦和西汉初年的制度胡三省注《通鉴》时,说道:“汉承秦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按照他的说法,秦和“承秦制”的汉,都曾实行过“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的制度。这种说法流行多年,已经成为传统的说... 一、“三公”不是秦和西汉初年的制度胡三省注《通鉴》时,说道:“汉承秦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按照他的说法,秦和“承秦制”的汉,都曾实行过“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的制度。这种说法流行多年,已经成为传统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符合秦和汉初的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丞相 汉初 御史大夫 左丞相 “三公” 里子 太尉 百官 秦制 大司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