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2009年天津高考物理试卷的特点
1
作者 宋佩杰 朱行建 《物理通报》 2009年第11期50-52,共3页
2009年是天津市执行新课标后的第一次高考,不仅试卷在形式与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试题的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物理试卷 天津市 高考 中学物理教学 课程标准
下载PDF
语文教学模式要素解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天嵩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8-90,共3页
语文教学模式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它是由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流程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诸多要素融合而成的综合体。因此,看似纯形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其实是形神兼备的有机体。只有洞彻语文教学模式的... 语文教学模式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它是由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流程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等诸多要素融合而成的综合体。因此,看似纯形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其实是形神兼备的有机体。只有洞彻语文教学模式的组合要素及其特征,才能使其在实践层面上更有效地作用于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教学模式 组合要素 解构
下载PDF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析
3
作者 安洁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一、试题主要特点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涉及历史学科试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1.要求考生用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2001年 高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试题分析 历史教学
下载PDF
交流共享中教师之理性“选位”
4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3期8-10,共3页
语文课堂里的合作学习一般由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小组探究、交流共享和评价拓展几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重要得不可或缺,而“交流共享”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负载着表达见解、碰撞思想、激发思维、构建包容、呈现疑惑、生... 语文课堂里的合作学习一般由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小组探究、交流共享和评价拓展几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重要得不可或缺,而“交流共享”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负载着表达见解、碰撞思想、激发思维、构建包容、呈现疑惑、生成知识、相互借鉴、形成共识等多重任务,影响这些任务有效完成的因素固然有很多,而作为合作学习首席的教师的“选位”是否适当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交流 选位 教师 理性 合作学习 情境创设 语文课堂
下载PDF
淬砺思维:朗读教学的终极旨归
5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朗读教学的终极旨归是淬励思维:从语文学习理念上说,淬砺思维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从语文学习逻辑上说,以淬砺思维为旨归的朗读教学能够获得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双重学习效果;从实际操作上说,在朗读教学中淬砺思维比所想象... 朗读教学的终极旨归是淬励思维:从语文学习理念上说,淬砺思维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从语文学习逻辑上说,以淬砺思维为旨归的朗读教学能够获得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双重学习效果;从实际操作上说,在朗读教学中淬砺思维比所想象的更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发展 朗读教学 语文教学 学习理念 语文学习 学习效果 语言建构 实际操作
下载PDF
对“念读”的形式及其习得意义的思考
6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6年第12期1-1,共1页
从有声与无声角度区分,读书有默读和念读两种。顾名思义,默读就是“看”,眼晴扫描文字信息,同时,脑海里跳荡着文字和语流的音响与节奏:默读时,因为这种文字与语流的音响和节奏常常与呼吸和心跳的律动相契合,所以默读者常常感觉... 从有声与无声角度区分,读书有默读和念读两种。顾名思义,默读就是“看”,眼晴扫描文字信息,同时,脑海里跳荡着文字和语流的音响与节奏:默读时,因为这种文字与语流的音响和节奏常常与呼吸和心跳的律动相契合,所以默读者常常感觉到“脑读”的同时心也在读。所谓“念读”就是出声读,即把通过眼睛摄入脑中、心中的文字和语流的音响与节奏再经由口腔念出来。“念读”一词是笔者发明的,主要是为了与“默读”区别并便于给“出声读书”分类。念读时,自己发出的声音被自己听到,输入大脑,大脑同时受到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因而对文字信息的记忆自然就深刻得多。古人也许深谙其中的道理,所以特别重视念读。《三字经》强调“口而诵,心而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信息 意义 习得 《三字经》 默读 “看” 节奏 音响
下载PDF
浓浓语文味 习习茶楼风——高一语文起始课课例观察与反思
7
作者 李天嵩 孟宪和 《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第5期8-12,共5页
本课教学,通过“旋抓旋用”的资源来凸显过程中的生成效果,通过“一堂一言”的形式来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以确以明”的指向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亦庄亦谐”的旨趣来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儿,从而集中展示教师风格、亲和... 本课教学,通过“旋抓旋用”的资源来凸显过程中的生成效果,通过“一堂一言”的形式来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以确以明”的指向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亦庄亦谐”的旨趣来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儿,从而集中展示教师风格、亲和力,引导学生亲近语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味 反思 课例 高一 茶楼 教师风格 引导学生 语文课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语文“学案导学”模式批判
8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6年第2期31-34,共4页
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语文“学案导学”模式,一度风靡全国,而实际应用起来效果却不甚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用多维视野观照,这个结构设计封闭、刻板、僵化的模式,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束缚教师教学... 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语文“学案导学”模式,一度风靡全国,而实际应用起来效果却不甚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用多维视野观照,这个结构设计封闭、刻板、僵化的模式,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束缚教师教学个性,弱化教师主体与主导地位,漠视语文学科学习规律,排斥课堂即时生成,反制小组合作探究。过度使用和依赖这一模式有可能使语文学习变得沉闷、枯燥、乏味、低效,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视野 “学案导学”模式 批判
下载PDF
“技”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9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8年第2期28-30,共3页
“技” 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际应用的方式、 方法、 技巧、 模式等的统称, 它虽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唯-因素, 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从多个相关维度看,“技” 之于语文教学有着时刻不可或缺的意义, 只有重视它才能有效... “技” 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际应用的方式、 方法、 技巧、 模式等的统称, 它虽然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唯-因素, 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从多个相关维度看,“技” 之于语文教学有着时刻不可或缺的意义, 只有重视它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意义
下载PDF
学习风格理论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辉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对于学习风格,研究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也不同,尽管各种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共同点,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 对于学习风格,研究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各研究者描述学习风格的角度也不同,尽管各种研究者对学习风格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共同点,都强调学生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都认为学习风格具有个别差异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策略 风格 作业设计 应用 英语 初中 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原文传递
第五讲 图形的认识与证明(二)
11
作者 迟峰 《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2010年第1期64-72,共9页
一、四边形 对于四边形内容,中考要求是理解多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相互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一、四边形 对于四边形内容,中考要求是理解多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相互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掌握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证明 图形 等腰梯形 判定方法 直角梯形 多边形 外角和
原文传递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难解词句深意探微
12
作者 李天嵩 《语文月刊》 2017年第6期78-80,共3页
《文与可画赁笃谷偃竹记》是一篇内涵十分丰富的散文。作者围绕《篑笃谷偃竹》这幅画卷记叙了与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交往过程中的几件趣事,既有对画论的阐述,又有对二人深厚情谊的追忆,更有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但是,从表达上说,看似... 《文与可画赁笃谷偃竹记》是一篇内涵十分丰富的散文。作者围绕《篑笃谷偃竹》这幅画卷记叙了与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交往过程中的几件趣事,既有对画论的阐述,又有对二人深厚情谊的追忆,更有对文与可的深切怀念。但是,从表达上说,看似闲散随意、轻松雅淡、朴素清新的笔触,却包含着深致蕴藉的意味,若非细细咀嚼回味则很难悟出个中“三昧”。因为苏轼论的是画竹,其实也是文艺;论的是文艺,其实也是为人;论的是别人,其实也是自己。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那些表面上看很浅显的词句,理解起来的确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笔者不揣浅陋,摭取文本中若干词句试着解释,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竹 词句 交往过程 苏轼论 文艺 散文 清新 蕴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