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排方案研究
1
作者 陈爱慧 张拂坤 刘淑静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 (温排水量约为35 m^(3)/s)时,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m^(3)/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 (温排水量超过35 m^(3)/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温排水 混合排放
下载PDF
淡化后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骆峰 张雨山 +2 位作者 黄西平 张家凯 张宏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6-452,共7页
开展浓海水综合利用,既能实现对淡化后浓海水的零排放,又可以有效利用其中宝贵的化学资源,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本文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滩晒制盐及盐化工结合的技术、基于电渗析浓缩... 开展浓海水综合利用,既能实现对淡化后浓海水的零排放,又可以有效利用其中宝贵的化学资源,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本文归纳了当前国内外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滩晒制盐及盐化工结合的技术、基于电渗析浓缩制盐的技术、综合利用制液体盐等技术,分析了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时间、空间等角度阐述了各技术的应用条件及前景。最后指出,电渗析与纳滤等膜分离技术的集成是未来实现工厂化制盐及盐化生产前景较好的方式,并提出开发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高、占地少、利用可再生能源、综合提取锂、铀、硼、碘、铯等微量元素的新工艺是今后我国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化学资源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产业潜力分析
3
作者 宋达 宋瀚文 +2 位作者 张辉 黄西平 李锋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4,共6页
浓海水综合利用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浓海水的环境影响。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取技术的提升,商业化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正在逐步成为可能。总结了国内外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浓海水综合利用产... 浓海水综合利用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浓海水的环境影响。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取技术的提升,商业化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正在逐步成为可能。总结了国内外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我国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经济潜力,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满负荷运转时,浓海水排放量约为169.69万m^(3)/d,B,Li,Rb是浓海水中浓度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几种物质,如能实现连续生产,其经济价值将是现有淡化水生产的3倍以上。此外,本文总结了浓海水中镁、钾、铷、硼、锶、锂等的提取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综合利用 浓海水
下载PDF
基于PLC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雁飞 冯涛 +4 位作者 李楠 邵天宝 俞永江 仲崇杰 王海军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工艺复杂、运维繁琐、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研发了一套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详细研究整个工艺系统中预处理、反渗透等关键工艺环节的原理及自动控制过程。从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进... 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工艺复杂、运维繁琐、对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研发了一套反渗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统。详细研究整个工艺系统中预处理、反渗透等关键工艺环节的原理及自动控制过程。从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硬件设计方面,根据装置规模和控制需求完成控制系统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方面,完成控制器及人机交互界面多套软件的开发。该系统成功应用于高校反渗透海水淡化教学实践课。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操作界面简洁方便,在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可实现教学培训、故障处理等目的。该系统在提高海水淡化操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对高校创新其他专业的实操培训课程提供了借鉴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预处理 反渗透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控制系统 教学培训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天津市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鹏飞 王锐浩 +3 位作者 彭新红 初喜章 杨志宏 王晓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4-558,共5页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对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借鉴国内外相关用海适宜性的评价方法,结合海水淡化用海的特点,建立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旅游区、...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对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借鉴国内外相关用海适宜性的评价方法,结合海水淡化用海的特点,建立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旅游区、海港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等附近海域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海水淡化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港工业区附近海域用海适宜性为非常适宜,临港工业区和海港物流区为较适宜,滨海旅游区为不适宜.提出的评价方法以及推荐的海水淡化用海适宜性区域可为天津市海水淡化用海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海水淡化 用海 适宜性 天津
下载PDF
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家凯 蔡荣华 +3 位作者 刘骆峰 王玉琪 王俐聪 张雨山 《盐业与化工》 CAS 2012年第9期23-27,共5页
"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是针对我国目前海水综合利用的现状,对淡化后浓海水的综合利用问题进行的工艺技术及产品品种的优化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海水淡... "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是针对我国目前海水综合利用的现状,对淡化后浓海水的综合利用问题进行的工艺技术及产品品种的优化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海水淡化及浓海水利用的综合效益,提高化学资源的提取率,节省土地面积,为盐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介绍了该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果以及成果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化后浓海水 浓海水综合利用 新工艺
下载PDF
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进斌 苗英霞 +3 位作者 寇希元 邱金泉 任华峰 王静 《盐业与化工》 CAS 2016年第10期1-4,共4页
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直接排海将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既能实现浓海水的零排放,减少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又能有效利用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 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直接排海将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对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既能实现浓海水的零排放,减少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又能有效利用浓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制盐、提钾、提溴、提镁、提锂和提铀等技术以及浓海水资源化利用集成方案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不同能量回收组合工艺下海水淡化系统比能耗分析
8
作者 宋结民 汪程鹏 +4 位作者 王生辉 刘军 寇佳文 杨一帆 田修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17,共6页
能量回收装置能够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比能耗与运营成本,是重要的核心节能装备。预设进水流量与回收率均相同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提出无透平单级、单透平单级、双透平双段、单透平段间增压这4种组合工艺,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工艺路... 能量回收装置能够降低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比能耗与运营成本,是重要的核心节能装备。预设进水流量与回收率均相同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提出无透平单级、单透平单级、双透平双段、单透平段间增压这4种组合工艺,对反渗透系统进行工艺路线设计和设备选型研究。为验证组合工艺的性能,选取两种计算方式对系统比能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量回收技术能够降低系统比能耗,通过对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进行优化组合,特别是双透平双段式和单透平段间增压式的组合工艺能够大幅降低系统比能耗和综合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反渗透 比能耗 能量回收装置
下载PDF
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进斌 关纯安 +5 位作者 王晓丽 张尊良 姚颖 刘伟 李涛 姜川蓝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1-6,共6页
文章结合海水规模化利用需求,对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的综合利用产业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提溴、制盐、钾盐提取和镁盐提取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述。根据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的发... 文章结合海水规模化利用需求,对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的综合利用产业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提溴、制盐、钾盐提取和镁盐提取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评述。根据我国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浓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海水 综合利用 产业技术
下载PDF
海水制盐及综合利用过程铷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旭 郝晓翠 +3 位作者 张琦 王亮 董泽亮 黄西平 《盐业与化工》 CAS 2016年第11期18-21,共4页
研究了钠、钾、镁、钙等离子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铷的影响,采用标准加入法实现高基质卤水及产品中铷含量的直接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8%~106.8%。研究阐明了海水制盐及综合利用过程中铷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海水制盐生产过程中铷随卤... 研究了钠、钾、镁、钙等离子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铷的影响,采用标准加入法实现高基质卤水及产品中铷含量的直接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8%~106.8%。研究阐明了海水制盐及综合利用过程中铷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海水制盐生产过程中铷随卤水浓缩而富集,卤水中的铷含量与波美度呈正相关趋势;而制盐母液(苦卤)综合利用过程中,铷会伴随光卤石一起析出,并富集在光卤石和氯化钾产品中,铷含量分别为93.95 mg/kg和88.53 mg/kg,液相中铷含量以析出光卤石前的苦卤最高,可达4.78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制盐 海水
下载PDF
海水资源利用区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海水淡化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珊珊 韩铁 +1 位作者 刘淑静 霍艳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41-45,共5页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我国海域使用管里的一项基本制度,海水资源利用区的评价选划是海洋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一步细化、规范海水资源利用区的选划,以海水淡化为例,开展了海水资源利用区适宜性...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我国海域使用管里的一项基本制度,海水资源利用区的评价选划是海洋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一步细化、规范海水资源利用区的选划,以海水淡化为例,开展了海水资源利用区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结合自然环境、发展需求和社会条件三个方面建立了海水淡化与海水资源利用功能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天津、大连、青岛、宁波、舟山等5个海水资源利用区进行评价,得到各区域发展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的适宜性级别,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功能区 海水淡化 因素分析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雨山 刘骆峰 《建设科技》 2016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重点工程案例介绍了技术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针对其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财税补贴等方面的对... 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重点工程案例介绍了技术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针对其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财税补贴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利用 技术 案例
下载PDF
海水淡化工艺排放浓海水中风险物质的识别
13
作者 冯雪敏 张晓青 +4 位作者 张爱君 曹军瑞 寇希元 宋翰文 邱金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9,126,共8页
基于海水淡化整个工艺流程,综述了浓海水中盐度、温度、原海水中的污染物、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淡化工艺过程中所需的药剂、化学品反应产生的副产物、腐蚀产物和过滤器反冲洗液等风险因素的引入过程及最终赋存情况,结合国内外风险物... 基于海水淡化整个工艺流程,综述了浓海水中盐度、温度、原海水中的污染物、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淡化工艺过程中所需的药剂、化学品反应产生的副产物、腐蚀产物和过滤器反冲洗液等风险因素的引入过程及最终赋存情况,结合国内外风险物质危害阈值以及国外关于海洋生物的无影响浓度的预测结果,筛选和识别浓海水排放可能引入的具有潜在海洋环境影响的风险物质,结果表明,需要关注的风险物质包括铁盐,铝盐,丙烯酰胺,磷酸盐和总磷,余氯、总氯和消毒副产物,异噻唑啉酮,亚硫酸氢钠,还有重金属及类金属铜、镍、铬、钼、锌、铅、钛、镉、砷、硒、汞、钡。初步判定后还需进一步对风险物质进行实地验证性监测,更准确地掌握风险物质的浓度水平,以期更准确地评估浓海水排放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环境影响 重金属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混合膜设计
14
作者 苏慧超 李逢时 +2 位作者 徐国荣 赵剑超 赵河立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节能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对于进一步降低制水成本,促进海水淡化的普及应用意义深远。混合膜设计(HID)是一种新颖的反渗透系统设计方式,其特色是在同一个压力容器内排列不同类型的膜元件,通过不同膜元件性能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 节能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对于进一步降低制水成本,促进海水淡化的普及应用意义深远。混合膜设计(HID)是一种新颖的反渗透系统设计方式,其特色是在同一个压力容器内排列不同类型的膜元件,通过不同膜元件性能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文中采用软件模拟方式,以水质、能耗、配流为考察指标,首先对杜邦(DuPont)、LG、东丽(Toray)、海德能(Hydranautics)四大主流膜产品在HID中的性能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oray膜在平衡流量和节能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以Toray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温度和配置比例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HID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水温低、水质变化较小的北方海域,HID节能效应更突出,效率可达9%,流量平衡效应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海水淡化 混合膜设计(HID) 平衡流量 能耗节约
下载PDF
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海扩散器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拂坤 陈爱慧 刘淑静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天津港附近海域浓盐水排海三维盐度扩散模型,模拟了无扩散器、有扩散器(一字型、Y型、T型),以及不同端口间距和出口流速扩散器条件下浓盐水排海后盐升扩散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扩...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天津港附近海域浓盐水排海三维盐度扩散模型,模拟了无扩散器、有扩散器(一字型、Y型、T型),以及不同端口间距和出口流速扩散器条件下浓盐水排海后盐升扩散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扩散器能够显著增强浓盐水扩散稀释效果,对于研究海域3种形状扩散器扩散稀释效果相近;适宜的端口间距和出口流速设计将提升扩散器的扩散稀释效果。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科学优化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方式,推动海水淡化与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盐水 排海 扩散器 方案
下载PDF
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
16
作者 张晓青 陈进斌 +4 位作者 张尊良 康权 曹军瑞 姜川蓝 关纯安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9期42-48,共7页
为探讨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选择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浓海水排放口邻近海域,于2022年3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3个航次对浮游动物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多样性等... 为探讨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选择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浓海水排放口邻近海域,于2022年3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3个航次对浮游动物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6大类25种,主要类群为节肢动物。3个季节的优势种有7种,其中春季1种,为八斑唇腕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其他季节优势种有桡足类幼体(Cepepoda larv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等。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丰度分布均存在季节变化。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175,夏季和秋季差别不大,分别为1.612和1.78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站位浮游动物种类数与盐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0.259和-0.231。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生态影响 浓海水 浮游动物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加药系统优化研究
17
作者 依庆文 郭浩 +2 位作者 邢兆强 赵达维 张萌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20-25,29,共7页
北疆电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加药系统采用入料口单点加药设计,导致长期运行过程中蒸发器不同效体内部结垢控制不均衡,药剂利用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文章开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加药系统优化研究。首先,评价海水淡化系统不同效组水质结垢倾向... 北疆电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加药系统采用入料口单点加药设计,导致长期运行过程中蒸发器不同效体内部结垢控制不均衡,药剂利用率低、效果差等问题,文章开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加药系统优化研究。首先,评价海水淡化系统不同效组水质结垢倾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不同效组最优加药量试验研究。然后,制定了向海水淡化不同效组多点同时差异化加药的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现场改造。最后,采取现场试验对优化后加药系统的稳定性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药系统优化后,能够显著降低蒸发器不同效组的结垢倾向,各效组钙离子损失率均低于2%,且药剂总投加量平均降低约14.46%,可直接降低淡化水制水成本0.05元/t。该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的结垢控制效果,显著提升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控制运行水平,同时提高了药剂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制水成本,对实现海水淡化系统经济高效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效 海水淡化 加药系统 结垢 优化
下载PDF
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8
作者 寇希元 张晓青 +3 位作者 任华峰 王树勋 邱金泉 曹军瑞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3期205-224,共20页
为了解海水淡化工程排放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对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口邻近海域进行了4个季节的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海洋生态调查监测,采用改进内梅罗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海水水质环境和海洋生态... 为了解海水淡化工程排放浓海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对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口邻近海域进行了4个季节的海水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海洋生态调查监测,采用改进内梅罗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海水水质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无机氮和无机磷外,其余水质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部分监测指标达到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磷的污染与浓海水排放无明显关联。改进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水海域海水水质处于较清洁状态。全年4个季度调查共鉴定发现浮游植物31属49种,其中硅藻26属44种,甲藻5属5种。全年各站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54~6496.00 × 104 cell/m3之间,平均值为1082.62 × 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峰出现在9月份。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和菱形藻(Nitzschia spp.)等。全年4个季度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成体20种,其中节肢动物类15种,腔肠动物2种,原生动物、毛颚类、浮游被囊类均只有1种,另发现浮游幼虫10种。全年各站位浮游动物丰度介于5~145 ind./m3之间,平均值为85 ind./m3,生物量介于2.5~610 mg/m3之间,平均值为44 mg/m3。浮游动物群落主要优势种有洪氏纺锤水蚤(Acartia hongi)、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刺尾歪水蚤(Tortanus spinicaudatu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桡足类六肢幼虫(Nauplii larva)等,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海域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种大多未发生明显变化,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在短期内,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b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brine discharge from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s on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eawater quality,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monitored in the waters adjacent to Qingdao Baifa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 for four seasons in 2021, and the sea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and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evaluated by im-proved Nemerow index and biodiversity index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inorganic nitrogen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all the oth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dicators meet the fourth class seawater quality standard in the Standard for Seawater Quality (GB3097-1997), and some monitoring indicators reach the first class or the second class seawater standard. The pollu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discharge of brine discharge. The improved Nemerow index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seawater in the brine discharge area is in a relatively clean state. A total of 49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belonging to 31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four seasons of the year, including 44 species of bacillariophyta belonging to 26 genera and 5 species of pyrrophyta belonging to 5 genera. In the whole year, the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at each station ranged from 0.54 to 6496.00 × 104 cell/m3, with an average of 1082.62 × 104 cell/m3, and the peak of phytoplankton cell abundance appeared in September.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are Chaetoceros, Eucampia zodiacus, Skeletonema costatum, Coscinodiscus sp., and Nitzschia spp. A total of 20 adult Zooplankto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four quarterly surveys throughout the year, including 15 species of Arthropod, 2 species of coelenterates, only 1 species of Protozoa, chaetognatha, and planktonic cysts, and 10 species of planktonic larvae. Th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at each station was between 5 and 145 ind./m3, with an average of 85 ind./m3, and the biomass was between 2.5 and 610 mg/m3, with an average of 44 mg/m3.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are Acartia hongi, Tortanus derjugini, Tortanus spinicaudatus, Oi-thona brevicornis, Oikopleura dioica, and Nauplii larva. The species, quantity, dominant species have not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the biolog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short term, the discharge of concentrated seawater from the desalination plant has not had an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urrounding sea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浓海水 海洋生态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海水淡化厂水质管理方法研究
19
作者 吴水波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5期49-53,84,共6页
海水淡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选项,水质安全与管理作为海水淡化设施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一直是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梳理海水淡化发展应用情况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海水淡化厂实施... 海水淡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选项,水质安全与管理作为海水淡化设施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一直是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梳理海水淡化发展应用情况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海水淡化厂实施水质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际上常用水质管理方法的优缺点,优选出适合海水淡化厂水质管理特点的WSP体系,之后总结了WSP体系在全球海水淡化厂的应用情况,并给出了海水淡化厂实施WSP体系的注意事项、风控策略以及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计划 海水淡化厂 水质管理 风险预防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静 刘淑静 +3 位作者 陈爱慧 张拂坤 邢淑颖 李磊 《水利经济》 2020年第6期12-14,19,81,共5页
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从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影响作用权重进行了计... 海水淡化是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从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条件3个方面,构建了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影响作用权重进行了计算。以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研究目标,对其海水淡化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沿海省(区、市)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的潜力由大到小分别是:河北、浙江、山东、天津、江苏、辽宁、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最后,结合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从战略定位、试点示范、财政补贴、自主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水淡化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层次分析法 潜力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