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卤虫卵生和卵胎生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1
作者 欧阳雪梅 郑毓毓 +2 位作者 韩学凯 许如意 隋丽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331,共9页
为揭示卤虫(Artemia)不同繁殖模式的发生机制,文章通过构建孤雌生殖卤虫卵生和卵胎生差异转录组文库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两种繁殖模式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查找筛选,然后利用qRT-PCR对候选繁殖模式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转录组... 为揭示卤虫(Artemia)不同繁殖模式的发生机制,文章通过构建孤雌生殖卤虫卵生和卵胎生差异转录组文库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两种繁殖模式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查找筛选,然后利用qRT-PCR对候选繁殖模式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显示有145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601个上调基因和851个下调基因。根据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结果可知,注释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的unigene分别有1243、306和530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抗原加工和核糖体通路中。结合转录组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生殖相关基因,并针对不同繁殖模式下的卤虫进行qRT-PCR,结果表明, 6个生殖相关基因在卵生卤虫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胎生卤虫。此外,对6个候选生殖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进行预测,发现均与之前报道的相应基因保守结构域一致。综上所述,研究所选择的6个基因可能影响参与了卤虫的生殖过程。研究结果为孤雌卤虫繁殖模式分子机制调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有助于完善卤虫的生殖生物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生殖相关基因 繁殖模式 卤虫
下载PDF
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卤虫幼体高密度短期营养强化条件和效果的探究
2
作者 高美荣 邓洪刚 +6 位作者 邢明威 加晶 周广航 龙菲平 吴星宇 王谝 隋丽英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0,共9页
本研究以商业化生产的湛江等边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破囊壶菌干粉为强化剂,探究其对高密度卤虫幼体短期营养强化的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两个品系的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 本研究以商业化生产的湛江等边金藻、三角褐指藻和破囊壶菌干粉为强化剂,探究其对高密度卤虫幼体短期营养强化的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两个品系的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18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强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破囊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破囊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开发单胞藻营养强化剂和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破囊壶菌 卤虫 营养强化 n-3 HUF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