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抵抗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莹 雷小峰 +1 位作者 程炎 李志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入院时以及入院后24、48、72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记录END发生情况,据此分为END组、非END组。依次对两组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ACI患者中,发生END者49例,END发生率为24.87%。根据AR的判定标准,END组AR 23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 15例、阿司匹林敏感(AS) 11例,非END组AR 17例、ASR 29例、AS 102例。经单因素分析,END组AR、ASR及PL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均高于非EN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及PLA、PMA、PNA、PLyA均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AR及PLA、PMA、PNA、PLyA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AR和血小板活化可能都是ACI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危险因素,AR联合PLA检测对于预测END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据此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策略,有望减少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阿司匹林抵抗(AR)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 预测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岚 董银华 +1 位作者 王洪新 梁佩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9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法建立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Bcl...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法建立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和Bcl-2 mRNA/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NGT组相比,IGR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增高(P<0.05),Bcl-2、Bcl-2 mRNA表达减少(P<0.05),Bax与Bax mRNA表达增加(P<0.05)。IGR组学习、记忆能力与Bcl-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Bax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相关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学习记忆 神经细胞凋亡 海马
下载PDF
戊四氮致痫大鼠学习记忆改变及海马CA_1和CA_3区神经颗粒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祥 王洪新 +2 位作者 王维平 王佩 刘瑞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海马CA1、CA3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腹腔注射慢性点燃癫痫(chronic epileptic,CEP)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对大... 目的探讨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海马CA1、CA3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腹腔注射慢性点燃癫痫(chronic epileptic,CEP)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海马CA1、CA3区Ng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癫痫发作组大鼠在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在Y迷宫中的错误反应次数增多(P<0.05)。在海马CA1区Ng的免疫反应强度减弱(P<0.05),CA3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海马CA1区Ng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 癫痫 学习记忆 海马 神经颗粒素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雷小峰 赵佩 +1 位作者 牛争平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8-716,共9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6 g/ml)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行为学评价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30、60、180 min)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高、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于高剂量预防组(P=0.031,0.000,0.000),并于制模后60和180 min时高于低剂量预防组(均P=0.000);制模后30 min时高剂量预防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预防组(P=0.029)。结论预防性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核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巧莲 范宏光 李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c)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DM)组与糖尿病周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c)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DM)组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同时选择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血测定3组患者的Hyc,TGF-β1,血糖(FPG)及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的水平,并探究Hyc,TGF-β1的水平与DP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和DPN组的血浆Hcy和TGF-β1水平明显偏高(P<0.05或P<0.01),DPN组的血浆Hyc和TGF-β1水平较DM组也明显偏高(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yc和TGF-β1显著相关(R2=0.878,P<0.01),L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Hcy和TGF-β1水平为DPN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或P<0.01)。结论 Hcy和TGF-β1为影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丽娜 王洪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其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记录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丘脑底核神经元的放... 目的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其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记录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丘脑底核神经元的放电。结果电刺激前对照组和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而放电形式不同,对照组大部分丘脑底核神经元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放电,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以爆发放电为主;高频电刺激两组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后,两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都主要表现为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结论爆发式放电增多可能是帕金森发病潜在的电生理基础。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可抑制丘脑底核的异常放电活动,这可能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下载PDF
2021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阿加曲班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红 马胜男 +2 位作者 史海雯 李昌军 王洪新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2358-2365,共8页
目的建立阿加曲班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UE),评价阿加曲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阿加曲班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并通过与临床专家讨论,建立阿加曲班DUE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月—12月... 目的建立阿加曲班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UE),评价阿加曲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以阿加曲班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并通过与临床专家讨论,建立阿加曲班DUE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月—12月使用阿加曲班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价项目包括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溶媒选择、疗程、联合用药、桥接转换和不良反应监测等。结果共纳入322份病例,其中完全符合评价标准的病例为209份(64.91%)。评价项目符合率较低的项目主要为适应证(87.58%)和用法用量(83.85%),用法用量不合理主要是特殊人群用药剂量未调整、特殊病理状态患者用药剂量未调整、给药频次不合理。结论建立的阿加曲班DUE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阿加曲班临床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干预,以优化阿加曲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药物利用评价 合理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剂量 特殊病理状态患者用药剂量 给药频次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3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冰 籍延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电生理学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江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3期22-23,共2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大量存在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梗死时脑组织受损,NSE由神经元细胞中漏出进入脑脊液和血液,由于其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仅有微量,因此脑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可作为脑组织中神经元坏死的客...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大量存在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梗死时脑组织受损,NSE由神经元细胞中漏出进入脑脊液和血液,由于其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仅有微量,因此脑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可作为脑组织中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判断脑梗死面积大小、评价治疗效果和估测预后的手段。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梗死
下载PDF
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清BDNF、S100β及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10
作者 郭雯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刺激(rMTS)联合多巴丝肼(美多芭)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的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r...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刺激(rMTS)联合多巴丝肼(美多芭)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的9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rMTS,两组均连续治疗4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DNF、S100-β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100-β、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TS联合美多芭治疗PD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BDNF、S100-β水平,减轻非运动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刺激 美多芭 非运动症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与影像表现
11
作者 陈泽峰 陈胜利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2期1062-1064,F0003,共4页
关键词 酒精中毒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小檗碱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强 沈琳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6-99,共4页
血管性痴呆(VD)指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组织血流灌注障碍,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由于VD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异喹啉类生物碱,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海马部位,发挥神经... 血管性痴呆(VD)指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组织血流灌注障碍,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由于VD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药物。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异喹啉类生物碱,可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海马部位,发挥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小檗碱可干预VD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及VD的发病机制(胆碱能系统、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小檗碱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小檗碱下调NLRP3减轻PC12细胞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的作用
13
作者 李强 沈琳娜 +2 位作者 刘冲 古亚伟 王利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降低神经元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PC12培养细胞构建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诱导的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OGD/R损伤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MTT检测细胞活性(LDH)、TUNE... 目的探讨小檗碱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降低神经元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PC12培养细胞构建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诱导的细胞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OGD/R损伤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MTT检测细胞活性(LDH)、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GSDMD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IL-1β及IL-18的分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经小檗碱处理后,与OGD/R损伤组比较:(1)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2)细胞凋亡减少(P<0.01);(3)GSDMD荧光表达下降(P<0.01);(4)IL-1β及IL-18表达下降(P<0.01);(5)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OGD/R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通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OGD/R诱导的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缺氧缺糖/复氧复糖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神经保护剂联合再灌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谷亚伟 楚旭 +4 位作者 李强 范宏光 董银华 王利军 陈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AIS的一线治疗策略是再灌注治疗。然而,再灌注治疗狭窄的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率,且相当一部分时间窗内的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AIS的一线治疗策略是再灌注治疗。然而,再灌注治疗狭窄的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率,且相当一部分时间窗内的AIS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再灌注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一些临床试验证实,神经保护剂是再灌注治疗的有益补充和辅助治疗。本文围绕神经保护剂联合再灌注治疗A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IS的治疗方式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神经保护剂
原文传递
CT灌注成像技术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路燕 王洪新 +6 位作者 梁佩芬 董银华 赵岚 唐江伟 李强 范宏光 周丽娜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溶栓前均行CTP检查,根据CTP检查结果,分为存在半暗带组和不存在半暗带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观察2组患者溶...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指导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溶栓前均行CTP检查,根据CTP检查结果,分为存在半暗带组和不存在半暗带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观察2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出血性转化等事件,评估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结果与不存在半暗带组(6.67±3.46)比较,存在半暗带组患者溶栓7 d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4.76±2.04),4周时降低最明显(3.68±1.93)。存在半暗带组4周时有效率(60.3%)、3个月时良好预后率(71.7%)均明显优于不存在半暗带组(34.7%,56.8%)。结论 CTP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可根据半暗带扩大溶栓治疗窗,并且出血转化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CT灌注成像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田明秀 张志清 +2 位作者 解洪荣 胡林森 陈加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97-3601,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为160/10万,主要病变为中脑黒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多巴胺(DA)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其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的变...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为160/10万,主要病变为中脑黒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多巴胺(DA)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其病理特点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的变性、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出现parkin、DJ-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银华 王洪新 陈泽峰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项方便、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1990年Spencer等[1]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TCD检测到,表现为短暂出现在血流频谱中单方向的高强度信号-微栓子信号(MES)。此后...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一项方便、无创、经济的检查方法。1990年Spencer等[1]在颈内动脉剥脱术中发现在血流中通过的血小板或血栓碎片等固体颗粒能被TCD检测到,表现为短暂出现在血流频谱中单方向的高强度信号-微栓子信号(MES)。此后,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医学专业人员的积极努力, 明确了MES的特征,并规范操作,TCD微栓子检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颈动脉剥脱术(CEA)和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的术中及术后监测,心脏换瓣术术中及术后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卒中发生机制的研究,药物疗效评价等。现将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及其临床应用情况和意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微栓子监测
下载PDF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首峰 尉辉杰 +1 位作者 王晓静 王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1±0.0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D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清Hp-IgG及Hcy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及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雪梅 韩倩 张志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目前公认脑组织缺血缺氧是VD的最主要病因,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在脑组织中,海马是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的重要结构并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脑缺血缺氧导致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引... 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目前公认脑组织缺血缺氧是VD的最主要病因,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在脑组织中,海马是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的重要结构并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脑缺血缺氧导致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引发VD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与阿尔茨海默病(AD)等其它类型的老年期痴呆相比较,VD的发病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关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血管性痴呆 Hp-IgG 脑梗死 海马神经元凋亡 Hcy 组织缺血缺氧 血清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Miller-Fisher综合征和脑干脑炎11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银华 籍延华 +1 位作者 姬春玲 韩小梅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9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MFS 6例和BBE 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结果MFS与BBE两组患者均可以有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异常,BBE组...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MFS 6例和BBE 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结果MFS与BBE两组患者均可以有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异常,BBE组出现意识障碍3例,病理征4例,头MRI异常2例,MFS组出现一过性病理征1例,脑脊液检查MFS组蛋白升高5例,BBE组蛋白升高5例。结论MFS和BBE临床表现有重叠又有一定差异,其发病可能都与抗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有关,主要鉴别点是BBE患者可以有意识障碍、病理征和影像学异常。目前认为MFS定位于周围神经受累,而BBE则以中枢受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症状和体征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