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襄阳学法——米芾书学学法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之可行性探索
1
作者 杨健君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中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当务之急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之教学方法,然书性特别,古今中外,皆少范式可依。唯千载而上,米芾书学学法不同寻常,其以心贮背临之法为基础,以集字成篇之法为核心,终归于自成一家之高标,而发为"... 中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当务之急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之教学方法,然书性特别,古今中外,皆少范式可依。唯千载而上,米芾书学学法不同寻常,其以心贮背临之法为基础,以集字成篇之法为核心,终归于自成一家之高标,而发为"襄阳学法",竟于千载之后,尤有时代价值。特别是其集古字法于当今大学书法临摹与创作课程之临创转化,裨益多多,良可鉴借。本文乃以襄阳学法为基本框架,而进行解读、调整、丰富、延伸等现代诠释,古为今用,试作当代大学书法教学方法之可行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背临 集古字 创作 高等书法教育
下载PDF
鲜于枢生于范阳考辨
2
作者 杨健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20-123,共4页
元代书家鲜于枢,文献史料传世较少,生平事迹所知寥寥,且多舛讹。今人虽有梳理,然不无遗憾之处,尤以其生于汴梁之说误传最广。今据《鲜于府君墓志铭》之文本,从其父鲜于光祖之行迹入手,参以其他史料,深入解析,推断出鲜于枢出生之地实为范... 元代书家鲜于枢,文献史料传世较少,生平事迹所知寥寥,且多舛讹。今人虽有梳理,然不无遗憾之处,尤以其生于汴梁之说误传最广。今据《鲜于府君墓志铭》之文本,从其父鲜于光祖之行迹入手,参以其他史料,深入解析,推断出鲜于枢出生之地实为范阳,而汴梁乃是其少长之后初入职场之地,并借此初步勾勒出一代书家鲜于枢前半生之行迹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于枢 出生地 范阳 汴梁
原文传递
萧庆祥
3
作者 萧庆祥 《东方艺术》 2018年第3期150-150,共1页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书法发展为何种形态,原始的书写冲动才是支撑书法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样的原力冲动渗透于平常理论所说的各个方面,它整全、灵敏、通透。因此,"书写"一旦变成无关痛痒、装腔作势,字迹和人便都会积习日甚、积重难返、最...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书法发展为何种形态,原始的书写冲动才是支撑书法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样的原力冲动渗透于平常理论所说的各个方面,它整全、灵敏、通透。因此,"书写"一旦变成无关痛痒、装腔作势,字迹和人便都会积习日甚、积重难返、最终"以习气为风格"。对于我而言,保持最为朴素的冲动之心,书法的世界里无需任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评论 萧庆祥
原文传递
萧庆祥作品
4
作者 萧庆祥 《东方艺术》 2018年第15期152-152,共1页
中国艺术还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体验,即把『道』以体验的方式开显出来,而不是去讲这个道理。讲道理是理论家的事,但理论家是解剖者,只以病理来推完躯。在当代种种两极割裂的话语笼罩下,审美之高贵气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再深入下去,中国之... 中国艺术还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体验,即把『道』以体验的方式开显出来,而不是去讲这个道理。讲道理是理论家的事,但理论家是解剖者,只以病理来推完躯。在当代种种两极割裂的话语笼罩下,审美之高贵气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再深入下去,中国之形上与形下,更多是内源与外化的关系,而非形式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中国艺术 逻辑关系 理论家 道理
原文传递
萧庆祥
5
作者 萧庆祥 《东方艺术》 2018年第22期152-152,共1页
中国艺术还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体验,即把『道』以体验的方式开显出来,而不是去讲这个道理。讲道理是理论家的事,但理论家是解剖者,只以病理来推完躯。在当代种种两极割裂的话语笼罩下,审美之高贵气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再深入下去,中国之... 中国艺术还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体验,即把『道』以体验的方式开显出来,而不是去讲这个道理。讲道理是理论家的事,但理论家是解剖者,只以病理来推完躯。在当代种种两极割裂的话语笼罩下,审美之高贵气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再深入下去,中国之形上与形下,更多是内源与外化的关系,而非形式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道』 审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