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02-102,104,共2页
分析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使用细节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 分析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使用细节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具有良好效果,可降低护理人员差错事件发生频次,提高病患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感染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2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天浩 黄正 +6 位作者 万华 赵萍 石友山 施小俊 方丹丹 崇晓凤 徐传银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vitamin K_(2),VitK_(2))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危险因素,为控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维生素K_(2)(vitamin K_(2),VitK_(2))与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或延缓VC提供新的思路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5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诊治的CKD 3~5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椎侧位片是否存在AAC设置为钙化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VitK_(2)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AAC的独立影响因素,探讨VitK_(2)与AAC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8例患者。钙化组104例,男性59例,女性45例,年龄(67.58±11.90)岁;对照组74例,男性54例,女性20例,年龄(52.86±14.17)岁。钙化率58.43%。与对照组相比,钙化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Z=1.974,P=0.041)、VitK_(2)(Z=3.765,P=0.025)、血尿酸(t=2.373,P=0.022)降低,25羟维生素D_(3)(Z=2.077,P=0.042)、C反应蛋白(CRP)(Z=3.214,P=0.001)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VitK_(2)(OR=0.425,95%CI:0.146~0.617,P=0.005)、eGFR(OR=0.854,95%CI:0.814~0.886,P=0.023)和年龄(OR=1.123,95%CI:1.075~1.176,P=0.001)为AAC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方程为ln[P/(1-P)]=-2.657+0.122×年龄-0.166×eGFR-0.866×VitK_(2)。相关性分析显示AAC与VitK_(2)(r=-0.253,P=0.034)、eGFR(r=-0.263,P=0.005)呈负相关;与年龄(r=0.343,P=0.001)、CRP(r=0.241,P=0.001)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r=0.191,P=0.011)呈正相关。结论血清VitK_(2)与AA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VitK_(2)、eGFR和年龄是AAC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血清VitK_(2)水平可作为评估VC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血管钙化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下载PDF
油性坚果摄入量与原发性肺癌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3
作者 郭学云 李娜 +1 位作者 陶国仲 黄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以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油性坚果摄取量与原发性肺癌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open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油性坚果摄入量相关的(P<5×10^(-7))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为该研究评... 目的以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油性坚果摄取量与原发性肺癌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open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油性坚果摄入量相关的(P<5×10^(-7))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为该研究评估因果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并采用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用于补充说明,以OR值及95%CI评价油性坚果摄入量与原发性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采用mr_pleiotropy_test法及MR-PRESSO法检验水平多效性,leave-one-out留一法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从ukbb-16576数据集共提取100个SNP作为工具变量,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和逆方差加权法计算得OR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0.63,95%CI(0.11~3.65),P=0.611],[0.34,95%CI(0.19~0.61),P=0.001],[0.32,95%CI(0.21~0.48),P=0.001],所有b值结果方向均小于0。mr_pleiotropy_test检验显示MR-Egger截距为-7.66E-03,接近于0,P=0.441,同样MR-PRESSO包GlobalTest检验P=0.162,所选的工具变量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经过leave-one-out敏感性分析,未发现任何SNP位点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表明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油性坚果摄入量与原发性肺癌的发病风险呈负向因果关系,但需要更大样本量和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的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性坚果 原发性肺癌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断
下载PDF
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定康 沈昌山 《癌症进展》 2019年第24期2962-2964,29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采用TACE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甲胎蛋白(AFP)水平;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0%(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HBV-DNA、ALT和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2年,联合组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39.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2.0个月,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0个月(P﹤0.05)。结论TACE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较单纯的TACE疗法可提高化疗效果、达到抗病毒目的,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 乙型肝炎 肝癌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正 赵瑞强 李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贞芪扶正颗粒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肺结核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采用Cyt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贞芪扶正颗粒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肺结核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以获取主要活性化学成分。采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得到贞芪扶正颗粒的活性化学成分31个及其作用靶点198个,肺结核相关靶点2415个,交集靶点101个。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素;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IL-1β、肿瘤蛋白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aspase-3、原癌基因c-Jun、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机械刺激反应、生物调节、代谢过程等,涉及的细胞组分主要有细胞膜、细胞核、膜封闭管腔等,涉及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离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MP9、IL-6、PTGS2、PPARG、CXCL8与贞芪扶正颗粒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均有稳定的对接效果(结合能<-5.0 kcal/mol)。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其活性化学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可能通过作用于MMP9、IL-6、PTGS2、PPARG、CXCL8等靶点,来抑制IL-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贞芪扶正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13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平 谢同柄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CDS)"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间因药物性肝损伤而住入我院的病例进行评分,对≥10分的132例患者的病因... 目的分析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CDS)"对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间因药物性肝损伤而住入我院的病例进行评分,对≥10分的132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临床分型。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15类50余种,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共占72.7%。潜伏期在5天~356天之间,在4周内、8周内和12周内发生肝损伤的比例分别为61.4%、84.9%和91.7%。肝细胞损伤型占78.8%,淤胆型占13.6%,混合型占7.6%。27例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测异常(20.5%),而有临床症状105例(79.5%),主要表现为乏力(64.4%)、纳差(53.0%)、尿黄(41.7%)。104例肝细胞损伤型患者中,在停药2月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在停药30天内均有ALT降低>50%,预后好。结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数发生在12周内,用药时间越长,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越高。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其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病因 临床特点 医生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方法对1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来比较MELD和CTP评分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在随访3月... 目的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方法对16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来比较MELD和CTP评分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在随访3月、6月和12月时,分别有23例、42例和66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的MELD和CTP评分比生存患者高(P<0.001);MELD得分越高,死亡的危险越大。结论 MELD与CTP评分均能准确地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终未期肝病模型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李平 《肝脏》 2010年第6期435-437,共3页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 短期预后 肝病模型 评估 价值 临床医生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麻疹1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平 周月朋 杨定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33-1234,共2页
关键词 麻疹 麻疹疫苗 发病年龄 临床分析 疫苗
下载PDF
长效与短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定康 李秋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对比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效干扰素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 目的:对比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效干扰素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n=30例),普通干扰素组采用普通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n=30例),均分别于治疗4、12、24、48w及治疗结束后24w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长效干扰素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90.0%,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组的56.7%(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有发热、肌肉酸痛、脱发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等,但长效干扰素组发生发热和肌肉酸痛比率分别为36.7%和33.3%,显著低于普通干扰素组(90.0%和93.3%,P〈0.01);长效干扰素组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在4~24w尤其明显。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疗效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108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对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8例病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中97例确诊,确诊率89.8%。病因为感染性疾病58例,其中结核病19例;结缔组织病-炎性血管性疾病18例,其中成人Still病7例;肿瘤性疾病16例,...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对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8例病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中97例确诊,确诊率89.8%。病因为感染性疾病58例,其中结核病19例;结缔组织病-炎性血管性疾病18例,其中成人Still病7例;肿瘤性疾病16例,其中淋巴瘤6例;其他疾病5例。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病因,结核病是主要病种。结缔组织病-炎性血管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是FUO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病因 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戊型肝炎临床23例病例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平 《实用全科医学》 2004年第6期503-503,500,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特点。方法 对老年人戊肝 2 3例及非老年人戊肝 40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在戊肝中 ,老年患者占 1 5 .5 % ,发热少见 ,起病缓慢 ,淤胆症状常见 ,血清胆红素升高。结论 老年人戊肝的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 ,... 目的 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特点。方法 对老年人戊肝 2 3例及非老年人戊肝 40例作对照分析。结果 在戊肝中 ,老年患者占 1 5 .5 % ,发热少见 ,起病缓慢 ,淤胆症状常见 ,血清胆红素升高。结论 老年人戊肝的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 ,以黄疸型为主 ,黄疸程度重 ,易发生淤胆 ,重型患病率高 ,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戊型肝炎 黄疸 实验室检查 肝细胞
下载PDF
以内瘘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石友山 陈天浩 黄正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6期478-483,共6页
目的研究以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为提高AVF的使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天长市人民医院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70例,男114例,... 目的研究以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为提高AVF的使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天长市人民医院新增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170例,男114例,女56例,年龄(61.68±14.79)岁,年龄范围20~92岁。根据首次透析使用血管通路的不同,分为AVF组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组,分析2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1年内重大危险事件和死亡事件。结果AVF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61.71±12.05)岁;CVC组119例,男81例,女38例,年龄(61.67±15.87)岁。2组性别、年龄与原发疾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血管通路AVF的使用率为30.0%。AVF组患者的文化程度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随访时间27(12,72)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AVF组血清白蛋白(37.87±0.72)g/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7.11±2.53)mL·min^(-1)·(1.73 m^(2))^(-1)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144.33±16.20)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eGFR(OR=0.620,P=0.031)、血清白蛋白(OR=0.790,P=0.003)和收缩压(OR=1.030,P=0.001)为选择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的独立影响因素。透析1年内AVF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12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肺部感染和血管通路感染的重大危险事件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通路的选择与eGFR、血清白蛋白和收缩压有关,选择AVF作为初始血管通路对于减少重大危险事件与死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初始血液透析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14
作者 夏侯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9期15-15,共1页
目的:分析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均给予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将维生素C1.0g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16%,与对照... 目的:分析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均给予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将维生素C1.0g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1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及肝功能复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142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定康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6期536-537,共2页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手足口部和臀部皮疹和疱疹、发热为常见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炎、脑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及时干预治疗,识别重症病例,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本文观...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以手足口部和臀部皮疹和疱疹、发热为常见表现。少数患儿可出现脑炎、脑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及时干预治疗,识别重症病例,是手足口病的防治重点。本文观察采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取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干预治疗 利巴韦林 痰热清 急性弛缓性麻痹 肠道病毒感染 严重并发症 常见表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