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天龙山圣寿寺唐金刚力士造像的制作工艺研究
- 1
-
-
作者
龚德才
于谢缘
于灏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
文摘
被我国著名雕刻艺术家钱绍武誉为"中国雕塑的第一坐姿力士"的天龙山圣寿寺的两尊唐金刚力士像,是山西仅存少数唐代佛教造像,虽经历了大火、日晒雨淋等多种因素破坏,除头部损毁严重外,其大部分仍得以保存。本文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VH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BT)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金刚像的塑土成分、粒径大小、夹杂的植物填料、颜料种类及上色工艺等,此项研究成果对探索山西唐代佛教造像制作工艺,以及我国数以万计的泥塑类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圣寿寺金刚像
彩塑
佛教造像
文物制作工艺
天龙山石刻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天龙山碑文看天龙山石窟艺术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于灏
谢枫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
文摘
天龙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东魏大丞相高欢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并开始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人文历史的序幕。经过近1500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天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在天龙山历代的扩建、修缮过程中,曾经保存了大量的石刻题记,这些石刻是研究天龙山人文历史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尚的重要实物史料。
-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历史文化
龙山
碑文
人文历史
人文景观
文化底蕴
实物史料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龙山石窟研究概述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武新华
-
机构
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4年第6期16-18,共3页
-
-
关键词
石窟艺术
东魏
造像
北齐
朝代
北朝时期
西南
东西
题材
作品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2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天龙山石窟与《维摩诘经》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连颖俊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6年第2期27-28,共2页
-
-
关键词
《维摩诘经》
天龙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雕刻技法
形象刻画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社会影响
思想内容
太原市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美学角度看天龙山隋代第八窟艺术特色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白建军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办公室
-
出处
《沧桑》
2013年第3期206-207,共2页
-
文摘
宗白华先生曾说:"中国古代的文论、画论、乐论里,有丰富的美学思想的资料,一些文人笔记和艺人的心得,虽则片言只语,也偶然可以发现精深的美学见解。"其实何止是这些呢?从南北朝时期起在我们国家境内开始大规模的精美的佛教石刻造像就已经很清晰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有着极为深刻的审美思想。天龙山石窟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一颗明珠自然不能例外。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东魏
隋代
第八窟
美学思想
-
分类号
B835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浅析天龙山石窟藻井图案
- 6
-
-
作者
李秀红
崔晓东
-
机构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5年第6期21-23,74,共4页
-
文摘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现存石窟25座。它以娴熟的造型、恰当的比例、柔和的线条和精细的雕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尤其是建筑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通过对天龙山石窟藻井的浅析来反映此时期的建筑艺术美,同时挖掘藻井图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
关键词
藻井
天龙山石窟
莲花
飞天
凤凰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龙山石窟艺术特色浅析
- 7
-
-
作者
王金花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1年第5期61-62,共2页
-
文摘
石窟艺术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它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艺术特色
犍陀罗艺术
中国社会史
文化交流史
佛教故事
石窟艺术
宗教文化
-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论如何构建天龙山石窟大遗址公园
- 8
-
-
作者
于灏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3年第6期51-54,共4页
-
文摘
太原天龙山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山,这里石窟林立,古迹众多,峰峦秀美,松柏成荫。1965年,天龙山石窟及其附属文物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天龙山景区被确定为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天龙山成为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2001年,天龙山石窟及其附属文物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
2001年
历史文化
主体部分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龙山石窟雕塑艺术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连颖俊
-
机构
山西省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5年第1期53-55,共3页
-
-
关键词
晋阳
石窟
东魏
北齐
北魏
丞相
统治
佛教
治世
崇拜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析天龙山石窟第九窟的两个审美特征
- 10
-
-
作者
李峥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1年第5期24-25,10,共3页
-
文摘
石窟的审美特征,是社会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而社会审美意识又往往决定于社会思想的发展状况。因此,石窟开凿时代的社会思想发展状况可以说是决定石窟审美特征的最根本的因素。太原天龙山石窟的第九号窟是开凿于中晚唐时期的一组石窟。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审美特征
社会思想
审美意识
中晚唐时期
思想发展
-
分类号
J301
[艺术—美术]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浅谈天龙山白龙洞的雩祈文明
- 11
-
-
作者
王金花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4年第4期54-56,共3页
-
文摘
古代为祭天祈雨而举行的祭祀称作大雩。《公羊传·桓公五年》:“大雩者何?旱祭也。”《春秋·左氏传》:“龙见而雩。角亢见时,周之六月阳气盛,恒旱故雩。(今注:角宿与亢宿并称。即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一、第二宿。其时间正当周之六月。)。杜预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左传·桓公五年》服虔注:“雩,祭山川而祈雨也,则所祭之神亦有所不同。”
-
关键词
文明
龙洞
龙山
二十八宿
杜预注
祈雨
祭天
东方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的人性美
- 12
-
-
作者
李峥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5年第5期91-92,共2页
-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佛教造像
人性美
中国
文物考古
审美感受
意识形态
-
分类号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天龙山石窟艺术看唐代文化的特征
- 13
-
-
作者
于灏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12年第3期53-55,共3页
-
文摘
佛教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窟龛形制、题材内容、造像样式、彩绘壁画、装饰艺术及雕刻手法等诸多内容,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展、演化的过程。由于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佛教石窟艺术的创作汇聚了当时的文化精英和杰出的能工巧匠,
-
关键词
佛教文化
装饰艺术
石窟
天龙山
特征
唐代
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天龙山石窟服饰内容看唐代服饰的文化特色
- 14
-
-
作者
苏玲玲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管所
-
出处
《沧桑》
2013年第4期54-56,共3页
-
文摘
天龙山石窟中所蕴含的服饰种类多样、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唐代服饰最绚丽多姿,开放自由,从石窟服饰文化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大气蓬勃的文化气派。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唐代服饰
唐代文化
-
分类号
TS941.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天龙山石窟的模制造像
- 15
-
-
作者
刘彩霞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4年第6期41-42,共2页
-
文摘
佛教于东汉末年传人我国,由于文化和认识上的差异,起初它仅仅流行于宫廷和上流社会之间,人们也只把它当成一种神仙方术。到三国时期一些佛经才被翻译成汉语,但我国的佛教在这一时期还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直至甘露五年(260年)河南颍川朱士行出家为僧并西行求法,从此我国的佛教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造像
模型
被动接受
东汉末年
上流社会
神仙方术
三国时期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龙山古树名木与保护复壮
- 16
-
-
作者
连颖俊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06年第6期75-76,共2页
-
-
关键词
古树名木
历史价值
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
历史传说
历史事件
天龙山
-
分类号
S788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当前天龙山石窟保护工作的设想
- 17
-
-
作者
唐泽华
-
机构
天龙山文物保管所研究保护室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5年第3期71-71,共1页
-
文摘
天龙山石窟保护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当前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天龙山岩体张开性节理相当发育,由此造成岩体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形成断裂、位移、松散,随时可造成石窟崩塌。通过排水、加固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保护
设想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之初研习
- 18
-
-
作者
唐泽华
郭保平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4年第4期125-125,共1页
-
文摘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现存于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圣寿寺大雄宝殿东侧碑廊内。圣寿寺碑廊存碑七通,笔者之所以单选择对其进行研习,只因在近期参与《天龙山石窟艺术》一书编撰工作的金石录整理时,对该碑记内容偶得想法,兴趣使然,笔者对于此碑发表一些见解和论述。
-
关键词
天龙寺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
-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
-
题名北汉《新建天龙寺千佛楼碑铭并序》赏析
- 19
-
-
作者
王金花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5年第5期38-39,共2页
-
文摘
北汉(951年-979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政权之一,定都晋阳,时称太原府。刘继元,五代时北汉末代皇帝(英武皇帝),在位11年。曾在太原天龙寺新建千佛楼,并敕命臣下题写碑铭。记录这一事件的《新建天龙寺千佛碑铭并序》碑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颇具书法鉴赏价值。
-
关键词
北汉碑刻
晋唐书法
刘守清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太原天龙寺及其明代佛教宗派
- 20
-
-
作者
于灏
-
机构
太原市天龙山文物保管所
-
出处
《文物世界》
2019年第6期25-26,共2页
-
文摘
天龙山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佛教石刻及皇家高氏所建的天龙寺院而著称.然而"天龙"的称谓以及其佛教的宗门派别历来说法颇多,从东魏北齐至隋唐五代金元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和历代帝王之家与地方士族的信仰不同,其尊奉的佛门宗派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明嘉靖时期,天龙寺院出现有"敕赐临济正宗传法大师古潭"的碑刻记载,这说明佛教禅宗从唐代晚期新创启的"临济宗"传至明代依然兴盛全国及太原地区.
-
关键词
天龙寺
古潭大师
临济宗
-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