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陶维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0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鼻饲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危重患者149例,对其鼻饲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有6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鼻饲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危重患者149例,对其鼻饲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有66例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4.9%,其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为主;喂养耐受组与不耐受组两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及鼻饲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的发病年龄、应激性溃疡、高热是属于神经外科危重鼻饲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病情况与患者住院天数及鼻饲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相关性,患者住院期间伴有应激性溃疡、高热者,其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越大,因此需要及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 鼻饲
下载PDF
3D-CTA检查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实用性分析
2
作者 张瑜 舒张 +3 位作者 沈旭明 顾文豪 王健 陆小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 目的探讨3D—CTA在基层医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通过3D—CTA检查自发性SAH患者36例,结合DSA,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术、保守治疗结果证实3D—CTA检查结果及临床实用性。结果通过3D-CTA技术检查SAH患者36例,4例为非动脉瘤性SAH。32例动脉瘤阳性患者共发现34个动脉瘤。1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开颅动脉瘤夹闭。6例放弃手术,要求保守治疗。8例要求转上级医疗中心。结论3D-CTA较DSA具备快速、便捷、微创、安全、敏感性高、家属认同度高、基层临床医生易于掌握和开展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患者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合理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基层医院
下载PDF
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松 王驰 +5 位作者 王伟 邱玉发 吕楠 杨鹏飞 肖国栋 舒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8,108,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1例)及苏...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1例)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5例)连续收治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END定义为患者入院开通闭塞血管术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术前升高≥4分。根据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有无发生END,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END组(29例)和非END组(9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心房颤动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药史、抗凝药物用药史、他汀类药物用药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闭塞部位以及取栓次数、各中心手术量(低手术量中心:取栓<20例/年;高手术量中心:取栓≥20例/年),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初步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分析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家中心共127例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间取栓次数≥3次(χ^(2)=4.904,P=0.027)、低手术量中心(χ^(2)=23.839,P<0.01)及颈内动脉闭塞(χ^(2)=4.631,P=0.031)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栓次数≥3次(OR=2.749,95%CI:1.029~7.342)及低手术量中心(OR=8.433,95%CI:3.155~22.537)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取栓次数≥3次及低手术量中心是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管内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阻滞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丹 曾莉 +2 位作者 李荣青 张璐 席雯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早期康复可以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远期预后。但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实施并不广泛,存在诸多阻滞因素。本研究从患者...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早期康复可以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改善远期预后。但研究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实施并不广泛,存在诸多阻滞因素。本研究从患者病情、康复评估、康复护理路径、专业医护人员和康复保障体系等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早期康复 阻滞因素
下载PDF
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曹秀敏 唐冬梅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8期154-159,共6页
本文总结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后在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基础上,对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在控制性降压及颅内压的同时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压;做好神经源性肺水肿的... 本文总结1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后在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基础上,对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在控制性降压及颅内压的同时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压;做好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在扩容的同时预防肺水肿进一步加重;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及容量管理,给予正确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细化出入量;对慢性意识障碍进行促醒康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神经源性肺水肿 促醒康复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呼吸道管理
下载PDF
1例颅脑外伤后反复气管插管合并房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冬梅 郭海丹 龚婧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总结1例颅脑外伤后反复气管插管合并房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护理要点:正确及时落实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范非计划拔管,减少气道黏膜损伤,个性化口腔护理,制定合适脱机计划,预防呼吸机依赖;及时发现并控制房颤,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总结1例颅脑外伤后反复气管插管合并房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护理要点:正确及时落实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范非计划拔管,减少气道黏膜损伤,个性化口腔护理,制定合适脱机计划,预防呼吸机依赖;及时发现并控制房颤,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患者于第35天被拔除气管插管,转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反复气管插管 房颤 护理
下载PDF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邱玉发 沈旭明 +1 位作者 左刚 肖绍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4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手术组与介入组,进行相关资料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出院...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4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分为手术组与介入组,进行相关资料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出院时恢复程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瘤颈残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开颅夹闭 介入栓塞 比较
下载PDF
Ommaya囊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陆小军 徐清 沈旭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Ommaya囊穿刺引流结合侧脑室外引流在重度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我科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Ommaya囊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将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探讨Ommaya囊穿刺引流结合侧脑室外引流在重度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我科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Ommaya囊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组,将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Ommaya囊治疗组的交通性脑积水及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脑室外引流组(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Ommaya囊治疗组良好8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死亡3例;单纯外引流组良好5例,中残4例,重残8例,死亡5例。Ommaya囊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外引流组(P<0.05)。结论 Ommaya囊穿刺引流结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以降低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是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OMMAYA囊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中型弥漫性脑肿胀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金益 徐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中型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3例中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颅内压监测组:入院后即行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中型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3例中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2组。颅内压监测组:入院后即行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及头颅CT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两组的脱水药用量、并发症及预后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压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治疗,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颅内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外伤性迟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凝血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伟 沈旭明 +1 位作者 徐清 左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凝血异常的关系。方法将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颅内出血情况分为迟发出血组与非迟发出血组。比较2组入院后2~12h的常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目的分析外伤性迟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凝血异常的关系。方法将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颅内出血情况分为迟发出血组与非迟发出血组。比较2组入院后2~12h的常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并分析外伤性迟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凝血异常的关系。结果迟发出血组患者FT、TT、APTT及INR均显著长于或高于非迟发出血组,而PLT明显低于非迟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凝血指标异常≥2项时,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性别、有无并发症、GCS评分及凝血异常与迟发颅内出血明显相关。结论性别、有无并发症、GCS评分及凝血异常是引发迟发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当凝血指标异常≥2项时,更易导致迟发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颅内出血 凝血异常 颅脑外伤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清 沈旭明 +2 位作者 左刚 许悦 邱玉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105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术中行颅内压监测,术后根... 目的:通过监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105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术中行颅内压监测,术后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术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调整治疗方案。对2组的脱水药用量、并发症及预后对比分析。结果 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以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预后
下载PDF
3D-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沈旭明 +1 位作者 舒张 邱玉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7期85-86,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发病急,死亡率高。加强其早期诊断对预后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中常常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发病急,死亡率高。加强其早期诊断对预后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中常常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存在风险高,创伤大,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缺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扫描时间短、层厚薄、图像清晰的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下载PDF
专科敏感指标监测对颅脑外伤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冬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184-185,共2页
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或大量镇静药物应用,并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容易出现负氮平衡、肌蛋白分解、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为保证营养供应,常需留置胃管。留置胃管后,由于胃管位置偏离、意识障碍、颅高压引起呕吐、吞... 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或大量镇静药物应用,并且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容易出现负氮平衡、肌蛋白分解、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为保证营养供应,常需留置胃管。留置胃管后,由于胃管位置偏离、意识障碍、颅高压引起呕吐、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体位调节不当等原因,非常容易造成误吸,进而可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致窒息甚至死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鼻饲 专科敏感指标 颅脑外伤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和常规监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晓东 许悦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进行颅内压监测和常规检测对于重症颅脑外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的重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对患者监测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其中对照组... 目的探究进行颅内压监测和常规检测对于重症颅脑外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的重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对患者监测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监测,观察组患者采取动态颅内压监测,之后进行相对应的治疗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颅内压监测方式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良好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323,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6±3.5)d,甘露醇用量为(785.7±51.5)g,甘露醇使用时间为(10.5±3.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8.327,6.883,4.45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9/65),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246,P<0.05)。结论相比常规监测,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方式对于重症颅脑外损伤的患者所反映的病况更及时,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常规监测 重症颅脑外损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小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4-685,共2页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C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C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血肿再手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悦 张瑜 +5 位作者 沈旭明 舒张 孙晓全 徐清 冯晓东 陆小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54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出现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并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9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对存在高危因素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动态复查CT,能够早期发现部分迟发性颅内血肿,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下载PDF
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对重型脑外伤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悦 冯晓东 葛志强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1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中以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状况。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13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随机采样分组,分成68例对照组,69例研究... 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中以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状况。方法将该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13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随机采样分组,分成68例对照组,69例研究组。在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术,研究组行改良性外伤大骨瓣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GCS评分;对比两种手术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癫痫、切口疝、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情况;对比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前患者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GCS评分为(13.26±1.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5,P<0.00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1.1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2,P=0.036);研究组hs-CRP(5.94±1.37)mg/L、TNF-α(12.33±4.18)ng/L、IL-6(8.17±2.17)ng/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9、9.863、11.434,P<0.001)。结论在重型脑外伤的治疗中,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的应用对患者GCS评分具有改善作用,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外伤 大骨瓣手术 重型脑外伤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泌乳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晓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765-767,共3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泌乳素(PRL)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5例重型TBI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115例健康志愿...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泌乳素(PRL)和皮质醇(COR)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5例重型TBI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1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照伤后1个月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n=95)和病死组(n=20);观察组均随访6~9个月,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良好组(4~5分,n=82)和恶劣组(1~3分,n=33),于住院后d-1、d-1、d-5、d-7、d-14、d-30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OR、PRL水平。【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d-1~7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血清COR水平于d-1和d-7出现2个峰值,d-14后逐渐趋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入院d-1、d-3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5后其水平趋于对照组。良好组入院d-1~7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劣组d-1、d-3、d-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恶劣组d-1、d-3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劣组d-14、d-30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死组伤后3 d、5 d、7 d血清CO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伤后3 d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急性期血清PRL、COR水平均有变化,受伤后第一周内升高明显,第2周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危重病 急性病 催乳素 氢化可的松 预后
下载PDF
颅脑损伤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不同速度静脉补钠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维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7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重度低钠血症患者2种不同静脉补钠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46例颅脑损伤后重度低钠血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的输液速度完...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重度低钠血症患者2种不同静脉补钠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46例颅脑损伤后重度低钠血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的输液速度完成补钠,实验组以持续缓慢输注完成补钠,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钠升至正常值的天数。结果 实验组血清钠升至正常所需的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顽固性重度低钠血症采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补钠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补钠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静脉补钠 输液速度 效果
下载PDF
6例GCS评分≥9分的颅脑损伤患者突发性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旭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802-803,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死亡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