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颖 郭志芳 +10 位作者 王晶晶 卢文亮 郝瑾瑜 王欣 潘芝娟 郭艳茹 郭新蕾 孙佳佳 姜波 李治 郭志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9-1517,共9页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 目的:检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FⅧ)药代动力学(PK)参数,对PK参数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患者进行PK指导下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对23例FⅧ抑制物阴性的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FⅧPK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患者年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血型、体重和体重指数(BMI)、FⅧ基因突变对于FⅧPK参数的影响,并根据PK参数推荐个体化预防方案。结果:FⅧ平均半衰期(t_(1/2))为20.6±9.3(11.47-30.12)h。t_(1/2)随着年龄增长(r=0.580)和vWF:Ag水平升高(r=0.814)呈延长趋势。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13±399(328-1878)IU·h/dl,与年龄(r=0.557)和vWF:Ag水平(r=0.784)呈正相关。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4.7±12.4(13.2-62.2)h,与年龄(r=0.664)和vWF:Ag水平(r=0.868)呈正相关。FⅧ平均回收率(IVR)为2.59±0.888(1.5-4.29)(IU/dl)/(IU/kg),平均清除率(CL)为3±1.58(0.97-7.18)ml/(kg·h),IVR和CL与年龄及vWF:Ag均无明显相关性。PK指导的个体化给药模式下,15例患者为超低剂量、6例为小剂量、2例为中剂量预防方案。结论: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FⅧ半衰期个体差异较大,患者年龄越大,vWF:Ag水平越高,FⅧ半衰期越长。需要根据FⅧPK参数进行个体化给药,以优化预防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血友病A 凝血因子Ⅷ 成人 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靳红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858-859,共2页
过敏性紫癜(henoch-sehonlein purpura,HSP)为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液溢于黏膜或皮肤之下,常会出现淤斑与淤点,部分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及蛋白尿等。本病目前发病率仍然... 过敏性紫癜(henoch-sehonlein purpura,HSP)为血液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液溢于黏膜或皮肤之下,常会出现淤斑与淤点,部分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及蛋白尿等。本病目前发病率仍然很高,并有逐年增高趋势。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患者往往存在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的紊乱,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受抑制,T、B淋巴细胞比例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炎症机制、凝血与纤溶机制和基因易感性等也参与本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过敏性紫癜 T细胞亚群 治疗 系统性血管炎 细胞免疫受抑 免疫紊乱 主要表现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再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辛秋绒 李照文 +1 位作者 贾玉萍 肖玲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本文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再障8例,6例分别显示了血红蛋白升高、组织红细胞升高、骨髓幼稚红细胞增多及输血次数减少的变化。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活性以及表达TGF-β_1的影响
4
作者 孟利花 史玉亮 +1 位作者 赵秀娟 高志林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0期959-961,共3页
目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通常是由免疫因素介导的,具有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类似的病理学发病机制.T细胞亚群的紊乱和活化状态T细胞的增加是AA免疫病理机制的生物学基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参与AA发病的重要致病性细... 目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通常是由免疫因素介导的,具有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类似的病理学发病机制.T细胞亚群的紊乱和活化状态T细胞的增加是AA免疫病理机制的生物学基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参与AA发病的重要致病性细胞因子之一。近来,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研究的热点,已有学者报道使用MSC作为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随,本文检测了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与正常MSC共孵育前后T细胞亚群和活性的改变,以及单个核细胞(MNC)分别和正常MSC、AAMSC共孵育前后TGF—β1的改变,试图为MSC临床上应用于治疗AA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亚群 TGF 活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病理机制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5
作者 史玉亮 贾玉萍 +1 位作者 颜成晋 张之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36-337,共2页
应用含米托蒽醌(mitoxantrone,NVT)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难治性与复发性白血病20例,急淋8例(L15例,L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2例(M2b6例,M43例,M5d3例),完全缓解率50%,部分缓... 应用含米托蒽醌(mitoxantrone,NVT)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难治性与复发性白血病20例,急淋8例(L15例,L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2例(M2b6例,M43例,M5d3例),完全缓解率50%,部分缓解率25%,总有效率75%。含米托蒽醌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具有疗效高、副反应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米托蒽醌 药物疗法 急性
下载PDF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观察
6
作者 肖玲 张建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3-43,共1页
对比了单用强的松及加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疗效,用长春新碱组,强调持续、缓慢静点6~8h,疗效好于单用强的松组,经秩和检验。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长春新碱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7
作者 李照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30-330,共1页
分析30 例急性白血病(AL) 早期死亡原因,认为发热和肝脾肿大为白血病的特异性表现,因感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 而早期死亡占30% ~43-3% ,为AL的主要死因。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死亡原因 多器官功能衰竭 出血
下载PDF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Graves病8例分析
8
作者 肖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43-244,共2页
观察分析 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Graves病的典型病例 ,发现均以出血为主要表现 ,应用VP方案为主 ,辅以甲巯米唑治疗 ,效果良好。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否合并Graves病 。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GRAVES病 出血 VP方案 甲巯米唑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30例分析
9
作者 李照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25-426,共2页
对 30例老年急性白血病 (AL)进行临床分析 ,发现老年AL具备一些临床特点 ,如发病较缓慢 ,症状不典型 ,对化疗耐受性差 ,早期病死率高等 ,值得引起注意。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联合用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
10
作者 肖玲 肖萍 +1 位作者 彦成晋 辛秋绒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75-276,共2页
根据再障发病的三个学说,采用康力龙、山莨菪碱、左旋咪唑、中草药等联合治疗再障54例,通过观察疗效好于两药联合治疗。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康力龙 山莨菪碱 左旋咪唑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告)
11
作者 史玉亮 葛萍民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a10例,M3b5例,用量40mg~60mg/d。达完全缓解(CR)的时间最长36天,最短24天。完全缓解率为86.7%。CR后每月采用贯序疗法:HA或... 采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a10例,M3b5例,用量40mg~60mg/d。达完全缓解(CR)的时间最长36天,最短24天。完全缓解率为86.7%。CR后每月采用贯序疗法:HA或DA和RA交替,Ara-c和小剂量RA联合,联合化疗和RA交替,可延长APL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白血病 髓母细胞性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成晋 杨可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 分析 2 8例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 ,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减少和防止误诊。方法 收集 1992~2 0 0 2年我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病例 ,进行科或院一级的病历讨论。结果  2 8例恶性淋巴瘤均因首发症状的差异性 (淋巴结肿... 目的 分析 2 8例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 ,提高临床医师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 ,减少和防止误诊。方法 收集 1992~2 0 0 2年我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病例 ,进行科或院一级的病历讨论。结果  2 8例恶性淋巴瘤均因首发症状的差异性 (淋巴结肿大、腹痛、黄染、发热、贫血等 )而导致了首诊误诊 ,之后经过完善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论 恶性淋巴瘤所涉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广泛 ,在临床上因首发症状的多样 ,很容易被首诊医师先入为主而误诊。通过对我院 2 8例恶性淋巴瘤病历分析 ,旨在使更好地认识恶性淋巴瘤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 ,最终能够尽可能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误诊 原因分析 诊断
下载PDF
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13
作者 颜成晋 张之君 贾玉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z1期55-55,共1页
目的 观察羟基脲、阿糖胞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  18例CML患者均采用羟基脲 6g,每周第 1天用 ;第 8~ 14天 ,阿糖胞苷 5 0~ 10 0mg每天 1次 ,每疗程 15d。结果  14例初治患者中 10例获完全缓解 (CR) ,2例... 目的 观察羟基脲、阿糖胞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  18例CML患者均采用羟基脲 6g,每周第 1天用 ;第 8~ 14天 ,阿糖胞苷 5 0~ 10 0mg每天 1次 ,每疗程 15d。结果  14例初治患者中 10例获完全缓解 (CR) ,2例部分缓解 (PR) ,2例未缓解 (NR) ,复治 4例急粒变 ,1例CR ,3例NR ,治疗后脾脏均缩小 ,CR患者恢复到正常。结论 羟基脲、阿糖胞苷联合化疗对初治CML有较满意疗效 ,使患者较快进入CR或PR ,达CR或PR后 ,改为小剂量羟基脲等维持 ,可以明显延长化疗作用及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羟基脲 阿糖胞苷 药物疗法 联合
下载PDF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14
作者 燕晓楠 张烁 +1 位作者 张战强 肖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6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模型的体会。方法 120只BALB/c纯系雌性小鼠制备抗CD41抗体后,腹腔注射后7 d内眦静脉取血观察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给予每只BALB/c纯系雌性小鼠每天腹腔注射2μg,连续注射7天后,超过90%注射后的小鼠... 目的探讨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模型的体会。方法 120只BALB/c纯系雌性小鼠制备抗CD41抗体后,腹腔注射后7 d内眦静脉取血观察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给予每只BALB/c纯系雌性小鼠每天腹腔注射2μg,连续注射7天后,超过90%注射后的小鼠,血小板降低到原来50%以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BALB/c纯系雌性小鼠在使用清水+CD41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小鼠ITP造模方法正确,可以使用这种造模方法,制造ITP小鼠模型,以便临床研究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抗CD41单抗 ITP小鼠模型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硼替佐米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
15
作者 赵秀娟 史玉亮 +5 位作者 肖玲 颜成晋 孟利花 高志林 靳红岩 郭新蕾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As2O3)、硼替佐米(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As2O3、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Raii细胞作用后,不同时间(24、48、72 h)G1、S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As2O3)、硼替佐米(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As2O3、BOR单用及联合应用对Raii细胞作用后,不同时间(24、48、72 h)G1、S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以及凋亡率.结果 FCM检测细胞周期显示:As2O3使Raii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使G1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明显增高,S期明显减少,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P<0.0001),并出现明显凋亡峰.BOR对Raji细胞G1、S期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药联合组与单用As2O3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药联合组凋亡率由16.98%提高到45.84%.结论 As2O3通过阻抑细胞周期G1期来对Raji细胞发挥作用,与BOR两药联合促凋亡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流式细胞术 亚砷酸 硼替佐米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在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潘芝娟 张轶群 郭志萍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6期422-426,共5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 临床多具有较高侵袭性, 疾病进展迅速, 目前治疗效果差, 总体预后不良, 复发难治患者尤为如此。近年来,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 临床多具有较高侵袭性, 疾病进展迅速, 目前治疗效果差, 总体预后不良, 复发难治患者尤为如此。近年来,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抑制剂的研究发展迅速, 可以有效改善复发难治PTCL患者的预后。现综述近年来PI3K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PTCL的治疗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复发难治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外周T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