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市永祚寺无梁殿砖砌体材料特性及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晋芳 王星毅 +2 位作者 韩鹏举 王崇恩 梁月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1期100-105,共6页
太原市永祚寺无梁殿是我国明代砖砌无梁殿的代表建筑之一,文章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试验对其砖砌体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所使用的砖砌体是由低石灰石含量的黏土所烧制。另采用全站仪整体布网控... 太原市永祚寺无梁殿是我国明代砖砌无梁殿的代表建筑之一,文章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试验对其砖砌体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所使用的砖砌体是由低石灰石含量的黏土所烧制。另采用全站仪整体布网控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建筑的几何尺寸,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进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模拟分析,结果得到了该建筑易受损部位。本工作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永祚寺无梁殿健康评估体系平台的建立以及后续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祚寺无梁殿 化学组成 结构性能 有限元模拟 健康评估体系
下载PDF
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表达与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向观众展现文物,惠及观众。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好展品的展览形式,做好形式设计工作,不仅要想方设法做好设计的表达,更要注重有效信息充分表达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形... 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目的是向观众展现文物,惠及观众。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好展品的展览形式,做好形式设计工作,不仅要想方设法做好设计的表达,更要注重有效信息充分表达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情景再现式陈列展览让观赏者犹如身临其境,增加了体验乐趣,提高了对历史文物、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文章对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表达及实现展开研究,以期为博物馆展览设计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形式 情景再现
下载PDF
宣文佛塔浅谈
3
作者 李丹 《文物世界》 2020年第1期51-52,55,共3页
宣文佛塔屹立于山西省太原市永祚寺塔院的西北隅,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宣文佛塔为晋藩王朱敏淳邀请五台山的著名高僧、建筑大师妙峰法师修建,在建塔时因万历皇帝的母亲宣文慈圣李太后... 宣文佛塔屹立于山西省太原市永祚寺塔院的西北隅,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宣文佛塔为晋藩王朱敏淳邀请五台山的著名高僧、建筑大师妙峰法师修建,在建塔时因万历皇帝的母亲宣文慈圣李太后出资佐助,故以李太后尊号命名,称为宣文佛塔。它与永祚寺塔院东南方的文峰塔巍峨对立、高耸入云,双塔之名闻名遐迩,历来为世人所瞩目,是明代晚期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的时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祚寺 宣文佛塔 砖仿木结构
下载PDF
浅析太原普光寺建筑的布局形式及构成特点
4
作者 王秀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5期36-38,共3页
普光寺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西缉虎营,是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内碑刻记载,普光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现存明代遗构圆通殿。2013年太原市政府启动了普光寺的修复项目,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复了圆通殿,并复建了其他建筑。文章介绍了修... 普光寺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西缉虎营,是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内碑刻记载,普光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现存明代遗构圆通殿。2013年太原市政府启动了普光寺的修复项目,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复了圆通殿,并复建了其他建筑。文章介绍了修复之后的普光寺建筑的布局形式及构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寺 建筑 布局形式 构成特点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5
作者 王娟 《文物世界》 2020年第1期43-45,共3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致人们的需要不断发生着改变,虽然现代社会中关于藻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其本身的传承和保护并没有得到重视,许多研究和探讨都只是在原有环境下的简单的接受改造和保护,以及如何与现代的融合。本文通...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致人们的需要不断发生着改变,虽然现代社会中关于藻井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其本身的传承和保护并没有得到重视,许多研究和探讨都只是在原有环境下的简单的接受改造和保护,以及如何与现代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中"藻井"的艺术魅力,在探寻传统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通过"藻井"所呈现的文化特征,促使人们提高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的意识,为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井 古建筑 艺术魅力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永祚寺藏《子史粹言》石刻释读
6
作者 李丹 《文物世界》 2019年第6期37-39,共3页
在太原市永祚寺内,现存有清朝三代帝师祁寯藻所书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字体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云流水、轻重协衡,让人观之即可体会到笔者当时的从容、潇洒、平和、自然之风骨,是祁寯藻晚年所作的书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 在太原市永祚寺内,现存有清朝三代帝师祁寯藻所书的《子史粹言》石刻四通,字体神清骨秀、气血丰匀、行云流水、轻重协衡,让人观之即可体会到笔者当时的从容、潇洒、平和、自然之风骨,是祁寯藻晚年所作的书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祚寺 《子史粹言》刻石 祁寯藻
下载PDF
从《古宝贤堂法帖》观李清钥书法审美与交游圈
7
作者 雷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太原知府李清钥主持刊刻了《古宝贤堂法帖》,旨在复古意,其中特别刊刻了晋世子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刊刻者)一帖。该帖集录的古今人墨笔大多为铁岭李氏家藏,虽有谬误,仍不失为一件珍品,更是与《宝贤堂集古法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太原知府李清钥主持刊刻了《古宝贤堂法帖》,旨在复古意,其中特别刊刻了晋世子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刊刻者)一帖。该帖集录的古今人墨笔大多为铁岭李氏家藏,虽有谬误,仍不失为一件珍品,更是与《宝贤堂集古法帖》一同被视为太原文风文脉的见证。关于李清钥的记载,仅限地方志书和《李氏谱系》中的寥寥数笔,故作此文,探析李清钥的书法审美和与清代文人的交游,还原其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宝贤堂法帖》 李清钥 书法审美 交游圈
下载PDF
中外壁画艺术融汇之美——以普光寺唐代敦煌大型经变画为例
8
作者 阎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6期24-26,共3页
太原普光寺壁画主要绘制于圆通殿、普光明殿、普贤殿、文殊殿、藏经阁等各个殿内,绘制内容均为唐代敦煌大型经变画,将西方外来艺术中人物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晕染法的长处与我国强调线描和神韵的传统绘画技法相融合,见证了东西方... 太原普光寺壁画主要绘制于圆通殿、普光明殿、普贤殿、文殊殿、藏经阁等各个殿内,绘制内容均为唐代敦煌大型经变画,将西方外来艺术中人物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晕染法的长处与我国强调线描和神韵的传统绘画技法相融合,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创新的继承与发展。为真实地展现普光寺完整风貌,找寻在民间消散许久的壁画痕迹,唤醒公众对壁画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宣扬其独特的寺观壁画风貌体系与价值观念,提升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至2014年,普光寺得以修复与完善,之后特请美院专家前来绘制壁画,一进院落、二进三进院落分别由两组绘画团队共同绘制而成。至此为普光寺壁画的绘画风格与文物价值考究提供了较为全面且成熟的思路与借鉴,对其壁画及文物价值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寺 唐代敦煌 经变画 中西融汇
下载PDF
《近溪隐君家训》碑与吕坤的家训思想研究
9
作者 田玙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16期18-20,共3页
《近溪隐君家训》碑由明代大儒吕坤于万历十九年(1591)刻石,碑文共251字,用朴素的白话阐明了做人的准则,表现了我国古代"训有方"的传统教化,是一通彰显中华家风家训的重要碑刻文物。文章通过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碑解读了吕... 《近溪隐君家训》碑由明代大儒吕坤于万历十九年(1591)刻石,碑文共251字,用朴素的白话阐明了做人的准则,表现了我国古代"训有方"的传统教化,是一通彰显中华家风家训的重要碑刻文物。文章通过介绍《近溪隐君家训》碑解读了吕坤其人及其家训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坤 《近溪隐君家训》碑 家训思想
下载PDF
悠悠古道御道川
10
作者 鲁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9期126-129,共4页
古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每条古道因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而承载着与众不同的灿烂文化。文章通过梳理古交市御道川古道沿途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物遗存和民俗文化,展现了御道川古道的悠久历史,提高保护、利用古道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古交 御道川 历史文化
下载PDF
翰 墨 留 香——“宝贤堂法帖”刻石展陈思路解读
11
作者 冀美俊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0期223-225,共3页
《宝贤堂集古法帖》与《古宝贤堂法帖》,是收藏于太原市双塔博物馆的大型集刻帖石,分别镌刻于明弘治二年与清康熙五十七年,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观赏价值。建立专题博物馆,在保护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和展陈理念,通过趣味性、参... 《宝贤堂集古法帖》与《古宝贤堂法帖》,是收藏于太原市双塔博物馆的大型集刻帖石,分别镌刻于明弘治二年与清康熙五十七年,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观赏价值。建立专题博物馆,在保护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和展陈理念,通过趣味性、参与性等手法,让冰冷的石头来讲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字艺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贤堂法帖”刻石 太原双塔博物馆 保护性展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