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弘扬陶行知精神 服务新农村教育——对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下乡实习”的思考 |
刘自觉
赵颖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2
|
梁斌与丁玲的互动及其文学史价值 |
杜娟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三晋石刻大全·太原市卷》异体字研究综述 |
杜丁榕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4
|
略论学院派批评 |
傅书华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6 |
1
|
|
5
|
二本师范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多元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 |
徐慧琴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6
|
儿童文学的内在规约与美学特质——由儿童文学创作“跨界”现象谈起 |
崔昕平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元代高昌进士偰玉立的河东宦迹与文学书写考论 |
郭磊
高菊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一部有新见的李白研究著作——评王红霞、刘铠齐《孤本品诗仙:〈瑶台风露〉整理与研究》 |
张瑞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论“批判诗学”的品质——赵勇《走向批判诗学:理论与实践》试评 |
路遥
李自召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0
|
鲁迅藏郑振铎《家庭的故事》 |
乔雨菲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李欧梵中国式现代性的理论资源与建构 |
郭小霞
路遥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经典常谈》的“浅”与“深” |
韩孟琪
张瑞君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文学性新释 |
杨矗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4
|
山西榆社方言中情态副词“害怕”的语法功能与情态特征 |
梁永红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15
|
夜禁的张弛与城市的文学记忆 |
张淼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6
|
从“太原罗贯中”到“两个太原”、“两个罗贯中”——元末罗贯中籍贯近三十年争议论评 |
王增斌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7
|
太原方言语气词“嘞” |
王文卿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0
|
|
18
|
太原街道名称研究 |
董育宁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3
|
|
19
|
当下影视和文学关系的再思考 |
陈嘉钰
薛晋文
|
《艺术科技》
|
2012 |
2
|
|
20
|
文学话语的增殖与误读:对“民族文学运动”的再思考 |
白杰
|
《学术探索》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