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系统观下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体系化构造
1
作者 王文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运用立法手段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政治提议,其理论内涵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从形式体系化走向实质体系化提供了基本方向。应对气候变...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复杂系统性工程,运用立法手段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政治提议,其理论内涵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从形式体系化走向实质体系化提供了基本方向。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实质体系化离不开“立法理念—法律框架—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构。首先,在立法理念上要协同生态环境立法目标,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多元层次,增强其贯通性和适用性。其次,在法律框架上要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法引领、关联法支撑、外围法保障的三维布局。最后,在法律制度上可以将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类型化为风险预防、过程规制、损害救济三大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整体系统观 生态文明 风险预防 过程规制 损害救济
下载PDF
食品安全监管者法律责任体系创建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鹏飞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易发多发,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形势,除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外,还应当通过改变立法观念,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监管者法律责任规范,健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外部监督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者...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易发多发,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形势,除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外,还应当通过改变立法观念,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监管者法律责任规范,健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外部监督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者法律责任体系,促使监管者依法积极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者 法律责任 信息公开
下载PDF
生态文明入宪与相关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阎桂芳 韩昕芮 姚好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81-83,共3页
生态文明入宪对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支撑。实践中,生态文明入宪后相关法律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生态环境法的价值基础尚未确立、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 生态文明入宪对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法律的制定与适用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支撑。实践中,生态文明入宪后相关法律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生态环境法的价值基础尚未确立、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碎片化且体系不统一、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义务尚不明确等。为此,必须确定生态环境法的价值基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制度,细化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入宪 环境权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下载PDF
浅论我国生育权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少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6期95-96,共2页
依法保障生育权,对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的法律对生育权的保护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明显滞后、男性生育权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司法救济途径狭窄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实践的进步。为此,完善我国... 依法保障生育权,对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的法律对生育权的保护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明显滞后、男性生育权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司法救济途径狭窄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实践的进步。为此,完善我国生育权制度,应建立健全系统的生育权体系,进一步加强男方生育权的保护力度,不断拓宽救济途径,尤其应将过错责任作为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加大精神损害赔偿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司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权 男方生育权 司法救济 损害赔偿
下载PDF
论未出资股东的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灯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实践中,公司股东经常有未出资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公司财产的完整性,而且对于其他守约出资的股东也是不公正的,更重要的是,间接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对于未出资股东应当有足够的法律惩罚予以规制,经公司股东会决议,公司不... 实践中,公司股东经常有未出资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公司财产的完整性,而且对于其他守约出资的股东也是不公正的,更重要的是,间接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对于未出资股东应当有足够的法律惩罚予以规制,经公司股东会决议,公司不仅可以解除未出资股东的股东资格,而且可以限制其利润分配请求权、增资认股优先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出资股东 股东资格 股东除名制度
下载PDF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宪性分析
6
作者 刘恒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随着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和地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受到学界关注,相关论争背后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宪性命题。现行立法坚持农户居住自用、禁止向集体外流转的基本立场,反映出成员居住保障、农地农用、涨价归... 随着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和地方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受到学界关注,相关论争背后是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宪性命题。现行立法坚持农户居住自用、禁止向集体外流转的基本立场,反映出成员居住保障、农地农用、涨价归公等基于集体所有制的目的制约,彰显宅基地作为“公共财产”需要“合理利用”的宪法意涵。同时,宅基地使用权应当是集体成员的一项基本财产权利,宅基地制度改革政策以“扩权赋能”为基本方向,正是还原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与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并不矛盾,现行法上相关限制性规定不具有合宪性。宅基地使用权在赋权流转的同时,应基于“合理使用”受到规划和用途管制之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制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合宪性
下载PDF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理论阐释与法律构造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恒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意旨在于确保农户不因农房或宅基地流转而丧失居住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予以纯化。确立宅基地使用权“固定期限+自动续期(以户内仍有本集体成员为前提)”,受让人使用宅基地不超过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意旨在于确保农户不因农房或宅基地流转而丧失居住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应当予以纯化。确立宅基地使用权“固定期限+自动续期(以户内仍有本集体成员为前提)”,受让人使用宅基地不超过宅基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之规则,可以达致改革政策目标。资格权应定性为成员权,是宅基地使用权得以自动续期的权利保障;使用权应是一种用益物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构造,应以实现公平保障功能和充实收益、管理权能为目标,构建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相应规则;以纯化用益物权属性为旨归,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创设、登记和处分等规则;以赋权与制约之平衡为导向,形塑受让人宅基地使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资格权 宅基地使用权 固定期限+自动续期
下载PDF
我国用能权交易市场法律制度之完善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熹 傅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0-160,共11页
推行用能权交易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用能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尚面临着用能权交易一级市场初始分配的法律规制不足、二级市场法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用能权交易制度坚信市场逻辑所产生的能源效率... 推行用能权交易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用能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尚面临着用能权交易一级市场初始分配的法律规制不足、二级市场法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用能权交易制度坚信市场逻辑所产生的能源效率翻转功能,该功能的实现还取决于法律的严格约束。未来,应在完善用能权交易法律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法律规制。一级市场应着重加强对初始分配权行使模式的构建,在分配主体、接受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分配共同体。二级市场则应重点加强市场监管法制建设,并从确保第三方审核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性、规范政府价格调控行为和综合运用多种惩戒手段三个方面,健全信息核查、价格调控和履约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 一级市场 初始分配 二级市场 市场监管
下载PDF
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打上“法律补丁” 被引量:6
9
作者 傅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18-119,共2页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我国养老产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志愿者通过劳动服务获得时间货币进行积累存储,以供将来自己需要时提取兑换获得同等的养老服务待遇,是社会养老新途径。互助养老还不完善,依然存在服务信誉、货币通兑风险等...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我国养老产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志愿者通过劳动服务获得时间货币进行积累存储,以供将来自己需要时提取兑换获得同等的养老服务待遇,是社会养老新途径。互助养老还不完善,依然存在服务信誉、货币通兑风险等各种问题,需对其提供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制度增加信誉,吸引更多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 “法律补丁”
下载PDF
网络订餐需法律监管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鹏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6-97,共2页
网络订餐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体验和现实需求,然而,在网络订餐市场背后却隐藏着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应以法律手段,通过网络监督与网下排查相结合,完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督促第三方订餐平台自查自纠,增... 网络订餐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生活体验和现实需求,然而,在网络订餐市场背后却隐藏着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应以法律手段,通过网络监督与网下排查相结合,完善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督促第三方订餐平台自查自纠,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确保网络订餐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订餐 食品安全 整改措施
下载PDF
反身法视域下我国用能权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熹 傅丽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8期124-133,共10页
用能权交易制度虽是经济激励型规制模式的典型产物之一,但其实质上是对政府传统直接管制手段的改良和升级,仍未跳出直接干预主义的窠臼。目前,用能权交易试点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定位不清、监管依据不足、监管模式单一化... 用能权交易制度虽是经济激励型规制模式的典型产物之一,但其实质上是对政府传统直接管制手段的改良和升级,仍未跳出直接干预主义的窠臼。目前,用能权交易试点在监管方面主要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定位不清、监管依据不足、监管模式单一化和监管内容差异化等问题。对此,反身法视域下的多中心治理和自我规制理念为用能权交易监管范式的转换和进阶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反身法视域下完善用能权交易监管法律制度,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现有立法与新设立法、硬法与软法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共治的监管模式,遵循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的监管思路,对用能权交易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监管,从而有效因应与用能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风险,保障用能权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监管 反身法 去中心化 多元共治 自我规制
下载PDF
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影响因素及法律应对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少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离婚率上升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在婚姻关系上的现实反映。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婚姻立法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离婚率,其中,离婚法律程序简单、缺少专门的家事法庭、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等是引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法律原因。为此... 离婚率上升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在婚姻关系上的现实反映。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婚姻立法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离婚率,其中,离婚法律程序简单、缺少专门的家事法庭、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等是引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法律原因。为此,应从严格离婚程序、建立家事法庭、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等方面入手,完善婚姻家庭立法,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率 离婚程序 家事法庭 损害赔偿
下载PDF
解决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纠纷的法律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灯红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6-49,共4页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纠纷,此类纠纷与公司的股东资格认定、股权转让、股权继承有着紧密的关系。解决此类纠纷的法律路径分为诉讼路径和非诉讼路径,不同的法律路径导致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关键词 法定代表人变更纠纷 诉讼路径 非诉讼路径
下载PDF
法律硕士教育制度需要革命性的变革
14
作者 薛晓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3-88,共6页
法律硕士教育出现的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依靠各培养单位的教学改革已经无法解决,需要从上层的制度设计进行革命性变革。首先,将法律硕士的报考对象限制为已经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其次,入学考试重在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 法律硕士教育出现的问题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依靠各培养单位的教学改革已经无法解决,需要从上层的制度设计进行革命性变革。首先,将法律硕士的报考对象限制为已经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其次,入学考试重在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将学生作为实习律师注册在实务导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第四,按照案件类型设置课程,打破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界限。第五,设立实务导师和论文导师双导师制。第六,将毕业论文撰写作为培养法律实务专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硕士 研究生教育制度 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下载PDF
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法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
15
作者 张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61,共11页
案例研究方法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新时代“新法学”的法治体系建设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关注和回应法治实践的新要求。国际范围内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已由早期小样本实证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由... 案例研究方法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新时代“新法学”的法治体系建设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关注和回应法治实践的新要求。国际范围内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已由早期小样本实证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由强调分析概括的定性研究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分析单位由司法判例发展为兼有“特定事物的实例或例子”。我国法学应加强案例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将研究对象从司法案例转向纠纷案例与日常案例并重,研究方法从相对片面的法律适用方法转向法律适用与法学研究方法并重,从而生成“法治体系论”的案例研究范式,助力新时代法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研究方法 司法案例 纠纷案例 日常案例
下载PDF
生态法治的哲学经济学基础初探
16
作者 冯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全球化的生态环境危机对传统环境规制的治理思维、制度设立和规制效果提出挑战。完善生态法治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但现有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生态法治建设的哲学经济学基础理论进行探析,指出生态环境制度的建立缘于... 全球化的生态环境危机对传统环境规制的治理思维、制度设立和规制效果提出挑战。完善生态法治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但现有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生态法治建设的哲学经济学基础理论进行探析,指出生态环境制度的建立缘于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必须综合考量其哲学经济学基础和价值目标取向,以实现生态环境制度的有效供给,进而指导服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失灵 生态法治建设 环境正义 政府失灵
下载PDF
中小学教育惩戒立法的审视与重构
17
作者 郭大林 赵莉莉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7期23-26,共4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我国首部中小学教育惩戒的专门性国家立法,其创设了惩戒权并规定了惩戒制度的基本实体和程序性事项。然而,该立法的效力位阶较低,有关惩戒主体、对象、手段的规范存在明确性不足的问题,并且事前、事中、...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是我国首部中小学教育惩戒的专门性国家立法,其创设了惩戒权并规定了惩戒制度的基本实体和程序性事项。然而,该立法的效力位阶较低,有关惩戒主体、对象、手段的规范存在明确性不足的问题,并且事前、事中、事后的程序设计也需要进一步细化。中小学教育惩戒立法的重构应当坚持服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同立法的差异化设计、实体与程序规范的并重三个原则,采取惩戒制度的双向立法,厘清惩戒行为的具体构成,构建惩戒实施的完整程序等具体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受教育权 教育惩戒 纪律处分
下载PDF
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期限问题研究
18
作者 魏丽婷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9-73,共5页
行政公益诉讼应当设置起诉期限。起诉期限已非起诉的前置审查条件;一般起诉期限应从行政机关作出回复之日或者回复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一般起诉期限以六个月为宜,最长起诉期限为二十年;不宜适用中断和中止,但可适用扣除和延长。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起诉期限 检察建议 起算点 扣除和延长
下载PDF
《民法典》视野下土地经营权性质辨析
19
作者 徐鹏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3期78-82,共5页
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现行法律在立法上尚未明确,学界持有“物权说”“债权说”“二元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但是考虑到土地经营权的赋权既要遵循土地权利赋权的一般逻辑,兼顾土地的市场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也要尊... 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现行法律在立法上尚未明确,学界持有“物权说”“债权说”“二元说”等观点,这些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但是考虑到土地经营权的赋权既要遵循土地权利赋权的一般逻辑,兼顾土地的市场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也要尊重“三权分置”体系下土地经营权市场属性格外突出这一事实,在“三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将《民法典》中的土地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更为适宜,这样有利于释放“三权分置”的政策红利,实现“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改革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权分置”
下载PDF
论山西省加强知识产权建设的必要性
20
作者 王江海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S01期106-110,共5页
知识产权对于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地方创新发展的作用已经日益显现。山西省正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能否利用好知识产权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决定山西省改革的成败。以安徽省合肥市改革为借鉴,山西省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应从提... 知识产权对于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地方创新发展的作用已经日益显现。山西省正处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能否利用好知识产权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决定山西省改革的成败。以安徽省合肥市改革为借鉴,山西省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应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6个方面发力,从而实现建立知识产权强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创新 转型 山西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