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柴维 吴松 +4 位作者 张新亚 张亚军 张浩鹏 刘振 贾玉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实行加速康复外科分为加速康复外...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实行加速康复外科分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组(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86例研究对象中,ERAS组及和对照组老年患者各43例,两组老年患者基线资料之间具有可比性。ERAS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总输液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及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方案能提高老年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检查 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三种外科疗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病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贾梅 李檬 +4 位作者 郭爱华 王刘曼 宫翠丽 樊炎炎 蒋正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外科疗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8例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 目的探讨3种外科疗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病人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8例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61例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LC),54例采用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OC+OCBDE),对3种术式治疗前后病人的肝功能、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病人术后5 d AST、ALT以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OCBDE组手术时间较LC+LCBDE组和ERCP+LC组明显缩短(P<0.05),OC+OCBDE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LC+LCBDE组和ERCP+LC组明显增加(P<0.05)。LC+LCBDE组、ERCP+LC组和OC+OCBDE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94%、21.31%和25.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外科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肝外胆管结石均可有效清除结石,改善肝功能,其中OC+OCBDE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LC+LCBDE术式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老年人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异体乳房重建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秀娟 何兰兰 宫雪林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异体乳房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异体乳房重建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和术后传统恢复途径(TRAS组),均为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异体乳房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异体乳房重建术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和术后传统恢复途径(TRAS组),均为40例,分别采用ERAS和TRA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舒适度评分、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RAS组术前30分钟饥饿感、恶心感、口渴感、焦虑感评分低于T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前30分钟饥饿感、恶心感、口渴感、焦虑感评分低于术前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S组患者术前30分钟恶心感、口渴感、焦虑感评分高于术前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患者双侧手术率和即刻重建率均高于T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近(P>0.05),但ERAS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T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液体总量、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TR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诊科就诊率与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TRAS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运用于异体乳房重建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乳房重建 加速康复外科 传统康复
下载PDF
SWIM取栓技术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月龙 赵曙光 +1 位作者 杨国瑛 崔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抽吸技术(SWIM)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 目的研究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抽吸技术(SWIM)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SWIM取栓术,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架取栓术。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分级标准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检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S100β)]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6,P<0.05)。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5.37±1.09)分vs.(6.24±1.22)分、(6.03±0.92)ng ml vs.(8.18±1.17)ng ml、(0.27±0.07)ng ml vs.(0.35±0.09)ng ml],观察组Barthel评分、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79.06±8.72)分vs.(69.14±8.09)分、(4776.51±508.65)pg ml vs.(4022.39±425.33)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9.690、4.707、5.594、7.63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9、0.714,P>0.05)。结论SWIM取栓术能够较好恢复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流灌注,改善其神经缺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颅内支撑导管 血管再通
下载PDF
急危重症护理相关理论与实践应用
5
作者 张芳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68,共1页
急危重症护理是指针对危重患者的专业护理,包括急性重症监护、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和危重患者的综合护理等。了解危重患者的疾病特点、疾病负荷及患病率等,有助于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更全面的认识。例如,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疾病... 急危重症护理是指针对危重患者的专业护理,包括急性重症监护、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和危重患者的综合护理等。了解危重患者的疾病特点、疾病负荷及患病率等,有助于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需求有更全面的认识。例如,了解不同年龄段、性别、疾病种类等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病情况和临床特点。研究急危重症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为急危重症护理的规范化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护理 危重患者 疾病特点 综合护理 护理需求 理论与实践 重症监护 专业护理
下载PDF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6
作者 汪强 庞奇 +1 位作者 宋超 李志强 《安徽医学》 2019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标准开胸手术组(32例),胸腔镜手术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标准开胸手术组采用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手术组[(126.73±192.69)mL比(301.30±380.66)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10.89±4.01)d比(14.06±6.61)d],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5.17±2.41)d比(6.75±3.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8.3%)低于开胸手术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开胸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叶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 单操作孔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附139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国瑛 王学富 +1 位作者 张文彬 樊保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2期2024-20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 目的探讨经皮锥颅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案、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1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别对采用经皮锥颅引流术(A组,42例)、颅骨钻孔引流术(B组,47例)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C组,50例)进行手术治疗,对不同组别的疗效和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改善ADL评分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述3种手术方法中,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锥颅引流术 钻孔引流术 扩大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梁吉振 任云 宫心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肠内营养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AG)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分别为(59.8±5.1)g/L、(32.4±4.2)g/L、(1.98±0.40)g/L、(117.2±20)mg/L,术前为(54.1±4.3)g/L、(28.8±4.1)g/L、(1.59±0.41)g/L、(103.8±21.3)mg/L,对照组分别为(55.2±6.2)g/L、(29.5±4.2)g/L、(1.56±0.41)g/L、(101.4±27)mg/L,观察组术后的营养情况优于对照组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G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AG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不影响食管癌患者肝肾功能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食管癌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涛 孙廷强 +2 位作者 张超勇 范奎 赵曙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后不良25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预后良好3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回顾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入院至再通时间长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良好组,取栓次数多于良好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良好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NIHSS及ASPECT评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至再通时间及术前NIHSS、ASPECT评分和术后90 d mR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 脑卒中 机械取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常规内科疗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超勇 滑祥廷 李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9-130,137,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在中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本研究比较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保守治疗 基底节脑出血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巴永锋 张超勇 +2 位作者 滑祥廷 崔涛 黄金榜 《安徽医学》 2015年第3期345-346,34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3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迟发颅内血肿、术中弥漫性脑肿胀、严重的脑挫裂伤、外伤性的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38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迟发颅内血肿、术中弥漫性脑肿胀、严重的脑挫裂伤、外伤性的大面积脑梗死、术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等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GOS评分,术后6个月恢复轻残8例(21.1%),中残7例(18.4%),重残5例(13.2%),植物状态3例(7.9%),死亡15例(39.5%)。死亡原因:原发脑干损伤3例,慢性全身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结论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术中脑膨出的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急性脑膨出
下载PDF
3种胸腔镜微创术式治疗肺大疱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吉振 韩孔启 +1 位作者 宫心明 李志强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0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双孔及三孔胸腔镜微创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接受VATS治疗的83例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操作孔情况分为单孔组(27例)、双孔组(28例)与三孔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 目的比较单孔、双孔及三孔胸腔镜微创术(VATS)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接受VATS治疗的83例肺大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操作孔情况分为单孔组(27例)、双孔组(28例)与三孔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并监测手术前后患者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孔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双孔组与三孔组,引流量少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 <0. 05);双孔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三孔组(P <0. 05);但双孔组、三孔组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术后6、12、24、72小时,3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 <0. 05),单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 <0. 05),双孔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 <0. 05);(3)单孔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差值低于双孔组与三孔组(P <0. 05);(4)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 <0. 017),其余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17)。结论 3种VATS术式中以单孔法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疱 胸腔镜 单孔法 双孔法 三孔法
下载PDF
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欧小勇 韩丽娜 +1 位作者 黄广岩 于全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7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7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引流,B组24例采用传统单腔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 目的 探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方法治疗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7例采用自制双套管连接低负压持续引流,B组24例采用传统单腔引流管,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最高体温、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痊愈时间。结果 A组住院天数、痊愈时间短于B组,引流液量少于B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发生肠瘘应立即采用自制双套管及持续低负压冲洗,较传统治疗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管 引流术 肠瘘 腹腔灌洗
下载PDF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7
14
作者 樊保华 王学富 +3 位作者 杨国瑛 胡月龙 黄永辉 卢煜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 目的比较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大骨瓣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接受常规大骨瓣手术),各25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脑血肿清除程度[自发性脑出血评分(IC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及死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ICH评分及脑脊液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D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4.00%、8.00%(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大骨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脑出血 小骨窗 侧裂入路 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
下载PDF
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滕小宝 时建 +3 位作者 冉献贵 关建强 宫继民 赵曙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总结13例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3例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通气、血生化变化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结果:治愈8例,病死5例。结论:早期气管切开... 目的:总结13例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3例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机械通气、血生化变化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结果:治愈8例,病死5例。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合理补液,加强呼吸支持,尽早尽快处理创面,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是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救治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灼伤 吸入性损伤 纤维支气管镜
下载PDF
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宫心明 李志强 韩孔启 《医学综述》 2013年第7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00... 目的总结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转开胸2例,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00 min,平均115 min。术中出血量2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住院时间7~21 d,平均10 d。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某些胸部疾病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手术 微创
下载PDF
早期头颅MR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彬 杨国瑛 +3 位作者 樊保华 王学富 胡月龙 滑祥廷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1期1339-134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 目的探讨早期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8例临床诊断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而CT无异常改变或轻微改变的病例早期行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检查均在72h内完成。结果 MRI显示具有DAI损伤表现的共91例,阳性率77.1%。阳性表现的结果中FLAIR表现阳性率占91.2%,T2表现阳性率占69.2%。结论早期头颅MRI能够为DAI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能为DAI伤情和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头颅MRI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孔启 李志强 +1 位作者 宫心明 宋超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3989-3990,共2页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代食管术 全胃代食管术 食管癌
下载PDF
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孔启 杜海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太和县人民医院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和40例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比较2组胃动力参数及胃排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太和县人民医院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全胃食管吻合术)和40例观察组(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比较2组胃动力参数及胃排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组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蠕动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0 min、60 min、90 min胸胃排空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够促进胃动力及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胃 食管癌 胃动力 胃排空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选择(附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国瑛 王彪 樊保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合血肿...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合血肿量在30~50ml左右的患者。发病在24小时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尤其是6小时以内)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发病后24~48小时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手术预后较好。2天以后再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手术的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状较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时机以发病后1~2天内为佳,血肿量30-50ml为最佳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