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磊 范吉利 尚文涛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后收治的107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创建胸痛中心前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为对...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后收治的107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创建胸痛中心前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胸痛中心创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研究组患者按照胸痛中心模式救治。观察两组STE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种类构成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院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短(P<0.05),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率较高,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
下载PDF
左回旋支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薄晓红 范吉利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0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LCX)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CX闭塞或狭窄程度>90%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左回旋支(LCX)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LCX闭塞或狭窄程度>90%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急诊心电图表现,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42例)与NSTEMI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8.10%vs 16.67%)、左室射血分数[(43.04±4.96)vs(47.85±5.07)]、左室舒张末径[(48.98±5.04)mm vs(43.06±4.93)mm]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不同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心电图表现不同,其中右优势型心电图的改变以STⅡ、Ⅲ、AVF(75.38%)抬高为主;均衡型以ST V1-V3(77.78%)下移为主;左优势型以STⅡ、Ⅲ、AVF抬高(75%)、ST V7-V9(50%)抬高为主。结论LCX阻塞引起的AMI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冠状动脉分型中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术 左回旋支阻塞 心电图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宫艳侠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手术的心肌梗死病人2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给...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手术的心肌梗死病人2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给予入院全面评估、观察病情、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1、3、6个月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服用依从性、满意度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焦虑评分(38.82±7.99)分和抑郁评分(35.34±6.38)分,低于对照组(40.02±6.90)分和(38.56±6.78)分,护理后3个月焦虑评分(36.11±6.28)分和抑郁评分(34.91±6.12)分,低于对照组(37.79±6.42)分和(36.95±5.44)分,护理后6个月焦虑评分(37.78±4.60)分和抑郁评分(33.38±6.00)分,低于对照组(37.78±4.60)分、(34.85±4.85)分,完全依从率87.50%和总依从率98.53%高于对照组65.44%、83.92%,非常满意率90.44%和总满意率99.26%高于对照组77.21%、92.6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具有较好临床效果,病人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满意度显著提高,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冠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智勇 范吉利 +1 位作者 张磊 薄晓红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随...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中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在冠脉内靶向联合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和替罗非班,对照组则只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应用药物10分钟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术后12 h、24 h、72 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的变化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例数、糖尿病例数、高脂血症例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2B)、手术时间、冠脉病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药物10分钟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术后CK-MB、cTnI、LDH等指标水平随着时间变化及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LVEF、LVED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且不会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肢体肿胀症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阿敏 赵云飞 +6 位作者 贾婉茹 周立恒 张彩侠 王磊 范吉利 苗荣荣 沈杨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治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病人发生肢体肿胀为结局指标,止血阀松解不规范、病人肢体摆放不正确、术后肢体锻炼指导不到位为3...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治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CI)术后肢体肿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病人发生肢体肿胀为结局指标,止血阀松解不规范、病人肢体摆放不正确、术后肢体锻炼指导不到位为3个过程指标,根据品管圈联合PDCA循环法,以2019年10-12月行TCI术病人84例为对照组,2020年1-3月行TCI术病人80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病人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及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自2020年1月实施预防TCI术后肢体肿胀策略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肢体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无肿胀率(18.8%)高于对照组(3.6%),轻度肿胀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54.8%);术后2、4、8及24 h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找到TCI术后肢体肿胀质控存在的3个关键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整改,能够进一步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 肢体肿胀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彭东 魏冬 +1 位作者 高旭 余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3-8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它...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脏负荷,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和提高血压水平。本文就几个方面探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樊晖晖 张磊 +1 位作者 李宇 王运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6...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每组60例。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用药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及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治疗后的LVEF、SV、6MW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缬沙坦组治疗后,LVEDD、NT-BNP、cTnI明显低于治疗前及缬沙坦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ADRs发生率为13.33%,与缬沙坦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缓解心肌损伤的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ADR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心力衰竭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农村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婉茹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针对农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出院患者设计健康教育模式并验证其实践效果,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改变健康教育方法重新设计针对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于太和县人... 目的针对农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出院患者设计健康教育模式并验证其实践效果,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改变健康教育方法重新设计针对农村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并诊断为冠心病的农村出院患者97例为实验组,采用重新设计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另选取101例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及自我管理的达标人数。结果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在出院3、6、12个月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自我管理达标人数在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时,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农村冠心病出院患者设计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冠心病患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下载PDF
急性心梗后心功能预后与血尿酸及肌酸肌酶同工酶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超勇 邹华伟 高鹏芝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0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心功能预后与血尿酸(SUA)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科室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别对患者进行SUA及CK-MB检测,评估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心功能预后与血尿酸(SUA)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科室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别对患者进行SUA及CK-MB检测,评估患者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根据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症分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心肌梗死患者的CK-MB峰值水平较其他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出现峰值的时间更早;不同心功能Killip分级的患者SUA值与CK-MB峰值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分级越高的患者,SUA值与CK-MB峰值越高;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SUA值与CK-MB峰值较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患者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UA值与CK-MB峰值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s、LVEDd、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以通过SUA及CK-MB值间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尿酸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薄晓红 范吉利 岳景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再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再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应用血小板GPIIb/IIIa受体阻滞药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再行常规PCI术;试验组在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应用替洛非班(10μg·kg-1),而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20 mg),再行常规PCI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节点、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心功能、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对照组和试验组PCI术后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的比例分别为93.18%(41例/44例)和97.50%(39例/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为24.64±6.69和20.05±3.20,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等于3级比例分别为68.18%(30例/44例)和90.00%(36例/40例),术后2 h的ST段回落率分别为86.36%(38例/44例)和92.50%(37例/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3例,出血事件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2%(10例/44例);试验组出现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3例,出血事件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例/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替罗非班比较,冠状动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进一步改善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减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