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随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李帅锋 郎学东 徐崇华 王发忠 钟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2-2062,共11页
为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选取6块60m×60m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各样地分别选择重要值前10位的物种进行取样,通过测定不同样地主要物种的NSC及其组分和样地环境因素,分... 为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选取6块60m×60m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各样地分别选择重要值前10位的物种进行取样,通过测定不同样地主要物种的NSC及其组分和样地环境因素,分析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中总体淀粉、可溶性糖、NSC含量分别为13.91%、3.31%、17.21%,淀粉和NSC含量在各器官中排序依次为根>干>枝>叶,而可溶性糖含量排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可溶性糖、NSC含量变异最大值分别为叶片19.09%、干15.32%和根16.30%。(2)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仅与凋落物厚度、土壤pH及速效钾、全钾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但茶梨与红椎中淀粉含量与土壤有效磷或全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茶梨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红椎根中可溶性糖含量与pH值、枝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钾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短刺椎各器官中淀粉含量与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则与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坡度、全钾含量、凋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海拔高度、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影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总体可溶性糖含量,而其淀粉含量则主要受pH值影响。研究发现,季风常绿阔叶林NSC受环境因子影响,但不同NSC组分的环境影响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可溶性糖 淀粉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普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发忠 徐崇华 李智宏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156-162,共7页
为掌握普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状况,了解普洱国家公园建设及其人为干扰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14—2015年,实施了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开展了植被、野生植物、兽类、鸟类、两栖类、环境要素、外来入侵物种等生物多样性监测研... 为掌握普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状况,了解普洱国家公园建设及其人为干扰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14—2015年,实施了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开展了植被、野生植物、兽类、鸟类、两栖类、环境要素、外来入侵物种等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取得了初步监测成果,建立了长效的科研监测网络与体系,提高了公园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监测体系 植被 野生植物 野生动物 环境要素 外来入侵物种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莎 徐崇华 《绿色科技》 2017年第6期139-139,142,共2页
指出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其动态变化反映了植物体内的碳收支状况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的意义,最新进展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森林... 指出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其动态变化反映了植物体内的碳收支状况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研究的意义,最新进展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森林生态系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植物适应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 季节性变化 个体发育 环境条件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李帅锋 徐崇华 郎学东 黄小波 钟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5-782,共8页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林下层最低,为0.76,而淀粉浓度则在各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层的可溶性糖均主要分配在叶片中,淀粉和NSC主要分配在根中.亚冠层中叶片和树干的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林冠层和林下层,枝和根的可溶性糖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叶片的淀粉浓度则随林层高度降低而增加,但根淀粉浓度则是在林下层最低,为10.7%,枝和树干的淀粉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差异;叶片NSC浓度为林冠层(10.7%)显著低于亚冠层(12.3%)和林下层(12.0%),但根的NSC浓度在林下层中最低,为14.2%;林下层叶片、枝、树干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均最低,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低值出现在林冠层(0.79).3个林层NSC及其组分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溶性糖及可溶性糖淀粉比均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淀粉和NSC浓度则均在旱季中较高.不同林层NSC及其组分浓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高度树种碳利用策略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物种的共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林层 季节动态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