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种、移栽密度、钾肥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伯诚 赖小芳 +4 位作者 陈伟强 潘晓飚 黄善军 王健康 康鑫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20-24,共5页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 通过田间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对荸荠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钾肥用量>移栽密度;影响果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因素顺序为品种>移栽密度>钾肥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组合为荸荠品种台荠1号、移栽密度100 cm×100 cm、K_2O施用量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品种 移栽密度 钾肥 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
下载PDF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伯诚 赖小芳 +3 位作者 陈伟强 贝道正 王健康 康鑫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45,共5页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是一项荸荠栽培新技术,已在浙江荸荠产区推广应用,具体方法为:待移栽后的大田荸荠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1~5 cm处的基部割去母株地上部全部叶状茎,并收集转移到田外销毁。与常规栽培的不... 荸荠大田分蘖期割除母株技术是一项荸荠栽培新技术,已在浙江荸荠产区推广应用,具体方法为:待移栽后的大田荸荠母株平均分蘖苗达到6~7株时,用镰刀从土表下1~5 cm处的基部割去母株地上部全部叶状茎,并收集转移到田外销毁。与常规栽培的不割除母株相比,割除母株处理的荸荠秆枯病病秆率降低4.6~7.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减少2.2~3.9;无效分蘖减少2.3~7.5株·m^(-2),田间叶状茎生长较整齐;单位面积球茎数增加17.0~25.2粒·m^(-2),增产15.5%~20.9%。荸荠分蘖期割除母株是一项降低病原菌基数,减少秆枯病病菌感染,拓展球茎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操作简易而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割除母株技术 秆枯病 分蘖 产量
下载PDF
荸荠新品种大田生产性试验分析
3
作者 王健康 王伯诚 +1 位作者 沈掌雷 康鑫 《园艺与种苗》 CAS 2017年第8期25-28,共4页
通过田间生产性大区对比试验,分析了4个荸荠品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台荠2号产量位居第1位,为35.02 t/hm^2,比对照店头荸荠增产21.1%;比对照芳林马蹄增产23.3%。其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较多、单果重重... 通过田间生产性大区对比试验,分析了4个荸荠品种的产量、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台荠2号产量位居第1位,为35.02 t/hm^2,比对照店头荸荠增产21.1%;比对照芳林马蹄增产23.3%。其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较多、单果重重,商品率、大果率较高,熟期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低,口感较甜、粉性、渣较多、少水,适宜配菜;中抗秆枯病,皮厚、耐贮藏性强,花心率低,综合表现优良。台荠1号产量为34.20 t/hm^2,位居参试品种的第2位。其表现为单位面积球茎数多、单果重较重,商品率、大果率较高,熟期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甘甜爽口、肉质脆嫩、少渣、水分较多,适宜生吃或配菜,中抗秆枯病、耐贮藏性强、花心率低,综合表现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品种 产量 植物学性状 生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