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丛彬 唐博 肖海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肩关节...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8±2.6)个月。手术时间1.0~2.5(1.5±0.6) h,术中出血量200~300(211.5±17.2)ml。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和克氏针固定位置满意,关节在位。13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4~6(4.2±1.3)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肩峰撞击综合征、肱骨头内翻等并发症;1例因肱骨头坏死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疗效:优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11/14。结论 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快速复位骨折、纠正内翻,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移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老年人
下载PDF
髌骨骨折修复:空心钉张力带及钢丝内固定的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航 肖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9089-9094,共6页
背景: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目的:评价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 背景: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目的:评价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对应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评估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明确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文献研究中结果显示,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后,骨折愈合良好,螺钉或钢丝松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可达90%以上。临床应用病例分析中结果显示,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达90%以上,与文献研究中的结果一致。表明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是理想可靠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髌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 空心钉 张力带 钢丝 克氏针股 四头肌 骨折移位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田海军 杨立利 +6 位作者 何志敏 陈宇 杨海松 黄平 张伟 缪锦浩 陈德玉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39-344,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髓核摘除术(lumber discectomy,LD)、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椎间盘突出伴有节段不稳的差异... 目的比较单纯髓核摘除术(lumber discectomy,LD)、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椎间盘突出伴有节段不稳的差异,进一步明确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椎间盘突出伴有节段不稳的患者10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LD组37例,PLF组31例,PLIF组34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腰椎生理曲度等影像学指标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等临床症状指标。同时,比较2个融合手术组的融合率。结果 PLIF组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的恢复与维持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椎间孔面积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LIF组融合率高于PL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腰痛VAS评分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发现PLIF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有逐渐优于其他组的趋势。结论与其他2种手术方式相比,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椎间盘突出伴有节段不稳时能更好的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关节不稳定性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航 薛锋 +2 位作者 单连成 徐雪荣 张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38例(45足)用空心钉治疗,37例(45足)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对两种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38例(45足)用空心钉治疗,37例(45足)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对两种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7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10.32±2.18)个月。空心钉组优良率为93.33%,钢板组优良率为91.1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钢板组比较,空心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缩短或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Gissane角、跟骨距骨宽度和踝关节活动范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复位后再塌陷及骨折端再移位,手术简便、手术创伤小,是治疗跟骨骨折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晓雪 薛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9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情况及疗效。...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4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9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情况及疗效。结果PFNA组术中平均手术时间90min,平均出血量180ml,与DH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20min(P<0.01),平均出血量420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PFNA优良率为96.15%,较DHS组(78.95%)明显提高。DHS组随访结束时,3例出现髋内翻,2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而PFNA组未发现此类并发症。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予PFNA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忠胜 朱海明 +2 位作者 何志敏 肖海军 薛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的降低或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Pilon骨折 微创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一飞 薛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外侧扩大L形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跟骨闭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外侧扩大L形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14.29±2.1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足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个月,观察组的跟骨长度和高度、B?hler角、Gissane角、踝与后足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跟骨宽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踝与后足对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外翻和内翻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疗效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微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住院时间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跟骨骨折 微型钢板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海市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调查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力 阎作勤 +8 位作者 王秀会 程黎明 侯立军 孙玉强 姜晓幸 王秋根 陈文钧 肖海军 陆伟荣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现状,推动创伤急救体系与国际接轨。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焦点讨论、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了解14所医疗机构中创伤院内急救的行政建制、院内创伤急救医师队伍的设置和培训水平等情...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现状,推动创伤急救体系与国际接轨。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焦点讨论、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了解14所医疗机构中创伤院内急救的行政建制、院内创伤急救医师队伍的设置和培训水平等情况,比较创伤急救病人院内诊治模式对多发伤救治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目前上海各医疗机构的急救病人院内创伤诊治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为创伤中心制,有5所;第二种模式为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和/或急救中心全科医师制,有9所。第一种模式在创伤专用急救设施、急诊检查与手术室配置相对比较完善,且在创伤患者分级评分、创伤专业团队规范化业务培训优于第二种模式;两种模式创伤急救医师的学历构成、职称结构、专业结构配置和专科背景无显著差异;两种模式在建立院内创伤数据库方面都不够完善,难以为创伤急救质量的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结论 :目前上海市多数医院仍然采取急诊科首诊负责制或急救中心全科医师制,创伤中心制的医疗机构在创伤患者的急救方面具有管理模式上的优势,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尽早成立创伤中心,加强创伤急救人才队伍的规范培训、从全市层面建立创伤数据库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院内诊治模式 规范培训 创伤数据库
下载PDF
异位骨化的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江 肖海军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2期3808-3811,共4页
异位骨化是一种软组织内的病理性骨生成,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功能丧失。异位骨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创伤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烧伤、创伤、关节成形术及其他手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围术期使用的药物等。但是,确切的机制仍未阐明。有假... 异位骨化是一种软组织内的病理性骨生成,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功能丧失。异位骨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创伤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烧伤、创伤、关节成形术及其他手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围术期使用的药物等。但是,确切的机制仍未阐明。有假说认为,局部或全身因素失衡诱导的造骨原始细胞在HO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常用的治疗异位骨化的方法有非甾体类药物、双磷酸盐、辐射治疗、手术切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江 肖海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病症。目前研究表明,键盘操作可增加腕管内压力;腕骨间横向韧带连接横向排列的腕骨,在维持腕骨弓稳定性方面起主要作用;滑膜下结缔组织损伤可能是腕管综合征病因之一,腕横韧带重建有...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病症。目前研究表明,键盘操作可增加腕管内压力;腕骨间横向韧带连接横向排列的腕骨,在维持腕骨弓稳定性方面起主要作用;滑膜下结缔组织损伤可能是腕管综合征病因之一,腕横韧带重建有助于腕管综合征治疗;构建包括腕骨、尺桡骨末端、掌骨近端、骨间韧带、腕横韧带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为腕骨间关节接触应力和接触位置变化研究提供帮助。该文就腕管综合征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生物力学 正中神经
下载PDF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一飞 薛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0-73,77,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切开复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后踝骨折101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56例闭合复位和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为45例切开复位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切开复位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后踝骨折101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56例闭合复位和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为45例切开复位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踝关节稳定,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和X线测量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踝关节功能的疼痛,活动范围和总分明显短于或者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闭合性复位和空心钉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影响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关节功能 空心钉 闭合性复位
下载PDF
肾动脉栓塞术联合肾上腺色腙片对急性肾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峰 顾豫飞 张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联合肾上腺色腙片对急性肾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肾出血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31...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联合肾上腺色腙片对急性肾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肾出血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31例。单一治疗组患者使用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肾动脉栓塞术联合肾上腺色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和IL-22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单一治疗组,心率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肌酐、24 h尿蛋白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PT、APTT长于单一治疗组,FIB、TNF-α、IL-1和IL-22水平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7%(30/31),高于单一治疗组的76.67%(23/30);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单一治疗组的20.00%(6/3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栓塞术联合肾上腺色腙片治疗急性肾出血,患者的肾功能提高,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调节,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出血 肾动脉栓塞术 肾上腺色腙片 肾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航 肖海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外伤患者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外伤患者104例,按照受伤类型分为单纯脑外伤组(41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28例)和单纯四肢骨折组(35例)。根据骨折是否异... 目的观察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外伤患者异位骨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外伤患者104例,按照受伤类型分为单纯脑外伤组(41例),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28例)和单纯四肢骨折组(35例)。根据骨折是否异位骨化分为异位骨化组(12例)和非异位骨化组(92例)。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水平的变化,与是否骨化之间的关系,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两指标在诊断异位骨化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外伤组(P <0. 01),而单纯四肢骨折组骨硬化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P <0. 01),骨硬化蛋白水平异位骨化组明显低于无异位骨化组(P <0. 01),3 d、15 d和30 d间比较,15 d水平最高(P <0. 01);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明显低于单纯脑外伤组(P <0. 01),而单纯四肢骨折组明显低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P <0. 01),骨形成蛋白-4异位骨化组明显高于无异位骨化组(P <0. 01),在3 d、15 d和30 d间比较,15 d水平最高(P <0. 01)。伤后15 d血清骨硬化蛋白与骨形成蛋白-4之间呈负相关(r=-0. 509,P <0. 01)。伤后15 d骨硬化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179. 49 ng/L,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0. 20%,AUC为0. 976;骨形成蛋白的最佳截距为273. 69 ng/L,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 91%,AUC为0. 998。两指标在诊断骨异位骨化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硬化蛋白和骨形成蛋白-4在诊断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骨硬化蛋白 骨形成蛋白-4 外伤 骨折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附26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雪 薛峰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0期95-96,共2页
目的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29侧,平均年龄61岁。AO/ASIF骨折分型:C1型8侧;C2型13侧;C3型8侧。26侧采用... 目的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6例29侧,平均年龄61岁。AO/ASIF骨折分型:C1型8侧;C2型13侧;C3型8侧。26侧采用掌侧入路,3侧采用背侧入路;10侧进行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10~45个月,平均2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侧,良15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89.69%。伤口延迟愈合及浅表感染3侧,术后正中神经压迫症状2侧。结论对于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LCP可以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海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0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14月,平均4.1月,其中45例经切开复位行微型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30例为...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因掌骨干骨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2~14月,平均4.1月,其中45例经切开复位行微型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术,30例为经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行克氏针固定术,以TAM评分为评价标准,并记录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2±1.6)周,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7.9±1.4)周。克氏针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微型钢板组(P<0.05)。微型钢板组优良率为92.0%,克氏针固定组优良率为70.0%。克氏针组的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发生率为6.7%,而微型钢板组的发生率为0,两组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上明显优于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掌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一飞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8例,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8例,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1例,良17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7.2%。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关键是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内固定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microRNA-650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
17
作者 霍守俊 薛锋 +4 位作者 孔凡志 李芳 单远州 周联明 张学利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650(miR-65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miR-650在胃癌组织标本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microRNA-650(miR-65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miR-650在胃癌组织标本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胃癌细胞株转染miR-650模拟剂以及miR-650抑制剂-LNA寡核苷酸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LC-MS/MS系统定量分析筛选miR-650靶蛋白,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miR-650靶蛋白RGS7的表达水平。采用裸鼠异种移植模型验证miR-650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抑制剂的生物疗效。结果:胃癌细胞株KATO III、NUGC4及SGC-7901高表达miR-650,而NCI-N87及MKN-45仅微量表达miR-650。在转染miR-650抑制剂-LNA寡核苷酸后胃癌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下降,凋亡水平显著上升。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7(regulator of G-protein signaling-7,RGS7)是miR-650下游靶点之一,靶蛋白RGS7表达水平与miR-65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iR-650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生长。结论:胃癌细胞株中miR-650的高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转移并抑制其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靶蛋白RGS7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凋亡 增殖 MicroRNA-650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7
下载PDF
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鞠金勇 肖海军 +1 位作者 石伟哲 喻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43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用锁定钢板固定,后踝用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43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用锁定钢板固定,后踝用2~3枚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螺钉固定,固定三踝稳定踝关节,检查并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等。术毕外旋应力位透视,43例患者下胫腓联合间隙均〈5 mm,提示下胫腓联合稳定,故均未固定下胫腓联合。距骨前后平移试验阴性,提示踝关节稳定。定期随访,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对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4(16.0±0.5)个月,切口愈合时间8~15(12.3±1.4)d,全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4.7±0.5)个月;Baird-Jackson踝功能评分84~98(96.4±5.6)分,其中优34例(79.1%),良5例(11.6%),可4例(9.3%),优良率达90.7%。结论切开复位及修复损伤韧带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能够稳定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后踝固定 韧带修复
下载PDF
钢丝张力带与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晓燕 王一飞 +1 位作者 何志敏 薛锋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比较钢丝张力带与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缆张力带组(A组,34例)和钢丝张力带组(B组,34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 目的比较钢丝张力带与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缆张力带组(A组,34例)和钢丝张力带组(B组,34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首次锻炼时间明显缩短[(88.16±24.43)d vs.(94.63±19.82)d,(7.62±1.47)d vs.(9.36±2.60)d,t=2.09,3.40,P<0.05];A组、B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32/34)和88.2%(30/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05),但A组髌骨骨折功能评分高于B组[(27.47±1.44)分vs.(25.73±1.92)分,t=4.23,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9%(2/34)低于B组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结论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术后膝关节活动早、并发症少,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钢丝 钢缆 内固定 张力带
下载PDF
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吕波 薛锋 +4 位作者 唐果 潘明芒 罗华 王永健 肖海军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骨科下肢骨折住院患者住院病历,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3 1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吸烟、饮酒)、临床诊断、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数据。依据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计算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对下肢DVT形成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骨折后DVT发生率为5.17%,DVT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部位为股骨髁间髁上骨折(21.88%)、股骨干骨折(19.55%)和股骨转子间骨折(11.46%)。血栓组患者年龄为(62.68±15.16)岁,显著大于非血栓组[(51.75±17.25)岁,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骨折部位对下肢DVT形成会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后DVT发生率存在差异,对DVT高发生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应加强DVT预防。高龄、骨折部位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骨折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