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U的新媒体语义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刘恋 《信息技术》 2024年第9期147-151,160,共6页
传统情感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词典的质量和特征提取,这极大限制了媒体情感语义的正确表达。直至有了深度学习,才使新媒体语义分析得以进步。文中构建了基于GRU的新媒体语义快速分析模型,且针对相关模型进行数据训练,并将其应用于... 传统情感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词典的质量和特征提取,这极大限制了媒体情感语义的正确表达。直至有了深度学习,才使新媒体语义分析得以进步。文中构建了基于GRU的新媒体语义快速分析模型,且针对相关模型进行数据训练,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案列。经与传统模型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较SVM、LSTM模型而言,GRU模型分析能力更强,分类准确率更高,高达0.909;GRU模型情感极性判断能力更佳,但在中性词的判断上略有欠缺;GRU模型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深度学习 GRU 语义分析 情感
下载PDF
盲目与洞见——浅析雷蒙德·卡佛《大教堂》的极简主义风格 被引量:5
2
作者 孔锐才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1-13,共3页
《大教堂》完整地体现了雷蒙德·卡佛的艺术理念。文本通过重点分析《大教堂》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构建两方面考察卡佛的小说构思,进而探索这两方面彼此互动所产生的共鸣效应。这种解读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极简主义小说的艺术特... 《大教堂》完整地体现了雷蒙德·卡佛的艺术理念。文本通过重点分析《大教堂》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构建两方面考察卡佛的小说构思,进而探索这两方面彼此互动所产生的共鸣效应。这种解读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极简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更有助于重新反思极简主义思潮的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德·卡佛 《大教堂》 极简主义 德里达
下载PDF
《黑玫瑰对黑玫瑰》的空间绘测与戏拟——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呈现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孔锐才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本文以香港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个案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存在的两种空间属性:一种是后现代手法的戏拟性的空间,它标志着香港类型电影空间表达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另外一种是对此时此地的陌生性空间的绘量与把握,这种... 本文以香港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个案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存在的两种空间属性:一种是后现代手法的戏拟性的空间,它标志着香港类型电影空间表达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另外一种是对此时此地的陌生性空间的绘量与把握,这种空间既意味着影像在元语言的层面上拒绝类型化,也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类型电影对空间表达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和试探性。对两种空间的探讨为我们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对事件的呈现及该呈现方式与电影的类型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原创性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类型电影 后现代
下载PDF
绝对性体验与世俗性悖论——论卡夫卡作品的肯定色彩
4
作者 孔锐才 《武陵学刊》 201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绝对性是卡夫卡现代性体验和文本实践的方式,它为我们重新发现卡夫卡文本的肯定性力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阐释视角。绝对性的维度决定着卡夫卡的生活实践,并大于其书写实践的全部;它不仅照亮了卡夫卡书写的隐秘起源,也见证了其犹太性的内... 绝对性是卡夫卡现代性体验和文本实践的方式,它为我们重新发现卡夫卡文本的肯定性力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阐释视角。绝对性的维度决定着卡夫卡的生活实践,并大于其书写实践的全部;它不仅照亮了卡夫卡书写的隐秘起源,也见证了其犹太性的内部变异。绝对性解释了卡夫卡作品中世俗性悖论产生的原因,从而将卡夫卡的解读从流行的文化政治阐释中脱离开来。卡夫卡文本中的绝对性维度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批判现代性,在表面的荒诞性中呈现出背后深层的肯定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绝对性 犹太性 肯定性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的空间绘测与戏拟——以《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例
5
作者 孔锐才 《艺苑》 2013年第3期62-65,共4页
本文以香港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个案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存在的两种空间属性:一种是后现代手法的戏拟性的空间,它标志着香港类型电影空间表达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另外一种是对此时此地的陌生性空间的绘量与把握,这种... 本文以香港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为个案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中存在的两种空间属性:一种是后现代手法的戏拟性的空间,它标志着香港类型电影空间表达的形式化和规范化;另外一种是对此时此地的陌生性空间的绘量与把握,这种空间既意味着影响在元语言的层面上拒绝类型化,也意味着90年代类型电影对空间表达存在的一定开放性和试探性。对两种空间的探讨为我们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对事件的呈现与电影的类型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原创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类型电影 后现代
下载PDF
“后戏剧剧场”与后现代哲学——初探《后戏剧剧场》理论构建基础 被引量:12
6
作者 孔锐才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1,共8页
"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 "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后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后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原文传递
关系美学:关系的狂欢或美学的保守? 被引量:2
7
作者 孔锐才 《东方艺术》 2014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关系美学”在尼古拉斯·鲍里奥德Nicolas Bourriaud)1997年的同名著作《关系美学》中提出,之后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我们对关系美学的一些操作方法并不陌生.在名目众多的展览中,不管是否贴着“关系美学”的标签,都... “关系美学”在尼古拉斯·鲍里奥德Nicolas Bourriaud)1997年的同名著作《关系美学》中提出,之后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我们对关系美学的一些操作方法并不陌生.在名目众多的展览中,不管是否贴着“关系美学”的标签,都或多或少打着这个概念的印记.这个宽松的概念可以贴在近年几乎所有群体参与的集体性工程上,数百个艺术家组成的帐篷营地,数千人参与的DV计划,整个地区的口述史运动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关系美学”的回响.在国际资本流动越加频繁的今天,关系美学为多国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事实上,宽泛意义上的关系美学不仅仅限于美学,而是笼盖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最潮的文化活动和哲学话题.这些话题闪烁着各种与群体政治有关的词语,其中有“全球化”“跨国资本”“服务行业”“通讯”“知识”“移民”“种族…社区”“城市改建”“贫民窟”“部落”“城中村”“集体记忆”“身份”“记忆”“遗忘”“互联网”“底层”“差异”“口述史”“N人群体计划”“身体”“空间”“互动”“交流”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保守 狂欢 国际资本流动 哲学话题 集体记忆 “城中村” 操作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