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食性鱼类对浅水水体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的影响:微综述 被引量:8
1
作者 梅雪英 Vladimir Razlutskij +4 位作者 Lars G.Rudstam Erik Jeppesen 唐雅丽 张修峰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4,共8页
浅水水体存在着强烈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耦合的结果决定着水生态系统关键特征.在缺少大型水生植物的浅水系统中,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是底栖-浮游生境耦合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但该过程受到杂食性鱼类的影响... 浅水水体存在着强烈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耦合的结果决定着水生态系统关键特征.在缺少大型水生植物的浅水系统中,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是底栖-浮游生境耦合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但该过程受到杂食性鱼类的影响.本文以浅水水体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为切入点,综述了杂食性鱼类对浅水水体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一般而言,杂食性鱼类有利于提高水层营养盐浓度,促进浮游藻类生长,降低水体透明度,不利于底栖藻类竞争,从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但不同种类的杂食性鱼类(如底栖杂食性鱼类、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偏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以及小型杂食性鱼类)因食性差异,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的影响机理不同,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各异;即便同一种杂食性鱼类也可因发育阶段不同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全球变暖以及富营养化等多重因子胁迫下杂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结构中的比例上升,因此,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复杂,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浮游生境耦合 杂食性鱼类 浅水水体 浮游藻类 底栖藻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郭诗君 王小军 +7 位作者 韩品磊 郑保海 蒋叶青 郭坤 韩雪梅 李百炼 高肖飞 李玉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各位点营养状态指数(TSI)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水体Chl.a浓度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极高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营养盐和Chl.a浓度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入库区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浓度,汉江库区具有最高的Chl.a浓度,源头污染源控制和监测仍然是丹江口水库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同位点Chl.a浓度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汉江入库和大坝区Chl.a浓度分别受到硝态氮和p H的影响,而出水口大坝位点主要受到了水深、水温和氨氮的影响.丹江入库区Chl.a浓度受到了水深、氨氮、总磷和水温的影响,但丹江库区表现出了与其他生态区较大的区别,其Chl.a浓度主要受到水深和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因此,对丹江口水库各位点的管理,应该分不同生态区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的生态调度提供基础生态数据支持,为完善水库水源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叶绿素A 影响因子 偏Mantel分析 营养状态指数
下载PDF
枝角类亚化石揭示的湖北太白湖过去百余年环境演变
3
作者 林涌权 董旭辉 +3 位作者 廖粤军 李燕 羊向东 Jeppesen Erik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2-1383,共12页
近百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经历了气候变化及日益增强的人类扰动,造成了普遍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动力条件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状态转变,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退化.枝角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生物,敏感地响应于湖泊及其流域的环境变... 近百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经历了气候变化及日益增强的人类扰动,造成了普遍的湖泊富营养化、水动力条件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状态转变,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明显退化.枝角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生物,敏感地响应于湖泊及其流域的环境变化,但目前对亚热带湖泊中的枝角类亚化石的环境指示意义,与其它古生态指标如硅藻、摇蚊等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尚未明确.因此,本文以浅水湖泊太白湖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基于沉积岩芯中枝角类群落过去百年来的期演化序列,重建了近百年来太白湖的历史环境演变过程及机制.对比硅藻及摇蚊的群落演化特征,探讨了多门类古生态指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本文重点讨论了枝角类对湖泊鱼类产量指示意义及利用枝角类亚化石来重建历史环境的应用前景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湖 枝角类 环境变化 古生态 状态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