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离子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价值对比分析
1
作者 刘云霞 张永丽 刘小庆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当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接受交叉配血试验后输血治疗的1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法、抗... 目的研究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当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的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接受交叉配血试验后输血治疗的1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两种方法的配血时间、检测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测情况。结果低离子凝聚胺法的配血时间短于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主侧阳性率为4.52%(9/199)、次侧阳性率为6.03%(12/199)、总阳性率为10.55%(21/199),均高于低离子凝聚胺法的0.50%(1/199)、2.01%(4/199)、2.51%(5/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5、4.168、10.534,P均<0.05);两种检测方法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离子凝聚胺法的配血时间较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两种方式各具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 低离子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
下载PDF
低浓度二硫苏糖醇处理红细胞消除抗CD38单抗对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的干扰--附2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检测结果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丽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采用较低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消除抗CD38单抗对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包括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的干扰,同时保留其他红细胞系统抗原,确保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的安全性... 目的采用较低浓度二硫苏糖醇(DTT)处理红细胞,消除抗CD38单抗对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包括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的干扰,同时保留其他红细胞系统抗原,确保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报告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MM患者,对使用抗CD38单抗的MM患者进行常规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包括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交叉配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发现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抗体无法鉴定时,进一步采用木瓜酶二步法进行抗体筛查;采用不同浓度DTT处理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直至找到可消除抗CD38单抗干扰的最低浓度;使用此浓度DTT处理不规则抗体筛选细胞和献血员红细胞,用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例患者的血浆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献血员红细胞全部呈现阳性反应,说明抗CD38单抗可干扰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结果。当使用不同浓度DTT对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献血员红细胞进行处理后,2例患者的血浆与红细胞反应结果均为阴性,采用浓度为0.005 mol/L与0.200 mol/L的DTT处理所得反应结果一致。结论对于曾进行抗CD38单抗治疗而导致配血困难的MM患者,采用0.005 mol/L DTT既能消除抗CD38单抗的干扰,又能有效保留其他红细胞系统抗原,保证了输血前相容性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低浓度二硫苏糖醇
下载PDF
成分血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刘云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成分血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于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成分血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于南通市如东县人民医院输血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合理化成分输血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69.77%)(P=0.01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P=0.024)。结论:成分血输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及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成分血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