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纹枯病的重发原因及其综防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宏 丁旭 《上海农业科技》 1994年第2期30-30,共1页
为缓解我市缺粮矛盾,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近年来全市推广“二旱一水、二年五熟、粮棉轮作、用养结合”(即麦+蚕豆或麦、蚕豆/玉米/后季晚稻——麦+蚕豆或麦、蚕豆/棉花)耕作栽培体系。玉米是“二旱一水... 为缓解我市缺粮矛盾,适当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近年来全市推广“二旱一水、二年五熟、粮棉轮作、用养结合”(即麦+蚕豆或麦、蚕豆/玉米/后季晚稻——麦+蚕豆或麦、蚕豆/棉花)耕作栽培体系。玉米是“二旱一水”耕作制度中的主体粮食作物之一,纹枯病是玉米主要病害,该病始见于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危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两旱一水”耕作制病虫发生规律初探
2
作者 张志宽 邵晓泉 +3 位作者 丁旭 李明光 马宏 王学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5-26,共2页
“两旱一水”耕作制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优良耕作制度,是“八五”期间江苏沿江农区的推广项目.耕作制度的改变势必引起病虫的演变.为探讨“两旱一水”耕作制度下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制定综防配套技术,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耕作制... “两旱一水”耕作制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优良耕作制度,是“八五”期间江苏沿江农区的推广项目.耕作制度的改变势必引起病虫的演变.为探讨“两旱一水”耕作制度下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制定综防配套技术,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耕作制下病虫发生演变规律.一、我市病虫发生演变过程回顾我市30多年病虫发生演变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65年前):耕作制度与作物布局的特点是,以旱粮、杂谷为主体,水稻面积仅占秋粮的16.2%,玉米占43%,以迟熟夏玉米为主.棉花面积30万亩,以直播纯作麦套棉为主.粮棉病虫种类不多,水稻以三化螟、稻苞虫为主,棉田主要是红铃虫、棉蚜及部分地区的象鼻虫.第二时期(1966~1978年):耕作制度及作物布局的特点是:(1)旱改水,且早中晚稻并存,水稻面积占秋粮面积的27.06~71.85%;(2)玉米夏改春,品种以晚熟大金黄为主:(3)绿肥扩大到28~35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田 水田 耕作制度 病害 虫害
下载PDF
生态环境对玉米螟种群数量的影响
3
作者 邵晓泉 张志宽 王学平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42,共2页
玉米螟食性很杂,能为害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但在田间玉米、棉花并存时趋食玉米。因此,玉米、棉花的分布面积,发育阶段,品种特征及生长状况的改变都会引起其种群数量的变动。
关键词 玉米螟 种群数量 生态环境 玉米
下载PDF
后季晚稻病虫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
4
作者 丁旭 张志宽 马宏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3-23,共1页
'两旱一水'耕作制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是江苏省'八五'期间的推广项目。这种耕作制,其主体粮食作物是后季晚稻。因此探讨后季晚稻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并形成相适应的综防配套技术,对完善、推广这种耕作制,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 晚稻 病虫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夏玉米抽雄后玉米螟防治对策
5
作者 王学平 张志宽 王晓峰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夏玉米 抽雄后 玉米螟 杀虫剂 药效试验 防治适期
下载PDF
长江下游棉区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
6
作者 李明光 王学平 +3 位作者 宋汝国 刘萍 夏新华 许金刚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3期45-46,共2页
高压汞灯是北方棉区综合治理棉铃虫的一项有效措施。江苏如皋市于1995年引进使用高压汞灯250盏,覆盖棉田0.1万公顷。1996年使用高压汞灯1774盏,累计应用1.522万公顷,其中棉铃虫二代使用1370盏,面积0.3896万公顷;三代使用1661盏,面积0.5... 高压汞灯是北方棉区综合治理棉铃虫的一项有效措施。江苏如皋市于1995年引进使用高压汞灯250盏,覆盖棉田0.1万公顷。1996年使用高压汞灯1774盏,累计应用1.522万公顷,其中棉铃虫二代使用1370盏,面积0.3896万公顷;三代使用1661盏,面积0.5229万公顷;四代使用1774盏,面积0.6095万公顷。经连续两年使用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汞灯 诱杀 长江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