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结合昆虫绝育技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小英 吴瑜 +2 位作者 张东京 洪晓月 奚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菌型(wAlbA、wAlbB和wPip)的白纹伊蚊HC蚊株,应用昆虫不相容技术结合昆虫绝育技术(IIT-SIT),在选定的2个试验现场进行持续释放大规模生产的HC雄蚊,以压制目标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研究结果显示:在2个试验现场基本清除白纹伊蚊的种群,证明IIT-SIT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蚊媒控制工具,应用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控制切实可行,给蚊虫防控提供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绝育技术 昆虫不相容技术 沃尔巴克氏体 白纹伊蚊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不育蚊在登革热高风险社区的现场应用
2
作者 龚君淘 梁自勉 +3 位作者 韦迎阳 游建文 江文锋 奚志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测试释放携带人工转染wPip及自然感染wAlbA和wAlbB沃尔巴克氏体菌株的白纹伊蚊PAB蚊系雄蚊对登革热潜在高风险(高蚊媒密度、高人口密度、高植被覆盖率)社区蚊媒种群的控制效果,为沃尔巴克氏体蚊在我国登革热Ⅰ类风险防控区域的现场... 目的测试释放携带人工转染wPip及自然感染wAlbA和wAlbB沃尔巴克氏体菌株的白纹伊蚊PAB蚊系雄蚊对登革热潜在高风险(高蚊媒密度、高人口密度、高植被覆盖率)社区蚊媒种群的控制效果,为沃尔巴克氏体蚊在我国登革热Ⅰ类风险防控区域的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7月15日-11月8日,每周2次向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金沙新城控制区域内释放足量人工大规模饲养的PAB白纹伊蚊雄蚊,同步使用成蚊诱捕器(BG-Trap)和诱蚊诱卵器监测释放区域内白纹伊蚊密度动态,并与对照区域内同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评价PAB雄蚊在释放区域内对白纹伊蚊的种群压制效果;采用双侧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释放区和对照区的成蚊诱捕密度、幼虫平均孵化数差异。结果随着连续17周内的16次PAB雄蚊的释放,释放区内蚊媒种群密度大幅下降:成蚊诱捕密度最多下降93.67%,平均下降71.62%;幼蚊密度最多下降89.45%,平均下降77.15%。结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PAB白纹伊蚊雄蚊在登革热潜在高风险社区可有效持续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大大降低登革热本地流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种群压制 白纹伊蚊 登革热 高风险社区
原文传递
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压制阻断蚊媒病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翠 奚志勇 胡志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在过去的30年间,蚊类已成为传播登革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目前还没有可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正面临着昆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发展一种新型的蚊媒控制技术。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能够诱导宿主... 在过去的30年间,蚊类已成为传播登革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媒介,目前还没有可靠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正面临着昆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发展一种新型的蚊媒控制技术。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能够诱导宿主产生胞质不相容性,并引起宿主对病原体的抗性,使得利用沃尔巴克氏体进行种群压制或区域性根除传病蚊媒成为可能。该文通过检索和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从沃尔巴克氏体的种群压制原理、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了解利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压制阻断蚊媒病传播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蚊媒 种群压制
原文传递
温湿度对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翠 奚志勇 胡志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寻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最佳温湿度和简便有效的蚊卵储存方法,为大规模生产节约成本。方法在湿度为30%~35%,温度为21、27和33℃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三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简称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在温度为27... 目的探寻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最佳温湿度和简便有效的蚊卵储存方法,为大规模生产节约成本。方法在湿度为30%~35%,温度为21、27和33℃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三重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白纹伊蚊(简称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在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30%~35%、15%~20%和0%~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HC蚊产卵后7和14 d的卵孵化率;最后测试盖上保鲜膜,保持温度为27℃,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的条件下,HC蚊在产卵后7、14、21、28、35、42、49和56 d的孵化率。结果温度在21、27和33℃的条件下,蚊卵孵化率无明显降低;在产卵纸相对湿度为0%~5%的条件下,孵化率在14 d时有明显降低。把卵放在一次性杯子里,温度27℃,盖上保鲜膜,保持产卵纸相对湿度为15%~20%,白纹伊蚊卵孵化率在35 d时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温度27℃,产卵纸相对湿度15%~20%,能够维持HC蚊卵在1个月内孵化率不降低,此方法可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储存白纹伊蚊卵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温度 湿度 卵孵化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