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横断面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爱华 邢庆华 高德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7期2721-2723,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8月20日0~24时期间所有住院患者,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实查住院患者1101例,...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8月20日0~24时期间所有住院患者,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结果实查住院患者1101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3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91%、例次现患率3.00%;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25.00%、神经外科11.32%;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下呼吸道16例次,占48.48%;泌尿道、手术切口各4例次,各占12.12%。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28.88%,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64.88%。结论每年应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评价日常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横断面调查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爱华 高德朋 赛海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8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检测出所有MRSA、VRE、产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多重耐药菌菌株213...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检测出所有MRSA、VRE、产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监测.结果 共监测多重耐药菌菌株213株,占全部送检菌株的34.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耐药菌株多为产ESBLs的细菌,综合ICU感染率最高,≥60岁、患有循环系统疾病、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手术、使用抗生素等是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目标性监测 易感因素
下载PDF
头孢唑林治疗塞孔迪沙门菌感染1例
3
作者 赛海芳 荣伟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7期459-459,共1页
塞孔迪沙门菌多存在于河水中,引起人体感染极为少见,2001年9月,我们从一患儿血液和大便中同时分离到了该菌.
关键词 头孢唑林 塞孔迪沙门菌
下载PDF
规范化精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质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车平杰 徐金美 +3 位作者 康洁 邢庆华 赛海芳 宋爱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规范化精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08年开展规范化精细管理的监测资料为观察组,包括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抗生素使用率、消毒液浓度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2007年... 目的 观察规范化精细管理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08年开展规范化精细管理的监测资料为观察组,包括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抗生素使用率、消毒液浓度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2007年的监测资料设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监测资料经过x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病率(χ^2=3.94,P<0.05)、漏报率(χ^2=4.09,P<0.05)、抗生素使用率(χ^2=20.51,P<0.01)均低于对照组,而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χ^2=3.89,P<0.05)、消毒液浓度合格率(χ^2=3.92,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χ^2=97.56,P<0.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规范化精细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其风险,提高了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规范化精细管理 质量
原文传递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康洁 徐金美 +2 位作者 车平杰 李彩萍 刘宏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菌监测效果。方法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控制1组化... 目的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菌监测效果。方法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控制1组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控制2组(均P<0.05),控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灭菌锅合格的情况下,用纸盒放置化学指示卡,可提高化学指示卡的变色合格率,达到规范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化学指示卡 灭菌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荣伟 赛海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33-1133,共1页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术前ECG检查正常。BP112/76mmHg,HR103次,min。于L2-3间隙... 患者,男,25岁,因车祸伤及右下肢而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骨折,伴骨盆骨折.拟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干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术前ECG检查正常。BP112/76mmHg,HR103次,min。于L2-3间隙穿刺置管,用2%利多卡因麻醉,效果佳。当髓内针固定后大约30min,正在为患者缝皮时,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心率增至140—155次/min,收缩压降至76—85mmHg,SpO2陡降为75%~84%,ECG示S-T段抬高,继而意识丧失且双侧瞳孔散大。此时怀疑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吸氧浓度分数为0.6,呼气末正压为0.8kPa。同时给予氢化考的松200mg.甘露醇250mL快速输注。回到骨科病房后给予适量白蛋白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低氧血症很快得到纠正。病人于第3天清醒.6d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脂肪栓塞综合征 右股骨干骨折 连续硬膜外麻醉 髓内针固定术 低分子右旋糖酐 ECG检查 2%利多卡因
下载PDF
综合ICU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
7
作者 宋爱华 高德朋 康洁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 探讨本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337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共监测33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0.86%,常见感染部位前... 目的 探讨本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的337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共监测33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0.86%,常见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59.09%、泌尿道感染18.18%、腹腔内组织感染8.59%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33% 住院时间≥7 d、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医院感染 目标检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统计分析及防护措施
8
作者 邢庆华 宋爱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9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高风险因素 防护措施
下载PDF
改良留置导尿法在预防尿道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福凤 于志红 +1 位作者 马玲秋 徐金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5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导尿法对预防尿道损伤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更合理的尿道损伤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36例需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导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于插入导尿管时...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导尿法对预防尿道损伤的效果,为临床寻找更合理的尿道损伤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36例需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导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于插入导尿管时、留置尿管期间、拔出导尿管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性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插入时、留置尿管期间、拔出尿管后及血尿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1,3.89,8.38,28.57;P〈0.05)。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漏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导尿法可以降低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插入术 尿道损伤 血性尿 预防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金美 车平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菌落数超标的原因,找出控制对策。方法检测出入口透析液、透析用水、A、B液,配制B液的容器及溶质的细菌菌落数;将查出原因前的监测资料56份列为对照组,采取措施后的监测资料50份列为实验组,比较2组...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菌落数超标的原因,找出控制对策。方法检测出入口透析液、透析用水、A、B液,配制B液的容器及溶质的细菌菌落数;将查出原因前的监测资料56份列为对照组,采取措施后的监测资料50份列为实验组,比较2组的污染情况。结果B液平均含菌量(1052±122)cfu/ml,配制B液的容器含菌量(845±318)cfu/ml,严重污染。对照组和实验组B液的平均含菌量分别为(968±515)cfu/ml和(146±32)cfu/ml,合格率分别为21%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浓缩B液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配制容器污染,未加盖密封保存,应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浓缩液 污染 监测 消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