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拿什么拯救你——海洋渔业资源
1
作者 董文涛 《河北渔业》 2014年第10期43-45,共3页
近年来,海鲜市场上以前老百姓不入眼的鱼虾都成了宝.以前像那些一寸长的小鱼、小虾基本上都卖给了貂场当饲料,或者干脆当肥料扔在地里。现在,这样的小鱼小虾价格也不低,比如今年的爬虾价格一直是每千克六七十元,没有多少人能吃得起。尽... 近年来,海鲜市场上以前老百姓不入眼的鱼虾都成了宝.以前像那些一寸长的小鱼、小虾基本上都卖给了貂场当饲料,或者干脆当肥料扔在地里。现在,这样的小鱼小虾价格也不低,比如今年的爬虾价格一直是每千克六七十元,没有多少人能吃得起。尽管谷雨节渔民们像以前一样的虔诚祈祷,但出海归来鱼虾满仓已经近乎是奢侈的愿望了,不少渔民因收入无法维持生计而转产或转行。那么,我们的大鱼大虾都去哪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资源 小鱼 鱼虾 小虾 价格 渔民 饲料 肥料
下载PDF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文涛 《中国科技信息》 2014年第17期60-61,共2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现状及成因,然后较系统地对治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现状 治理
下载PDF
黄海南部近岸小黄鱼产卵群体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海生 叶振江 +3 位作者 李增光 王明琳 文清源 于洪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50,共8页
通过分析2006年5月和2013年5月在黄海南部吕泗渔场近岸调查采集的792和247尾小黄鱼标本,对小黄鱼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研究显示:2006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6~249mm,纯体重范围为17.48~107.11g,年龄组成I^II龄,I龄... 通过分析2006年5月和2013年5月在黄海南部吕泗渔场近岸调查采集的792和247尾小黄鱼标本,对小黄鱼产卵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研究显示:2006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6~249mm,纯体重范围为17.48~107.11g,年龄组成I^II龄,I龄占55%。绝对繁殖力F变动于2 006~34 509粒,平均(14 193±1 131)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变动于30~635粒/g,平均(252±23)粒/g。绝对繁殖力与纯体重的关系为F=248.36 W+177.18,与体长的关系为F=0.053×L2.321 4。2013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范围为132~204mm,纯体重范围为29.95~102.40g,年龄组成I^II龄,I龄占82%。绝对繁殖力F变动于5 586~21 688粒,平均(11 069±946)粒/尾;体重相对繁殖力FW变动于171~331粒/g,平均(235±19)粒/g。绝对繁殖力与纯体重的关系为F=178.70 W+2 504.1,与体长的关系为F=0.010×L2.746 9。与历史记录比较,发现其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 小黄鱼 产卵群体 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谭杰 李凤辉 +5 位作者 陈四清 马添翼 陈爱华 葛建龙 孙慧玲 王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促熟 性腺发育 水温 饲料
下载PDF
黄海中部近岸产卵场日本鳀卵子大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秀梅 叶振江 +3 位作者 李增光 胡海生 邹全 于洪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0,共7页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黄海中部近岸产卵场20m以浅水域进行6个航次的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对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卵子形态及大小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日本鳀卵子形态呈椭球形,卵子大小在不同发育阶段无显著...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黄海中部近岸产卵场20m以浅水域进行6个航次的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对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卵子形态及大小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日本鳀卵子形态呈椭球形,卵子大小在不同发育阶段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时空变化差异显著。从5月上旬至7月上旬,卵子大小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日本鳀卵子在调查海区最早出现于5月上旬,卵子最大,长径(1.57±0.09)mm,短径(0.77±0.04)mm,纵切面积(0.95±0.07)mm2;6月下旬卵子最小,长径(1.20±0.07)mm,短径(0.64±0.03)mm,纵切面积(0.61±0.43)mm2。同历史数据相比,调查海区的日本鳀卵子5月上旬显著大于东海海域,6月下旬显著小于山东半岛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中部 海州湾 日本鳀 卵子大小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黄海中部近岸小黄鱼与蓝点马鲛鱼卵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文博 刘鸿 +3 位作者 叶振江 万荣 任一平 于洪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526-531,共6页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浅水I型网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海中部20 m以浅海域(34°25′-35°35′N,119°15′-120°35′E)的鱼卵分布进行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蓝点马鲛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 2013年4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浅水I型网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海中部20 m以浅海域(34°25′-35°35′N,119°15′-120°35′E)的鱼卵分布进行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蓝点马鲛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鱼卵丰度的时空分布、动态及与物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蓝点马鲛鱼卵自5月上旬航次出现,直至7月下旬,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研究海域内鱼卵主要分布于偏北区域;小黄鱼鱼卵自5月上旬航次出现,直至6月上旬,5月上、下旬为其产卵盛期,主要分布于研究海域偏南。在P<0.05的显著水平上,两种鱼卵丰度均与表层温度负相关;蓝点马鲛鱼卵丰度与经度负相关,与纬度正相关;小黄鱼鱼卵丰度与经度正相关,与纬度负相关。其余各环境因子与两种鱼卵的丰度未表现出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黄海中部近岸海域蓝点马鲛和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格局,为认识环境变动下该海区蓝点马鲛与小黄鱼种群数量动态和资源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中部 蓝点马鲛 小黄鱼 鱼卵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小黄鱼鱼卵的形态学及遗传学鉴别
7
作者 樊艳楠 叶振江 +3 位作者 姜屹倩 万荣 任一平 于洪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66-371,424,共7页
为验证小黄鱼鱼卵形态学鉴别的准确性,以及COI基因序列在小黄鱼鱼卵鉴别中应用的可行性,对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15个站位采集的两组平行样品分别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别和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测定。形态学鉴别结果显示,7站出现小黄鱼鱼卵,共... 为验证小黄鱼鱼卵形态学鉴别的准确性,以及COI基因序列在小黄鱼鱼卵鉴别中应用的可行性,对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15个站位采集的两组平行样品分别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别和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测定。形态学鉴别结果显示,7站出现小黄鱼鱼卵,共计128粒。卵径1.242-1.535mm,油球径0.414-0.567mm。遗传学鉴别结果显示,共108个个体成功扩增并测序,共检测到17个单倍型,与小黄鱼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0.038之间;与其他石首鱼科鱼类序列的遗传距离在0.112~0.317之间。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系统树聚类结果显示,鱼卵与小黄鱼单倍型聚为一支,与其他石首鱼科鱼类序列分为不同的分支,推断108粒鱼卵均为小黄鱼。对比形态学和遗传学鉴别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844〉0.05)。结果表明,小黄鱼鱼卵的形态学鉴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线粒体COI基因可应用于小黄鱼鱼卵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鱼卵 CO I基因 遗传学鉴别 形态学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