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位针吸活检与导丝导向切除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运福 战志勇 +3 位作者 马海燕 彭彩丽 蔡丽英 柳进花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4期397-398,410,共3页
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摄片或者高频超声探头探测的微小病灶分别用钼靶X线或B超立体定位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随后将头端带有倒勾的钢丝头端置于病灶中心 ,指导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示 5 1例患者 ,穿刺活检检出 2 3例恶性病变 ,良性病变 ... 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摄片或者高频超声探头探测的微小病灶分别用钼靶X线或B超立体定位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随后将头端带有倒勾的钢丝头端置于病灶中心 ,指导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示 5 1例患者 ,穿刺活检检出 2 3例恶性病变 ,良性病变 2 8例 ;此 2 8例良性肿瘤 ,其中 4例在导丝导向活检中诊断恶性疾病 ,针吸活检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92 2 % ( 4 7/ 5 1) ,假阴性率 7 8% ( 4 / 5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X线或B超下乳腺病灶穿刺活检及钢丝导向手术切除病灶活检均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 ,是诊治隐匿性乳腺疾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病变 活组织检查 X线定位 B超定位 针吸活检
下载PDF
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少杰 战志勇 孙秋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腹膜炎 T管
下载PDF
p27^(KIP1)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良 战志勇 +3 位作者 周少杰 张焕虎 于仲剑 孙运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P27^KIP1 基因表达 大肠癌 肿瘤转移 预后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经胸乳入路的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附56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战志勇 杨洪明 +4 位作者 丁雷 张焕虎 周少杰 王子良 马海燕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方法与优缺点。方法采用胸部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6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3例、甲状腺癌3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54例。手术时间88.5(50~210)min,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12例,甲状腺单叶大...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方法与优缺点。方法采用胸部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6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3例、甲状腺癌3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54例。手术时间88.5(50~210)min,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12例,甲状腺单叶大部分切除16例,甲状腺双叶大部分切除24例,甲癌行甲状腺单叶并峡部全切除2例。中转开放手术2例。无神经或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2(3~7)天,术后随访1~13月,无复发,病人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微小切口选择在身体的隐蔽位置,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伴甲状腺癌4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德韶 禚守荣 孙秋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胃切除后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凤 王金波 张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胃切除
下载PDF
肠内营养加胃肠起搏治疗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障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运福 战志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肠起搏 胃部分切除术 术后 胃排空障碍
下载PDF
联合应用MSC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解剖性探查对胰头癌切除率的影响
8
作者 丁维宝 李森 +2 位作者 李春友 丁伟 李胜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4-496,共3页
探讨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对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的应用价值。笔者分析2004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胰头癌手术患者21例(A组)。术前均行MSCT检查,根据CT影像显示的肿瘤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及... 探讨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对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的应用价值。笔者分析2004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胰头癌手术患者21例(A组)。术前均行MSCT检查,根据CT影像显示的肿瘤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及门静脉的关系,对胰头癌进行影像学分期,并以此分期为标准行可切除性评估。术中重点探查胰腺钩突部和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的解剖关系。以1997年1月—2004年6月胰头癌手术患者47例作为回顾性临床对照(B组)。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示A组12例术前判定可以切除,实际10例得以根治性切除,阳性预测值83.3%;9例术前判定不可切除,手术结果与术前判定一致,阴性预测值100%。A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7.6%,19%和0%。B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病死率分别为23.4%,25.5%和2.1%。两组手术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MSCT对胰头癌的影像学分期,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肿瘤可切除性;联合应用MSC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术中解剖性探查技术对提高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多层螺旋CT 解剖性探查
下载PDF
不同干预方式对Ⅱ-ⅢA肝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苏超 张焕虎 +1 位作者 丁雷 孙胜波 《黑龙江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Ⅱ-ⅢA肝癌患者进行不同干预方式,为临床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04年6月到2008年6月我院手术65例Ⅱ-ⅢA肝癌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IDDS组和手术+TACE组,比较三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1年、2年无瘤生存... 目的:通过对Ⅱ-ⅢA肝癌患者进行不同干预方式,为临床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04年6月到2008年6月我院手术65例Ⅱ-ⅢA肝癌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IDDS组和手术+TACE组,比较三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1年、2年无瘤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为(20%、4%)、手术+TACE组(57.1%、33.3%)、手术+IDDS组(31.6%、15.8%),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30);手术+TACE组患者生存时间(16.05+8.04mo),手术+IDDS组(12.25+7.29mo),单纯手术组(10.07+6.57mo),三组生存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术后TACE对肝癌患者疗效确切,IDDS可以提高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但对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IDDS TACE 手术
下载PDF
10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焕虎 苏超 +1 位作者 周海蒙 丁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2例。结果:102例中行患侧+峡部甲状腺全切67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2例。结果:102例中行患侧+峡部甲状腺全切67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1例。术前B超提示淋巴结肿大27例,术中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4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前B超阴性,术中探查淋巴结肿大12例,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后25例证实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随访5年,3例复发。结论:B超可明显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检出率,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临床淋巴结肿大者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淋巴结清扫 中央区
下载PDF
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对胃部分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意义
11
作者 孙运福 战志勇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97-398,共2页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DGE)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7-01/2003-09,胃部分切除术后出现残胃排空障碍28例病人随机分组,A组16例采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B组12例,采用肠外营养治...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对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DGE)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7-01/2003-09,胃部分切除术后出现残胃排空障碍28例病人随机分组,A组16例采用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B组12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胃排空恢复时间、体重减轻量。结果 A组(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组)胃排空平均恢复时间15.1±5.5d,较B组21.5±6.9d缩短;A组体重平均减轻量4.3±1.5kg较B组8.7±1.95kg为低,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加胃管引流液回输能加快DGE病人恢复,并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管引流液回输 胃部分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治疗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并发症59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禚守荣 孙秋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70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系统31例、呼吸系统9例,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70岁以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系统31例、呼吸系统9例,切口感染7例,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瘘、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2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2例。死于并发症6例。结论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肺疾病,其次是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免疫力低下、急诊手术等。应根据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监测和支持,以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腹部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慧选 董礼枫 +1 位作者 孙彦静 廉秀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分析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胃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组58例,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3天切口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费... 目的分析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胃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组58例,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3天切口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结论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及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护理观察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德才 高若辉 +1 位作者 李秀军 张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及CD34的表达,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及CD34的表达,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Ⅴ期者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者(P<0.05)。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者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呈高表达,且与胆囊癌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乙酰肝素酶能促进胆囊癌的转移及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乙酰肝素酶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保留十二指肠升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申 牛军 +5 位作者 张朝阳 杨广运 吴小朋 战志勇 宋炜 徐克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保留十二指肠升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改良手术在壶腹部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3例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行胰十二指肠... 目的通过比较保留十二指肠升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改良手术在壶腹部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33例壶腹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典手术组),45例行保留十二指肠升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手术组);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及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6±111)min和(325±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术中输血比例分别为76%(67/88)和42%(1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分别为(7.4±1.4)d和(4.3±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4±9)d和(31±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0±1.5)个月和(16.9±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升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用于壶腹部癌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外科手术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原文传递
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庆生 罗文强 +22 位作者 李乐平 戴勇 姜立新 王爱亮 储宪群 李玉明 杨道贵 路春雷 姚林果 崔刚 林惠忠 陈刚 崔庆 张焕虎 伦增军 夏立建 苏英峰 韩国新 惠希增 魏志新 孙作成 郭洪亮 周岩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 目的分析山东省胃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了解山东省胃GIST的诊治现状。方法收集山东省内2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完成临床病理学资料复核的1 165例胃GIST病例资料及随访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8年推荐的GIST危险度分级标准对全组病例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 165例胃GIST患者中男性557例,女性608例,中位发病年龄60(15~89)岁。肿瘤位于胃底贲门623例(53.5%),胃体346例(29.7%),胃窦196例(16.8%)。行内镜下切除106例,局部切除术589例,胃大部切除术399例,全胃切除术72例。危险度分极:极低危256例(22.0%),低危435例(37.3%),中危251例(21.5%),高危223例(19.1%)。1 116例患者(95.8%)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中位数40)月。随访期间共有337例患者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4月(1~60月)。全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86.1%和73.4%,其中极低危、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5.8%、63.0%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原发部位(RR= 0.580,95%CI:0.402~0.835)、肿瘤大小(RR= 0.450,95%CI:0.266~0.760)、术中有无肿瘤破裂(RR= 0.557,95%CI:0.336~0.924)、危险度分级(RR= 0.309,95%CI:0.164~0.580)和术后有无服用伊马替尼(RR= 1.993,95%CI:1.350~2.922)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依据病灶大小选择内镜切除、局部切除、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等手术方式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NIH 2008危险度分级标准对我国胃GIST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是否术中破裂、危险度分级和是否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是影响胃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问质瘤 山东省 危险度分级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第17例腹胀—头痛—呕吐—右肝巨大肿瘤—左肾上腺结节(Ⅱ)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焕虎 战志勇 周宁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12-712,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肾上腺结节 肝肿瘤 皮质醇增效 腹胀 头痛 呕吐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玉龙 李乐平 +21 位作者 戴勇 姜立新 王爱亮 储宪群 李玉明 杨道贵 路春雷 姚林果 崔刚 林惠忠 陈刚 崔庆 郭洪亮 张焕虎 伦增军 夏立建 苏英峰 韩国新 惠希增 魏志新 孙作成 周岩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4年11月山东省23家三级甲等医院十二指肠间质瘤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所有病例进行病理学复核及随访,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收集203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例,男101例,女102例。中位年龄55岁。术后1、3、5和10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95.0%、88.0%、82.0%和82.0%,术后1、3、5和10年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3.0%、87.0%、81.0%和75.0%。高复发风险病人术后服用伊马替尼,其5年总体存活率明显高于未服药者(89%vs.62%,P<0.05)。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RR=5.510,95%CI 1.170~5.719, P<0.05)、核分裂像(RR=6.849,95%CI 1.264~5.124,P<0.05)和肿瘤是否破裂(RR=7.349,95%CI 1.608~18.196, P<0.05)是十二指肠间质瘤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直径、核分裂像和肿瘤是否破裂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手术方式5年总体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伊马替尼可改善术后高复发风险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十二指肠肿瘤 手术方式 预后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第17例 腹胀—头痛—呕吐—右肝巨大肿瘤,左肾上腺结节(Ⅰ)
19
作者 张焕虎 战志勇 周宁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46-646,共1页
关键词 腹胀 头痛 呕吐 肝肿瘤 肾上腺结节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