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戈 鞠进 +3 位作者 高国刚 王连华 王善磊 张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基底人工缝合或肺大疱缝扎这一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治疗的186例肺大疱患者,分为两组,VAMT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工切除、缝合或缝扎的方法完成13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基底人工缝合或肺大疱缝扎这一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8月治疗的186例肺大疱患者,分为两组,VAMT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工切除、缝合或缝扎的方法完成134例,VATS组采用常规电视胸腔镜Endo-GIA切除肺大疱52例,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百分比、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留管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术后漏气病例分别为19、2例,有统计学差异,多数经2~5 d引流后停止,持续漏气(超过7 d)分别为2例、1例,无统计学差异。VAMT组2例术后持续漏气(≥7 d)经保守治疗痊愈。VATS组1例上肺叶肺大疱与胸顶粘连较重,术后引流血液较多,保守治疗无效,经VAMT探查证实为胸顶粘连创面渗血所致。VATS组1例术后持续漏气,保守治疗2周无效,经VAMT探查系胸顶粘连分离不足,遗漏破裂的肺大疱,经缝扎后治愈。VAMT组随访113例(随访率84.3%)、VATS组随访41例(随访率78.8%),随访6个月~5年不等,无1例复发。结论VAMT肺大疱切除手工缝合的方法在微创要求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VATS方法无明显差异,并且操作更简单、快捷,效果可靠,降低了住院费用,经济实用,适合在我国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小切口 自发性气胸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下载PDF
胸导管结扎在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戈 鞠进 +3 位作者 高国刚 王连华 王善磊 张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中行常规胸导管结扎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8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胸导管结扎组)和对照组(不结扎胸导管),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周分...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中行常规胸导管结扎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8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胸导管结扎组)和对照组(不结扎胸导管),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清载脂蛋白电泳,术前、术后2周、4周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失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期、Ⅲa期患者胸腔引流量减少、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Ⅰ期患者两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前后血清载脂蛋白电泳以及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手术中行胸导管结扎,不增加手术创伤,对术后肠道营养吸收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没有影响,对于Ⅱ期Ⅲa期肺癌患者,行术中行胸导管结扎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导管 肺癌 乳糜胸 T细胞亚群 载脂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4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鞠进 丛昌滋 +2 位作者 王连华 张旭光 任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46,共1页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4例报告鞠进1丛昌滋1王连华1张旭光1任华关键词心包肿瘤恶性间皮瘤外科手术中图号R732原发性心包间皮瘤临床十分罕见〔1~4〕。随着对本病认识水平及检查手段的提高,近年来报告有增多趋势,现将我们诊治的...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4例报告鞠进1丛昌滋1王连华1张旭光1任华关键词心包肿瘤恶性间皮瘤外科手术中图号R732原发性心包间皮瘤临床十分罕见〔1~4〕。随着对本病认识水平及检查手段的提高,近年来报告有增多趋势,现将我们诊治的4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包间皮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鞠进 王连华 +2 位作者 訾捷 任华 于洪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报告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2例行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3例行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结果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近期疗效满意5例,远期疗效满意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能明... 目的报告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2例行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3例行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结果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近期疗效满意5例,远期疗效满意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梗阻部位和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应有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静脉转流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于戈 孟垂政 鞠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207-208,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72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观察组使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观察两组患... 目的:分析评价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72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观察组使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4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奥沙利铂联合胸腺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胸腺肽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 疗效与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诊断与治疗
6
作者 鞠进 于戈 +3 位作者 王善磊 秦春新 王连华 任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岁~45岁。主要表现高热、胸痛、胸闷、气促、上腹胀满。行心包穿刺抽脓治疗1例,经皮穿刺...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8岁~45岁。主要表现高热、胸痛、胸闷、气促、上腹胀满。行心包穿刺抽脓治疗1例,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2例,经左胸心包部分切除2例,经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10例。脓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白色葡萄球菌3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无细菌生长2例。15例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均在1周~6周内治愈。无住院死亡。结论急性化脓性心包炎病因和脓液性质不同,病人身体状况因人而异,主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解除心包积脓,配合有效的抗生素及全身综合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剑突下切口心包开窗引流,手术创伤小,简便易行,对胸膜腔无污染,术后可配合心包灌洗,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围手术期护理
7
作者 廉秀岩 陈华 董礼枫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护理资料,总结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3例患者经妥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和系... 目的探讨累及右侧心腔的静脉平滑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护理资料,总结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3例患者经妥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和系统的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心腔治愈成功与否不仅仅依靠高超的手术技巧,积极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平滑肌瘤 心腔 护理
下载PDF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滕和志 王向丽 +4 位作者 李文晓 王善磊 宋凌燕 陈艳 郭志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评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治疗效果及成功因素。方法对26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访分析,年龄55~70岁,平均62岁。主动脉跨瓣压差52~191mmHg,平均97mmHg,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14~19mm,合并关闭不全7例。手术均在全麻、低温... 目的评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治疗效果及成功因素。方法对26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访分析,年龄55~70岁,平均62岁。主动脉跨瓣压差52~191mmHg,平均97mmHg,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14~19mm,合并关闭不全7例。手术均在全麻、低温和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置换,同期行Manouguian法扩大主动脉瓣环9例、CABG3例、Wheat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随访心脏超声LVEF为51%~72%,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8~12mm,人工瓣跨瓣压差8~26mmHg。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瓣膜置换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瓣膜型号是提高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 人工
下载PDF
36例小左心室患者二尖瓣置换治疗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滕和志 王向丽 +3 位作者 秦春新 李文晓 陈艳 郭志勇 《中国医药》 2006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左心室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小左心室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3例,治愈率为92%。晚期死亡2例。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0~52.0mm... 目的 探讨小左心室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小左心室二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3例,治愈率为92%。晚期死亡2例。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2.0~52.0mm,平均(46.32±5.84)mm。结论 小左心室患者病程长。多合并左心房血栓及肺动脉高压,晚期部分患者发展为左心室萎缩。小左心室、左心室萎缩者是换瓣手术的高危指标,但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左心室 左心室萎缩 瓣膜置换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鞠进 王连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3期29-31,共3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e Syndrome,简称SVCS)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上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组以头颈上肢和胸部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征侯群。1 病 因 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e Syndrome,简称SVCS)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上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组以头颈上肢和胸部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征侯群。1 病 因 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原因很多,自1757年Hunter首先报告一例SVCS由主动脉瘤压迫引起以来,逐渐发现上纵隔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上腔静脉内外的炎性病变均可导致SVCS,但多为恶性肿瘤所致,据统计恶性肿瘤引起者占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旭光 于戈 +2 位作者 王连华 苏雷 孙学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肺海绵状血管瘤 罕见病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鞠进 王连华 +4 位作者 丛昌滋 张旭光 任华 于洪泉 苗齐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10期14-15,共2页
本文报告了2例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采用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取得了成功。作者认为:由于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梗阻范围广泛,常累及双侧无名静脉之特点,故采用此术式,对降低颈静脉高压、减轻面颈部浮肿有立竿见影之... 本文报告了2例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采用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取得了成功。作者认为:由于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梗阻范围广泛,常累及双侧无名静脉之特点,故采用此术式,对降低颈静脉高压、减轻面颈部浮肿有立竿见影之效果。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取材方便,创伤小,术后不需长期抗凝,远期疗效好,在基层医院便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静脉转流术
下载PDF
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旭光 王善磊 +2 位作者 于戈 王连华 鞠进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肢体偏瘫 骨关节病 胸腔积液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肺曲菌球病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鞠进 于戈 秦春新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曲霉菌 肺曲菌球病
下载PDF
再次瓣膜置换术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出血一例
15
作者 董文涛 滕和志 郭志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瓣膜置换术后 破裂出血 二尖瓣置换术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人工机械瓣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肺曲菌病的治疗进展
16
作者 鞠进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17期772-774,共3页
肺是曲菌感染的宿主器官,已为大家所熟悉。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一般不致病,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某些药物不适当应用后,吸入的或经血液循环而来的曲菌孢子在肺内大量生长繁殖,才会导致曲菌感染。肺曲菌病。1729年Micheli发现并... 肺是曲菌感染的宿主器官,已为大家所熟悉。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一般不致病,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某些药物不适当应用后,吸入的或经血液循环而来的曲菌孢子在肺内大量生长繁殖,才会导致曲菌感染。肺曲菌病。1729年Micheli发现并命名,1856年Virchow首次描述曲霉菌在人肺的病理情况。该症临床极少见,近年来,由于对本症认识水平及检查手段的提高,同时因大量广谱抗菌素、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应用,临床报道有明显增多趋势。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肺曲菌病,本文对该病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菌病 病理学 诊断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二尖瓣前叶先天性穿孔并后叶腱索断裂1例
17
作者 李泽树 滕和志 +1 位作者 时永霞 郭志勇 《中外医疗》 2008年第13期134-134,共1页
本文以1例二尖瓣先天性前叶穿孔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本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的分析,为以后治疗相似疾病提供经验。
关键词 二尖瓣 穿孔 腱索断裂
下载PDF
手术处理不妥致气管支气管肿瘤脱落窒息2例
18
作者 鞠进 于戈 +2 位作者 王善磊 秦春新 王连华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5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手术处理不妥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肿瘤脱落窒息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6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8
19
作者 滕和志 王向丽 +3 位作者 董文涛 王小康 陈艳 郭志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预后情况。结果治愈65例,治愈率为95.6%。晚期死亡4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预后情况。结果治愈65例,治愈率为95.6%。晚期死亡4例。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长期慢性被动性重建的结果,肺高压是换瓣手术高危因素,但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肺高压 瓣膜置换
下载PDF
爱大粉针剂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20
作者 洪焕波 王淑琴 毕淑红 《中原医刊》 2003年第14期F004-F004,共1页
关键词 爱大粉针剂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