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敷料与约束带并用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衣翠红 郭洪银 +1 位作者 李玉姐 徐金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0期3192-3194,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与约束带并用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制约束带常规约束,观察组先将透明敷料贴于约束处,再用自制约束带常规约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天数、... 目的探讨透明敷料与约束带并用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制约束带常规约束,观察组先将透明敷料贴于约束处,再用自制约束带常规约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约束天数、皮肤情况及约束效果。结果观察组约束天数长于对照组(P〈0.01),约束处皮肤伤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约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明敷料与约束带并用能有效减少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皮肤并发症,提高约束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敷料 约束带 躁动患者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肖华明 吴清安 +3 位作者 邹积典 于建波 柳大岗 郭庆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84-3885,共2页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3[1]。手术夹闭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所伴发的脑水肿常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所以促进脑水肿尽快消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是...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3[1]。手术夹闭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所伴发的脑水肿常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所以促进脑水肿尽快消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是术后康复治疗的重点。我院在脑动脉瘤术后第3天行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康复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高压氧治疗 脑水肿 疗效观察 神经功能缺损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苘辉斌 毕伟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8.8%,残余稳定15.0%,复发/扩增6.2%。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5.2%,残余稳定16.8%,复发/扩增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显微开颅夹闭术组预后评分中5分占65.5%,3-4占23.0%,1-2分占11.5%。血管介入栓塞术组预后评分5分占76.1%,3-4分占16.8%,1-2分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较短,在患者恢复和预后方面略优于显微开颅夹闭术,较适合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 手术治疗 评价
下载PDF
1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痂形成导致窒息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衣翠红 丛淑玲 王丽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6期866-868,共3页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能力较差。为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决呼吸闲难,改善缺氧状况,常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如术后气道护理不当,极易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套管 痰痂堵塞 护理
下载PDF
常温保存下煮沸颅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培乐 郭庆雷 郭文斌 《齐鲁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1目的 观察常温保存下煮沸颅骨瓣回植的效果 ,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 2方法 将开颅减压术取下的颅骨瓣在常温下保存 ,待颅骨修补时取出煮沸 2 0 min后使用。 3结果  30例病人随访 6 0 d~ 12年 ,2 9例头颅外形正常 ,X线片示骨瓣边缘... 1目的 观察常温保存下煮沸颅骨瓣回植的效果 ,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 2方法 将开颅减压术取下的颅骨瓣在常温下保存 ,待颅骨修补时取出煮沸 2 0 min后使用。 3结果  30例病人随访 6 0 d~ 12年 ,2 9例头颅外形正常 ,X线片示骨瓣边缘密度减低 ,CT片示部分病人的回植骨瓣不规则吸收 ,15例骨瓣与骨窗有骨性融合。回植骨瓣平均 CT值与对侧相应处正常颅骨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1.871,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移植 颅骨缺损 自体移植 常温保存
下载PDF
插胃管致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1例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莎莎 鞠贞会 +3 位作者 王姝红 徐向英 王丽萍 李军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8期129-130,共2页
报告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插鼻胃管过程中,因胃食管反流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护理干预。对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插胃管时,应提前做好评估工作,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尽可能将肺功能状态纠正到最佳水... 报告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插鼻胃管过程中,因胃食管反流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护理干预。对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患者插胃管时,应提前做好评估工作,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尽可能将肺功能状态纠正到最佳水平;调整患者合适的体位,熟练的手法和1次插管成功,也是减少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支气管哮喘 胃食管反流 护理
下载PDF
外伤性硬脑膜中动静脉瘘一例报告
7
作者 邹积典 郭庆雷 郭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颞部 入院 左侧 硬脑膜 外伤性 骨折线 压痛 颅骨内板 头部CT检查
下载PDF
眼球爆裂伤合并开放性脑损伤1例
8
作者 柏建峰 郭庆雷 王志浩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1期120-120,共1页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48岁,因“被崩起的石块砸伤头部、右眼,疼痛流血3h”于2013年04月14日人院,自伤后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呼吸困难,无二便失禁,现场未处理,
关键词 眼球 爆裂伤 脑损伤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6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分析
9
作者 宁同波 崔皓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2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方法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 目的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方法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实验组而言,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5例,总的有效率高达85.3%;对于对照组而言,显效患者6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10例,总的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下载PDF
表现为轻型颅脑损伤的弥漫性脑肿胀
10
作者 隋强波 孙华玲 杨银田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5期62-62,共1页
我科1995年4月~1998年6月收治弥漫性脑肿胀(TDBS)98例,其中入院时表现为轻型颅脑损伤的TDBS8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临床表现 TDBS 治疗 轻型颅脑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外科治疗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凯 杨莎莎 +3 位作者 杨连松 邹积典 隋强波 郭庆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50,共3页
自从1991年意大利学者Guglielmi等[1]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技术引入神经外科领域,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又开创了弹簧圈栓塞这一里程碑式的治疗手段.虽然此项技术不断改进完善,但术中及术后各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加并成为治... 自从1991年意大利学者Guglielmi等[1]电解脱铂金弹簧圈技术引入神经外科领域,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又开创了弹簧圈栓塞这一里程碑式的治疗手段.虽然此项技术不断改进完善,但术中及术后各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加并成为治疗难题.199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urian等[2]首次报道了21例颅内动脉瘤栓塞后患者的外科治疗,随后不断有类似病例报道,但多为数十例的小宗病例报道.2011年Romani等[3]报道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治疗的81例此类病例,该医院也是到目前为止报道例数最多的研究机构.笔者发现国内可供参考借鉴的此类文献极少,更无相关综述,故笔者在此将国内外主要文献整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技术 外科治疗 栓塞后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病例报道 医院治疗 文献整理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CT分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丰育功 颜明布 +2 位作者 栗世方 唐万忠 李环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CT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1997年1月至2013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的破裂Ae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H的CT特点将其分为Ⅰ~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CT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1997年1月至2013年6月开颅手术夹闭的破裂Ae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H的CT特点将其分为Ⅰ~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CT分型Ⅰ~Ⅲ共279例,治愈266例(95.3%)、死亡8例(2.9%);Ⅳ~Ⅴ型126例中,治愈93例(73.8%)、死亡19例(15.1%);CT分型(Ⅰ~Ⅴ型)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25,P<0.01).SAH CT分型为Ⅰ~Ⅲ型的279例患者中,Hunt-Hess Ⅰ~Ⅲ级267例(95.7%),Ⅳ~Ⅴ级12例(4.3%);CT分型Ⅳ~Ⅴ型的126例中,Hunt-Hess Ⅰ~Ⅲ级的有87例(69.1%),Ⅳ~Ⅳ级的39例(30.9%).SAH CT分型(Ⅰ型~Ⅴ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Ⅴ级)呈正相关(r=0.494,P<0.01).CT分型Ⅰ~Ⅴ型的患者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分别为2.70%、5.43%、12.39%、16.36%、6.25%.结论 ACoA破裂后SAH的CT分型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尽早明确诊断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是改善预后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ACoA破裂后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较好,对判断迟发性脑缺血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分型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万古霉素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积典 郭庆雷 +3 位作者 侯英芳 宁同波 肖华明 田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83-2985,共3页
目的通过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比较,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颅脑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B组鞘内给药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C组按A、... 目的通过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比较,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颅脑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B组鞘内给药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C组按A、B组方法联合用药,汇总患者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生化分析评价3种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相关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79.2%显著低于B组100.0%、C组100.0%;治疗前、后颅内压A组为(253.1±33.2)、(134.5±27.8)mm H2O,B组为(260.1±25.5)、(116.5±27.8)mm H2O,C组为(260.1±25.5)、(102.7±22.3)mm H2O;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数A组为(27.8±5.8)、(8.8±3.3)×109/L,B组为(29.2±8.8)、(6.3±7.4)×109/L,C组为(28.5±4.4)、(6.2±6.3)×109/L,3组在颅内压、血白细胞数等方面依次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氯化物依次升高,A组为(88.2±2.3)、(118.4±3.3)mmol/L,B组为(89.3±3.1)、(125.7±4.5)mmol/L,C组为(84.7±7.3)、(128.5±6.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临床有效治疗时间依次缩短,C组时间最短;A组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余两组未有出现。结论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 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原发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积典 侯英芳 +3 位作者 郭庆雷 蔄辉斌 肖华明 柏建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垂体促甲状腺素(TSH)细胞腺瘤罕见,约占垂体瘤的0.5%,随着敏感TSH测定方法的应用,比例增加约占1.0%-2.8%,人群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很易误诊误治。我院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11月收治原发性垂体TSH细胞腺瘤2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垂体TSH细胞腺瘤 促甲状腺素 垂体瘤 文献复习 误诊误治 患病率 原发性
原文传递
鼻肠管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于萍萍 张洪胜 李永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31期3830-383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行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可以耐受... 目的 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CU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行肠内营养.对两组患者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鼻肠管组患者耐受肠内营养的起始时间为(18.23±10.16)h、达到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为(74.78±28.42)h,传统鼻饲组分别为(35.44±13.55),(171.67±32.1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723,12.2013;P <0.01).鼻肠管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05±3.17)d、住院时间为(32.22±10.13)d、人均住院费用为(8.17±3.23)万元,传统鼻饲组分别为(10.43±4.98)d,(45.44±12.17)d,(12.45±5.6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95 5,4.4960,3.532 1;P <0.05).鼻肠管组胃肠道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传统鼻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01,P<0.01).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效果优于传统鼻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鼻肠管 鼻饲
原文传递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庆雷 于卫红 +2 位作者 邹积典 肖华明 孙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罕见,约占垂体瘤的0.5%,人群中约为百万分之一。我院2014年9月收治1例,因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文献复习 术后 腺瘤 术前准备不充分 垂体瘤
原文传递
巨大硬脑膜下血肿钙化术后伴癫痫、发热和左侧肢体无力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伟 王壮志 +1 位作者 徐承香 张文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32期77-78,共2页
患者男,49岁,以左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个月余为主诉于2013年10月30日就诊。患者就诊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伴间歇性全头胀痛,自服解热镇痛药可缓解,无其他特殊不适。
关键词 左侧肢体无力 血肿钙化 硬脑膜下 癫痫 术后 发热 视力下降 解热镇痛药
原文传递
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治疗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华明 邹积典 +3 位作者 郭庆雷 田伟 柳大岗 郑谊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6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患者,行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治疗,阐述手术技术并根据临床资料对其疗... 目的 探讨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患者,行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治疗,阐述手术技术并根据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复查CT发现积液消失时间4~8d,平均6.5 d,脑中线移位恢复.意识清楚18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有意识障碍12例患者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升3分者6例,GCS上升2分者6例.术后积液量按公式计算>3ml属于复发,30例患者3个月内复查CT积液未见复发;随访6个月积液也未见复发.结论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形成的原因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小骨窗囊壁剥除联合蛛网膜造瘘术治疗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进展型硬脑膜下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疗效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去大骨瓣减压术 小骨窗囊壁剥除术 蛛网膜造瘘术
原文传递
单纯性脊髓空洞分流术远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建军 宁同波 +2 位作者 赵峰 范晓勇 孟祥靖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1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 单纯性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空洞胸腔分流(SPS)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SSS)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脊髓空洞症患者28例,其中行SPS 18例,SSS 10例,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左右复查MRI检查脊髓空洞腔... 目的 单纯性脊髓空洞症患者行脊髓空洞胸腔分流(SPS)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SSS)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脊髓空洞症患者28例,其中行SPS 18例,SSS 10例,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左右复查MRI检查脊髓空洞腔明显缩小;术后早期(48 h内)9例SPS术式患者、4例SSS患者在术后早期MRI均显示空洞范围缩小,SPS术式病例中感觉症状改善15例(83.3%),无明显改善1例(5.5%),加重或其他部位出现感觉异常1例(5.5%),患侧感觉改善健侧出现感觉异常1例(5.5%);SSS术式病例中感觉症状改善8例(80.0%),无明显改善1例(10.0%),加重或其他部位出现感觉异常1例(10.0%).SPS术式术后4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肺压缩比均小于5%,均未行手术干预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和胸腔积液等症状.结论 单纯性脊髓空洞症伴有症状患者适合行空洞分流手术,相对于蛛网膜下腔分流,我们认为胸腔分流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长期的大宗手术病例随访资料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原文传递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宁同波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引流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美洛培南(鞘内注射)治疗,引流组...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引流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常规美洛培南(鞘内注射)治疗,引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引流组脑脊液检查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6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美洛培南鞘内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很大程度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指标和临床指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大池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颅内感染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