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应用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文 刘晔 谢喜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心力衰竭标准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5~10μg/min,根据血压...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心力衰竭标准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5~10μg/min,根据血压及临床表现每5~10min递增5~10μg/min,最大剂量100~200μg/min;治疗组静脉泵入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注射3~5min,继以0.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连续用药72h。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等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后,治疗组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0.0%与20.0%,P<0.01;93.3%与73.3%,P<0.05);治疗组无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7%与26.7%,P<0.05);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3.3%与53.3%,P>0.05)。治疗72h后NT-proBNP浓度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894.3±2354.8)μg/L与(4835.2±2673.4)μg/L,P<0.01]。在治疗72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 NT-PROBNP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琼瑶 李文 +5 位作者 张磊 戈晓珍 赵华 张涛 韩智红 任学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6-419,425,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响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60例,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存在... 目的:观察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响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960例,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存在LAAT的患者33例(3.4%),口服NOACs治疗后23例复诊。观察服用NOAC≥3周左心耳血栓的消退情况,左心耳血栓消失或减小定义为有效,无变化或增大定义为无效。结果:33例左心耳血栓患者中CHA2DS2-VASc评分≤1分为17例(51.5%,其中0分4例,1分13例)。23例患者中,服用利伐沙班15 mg/d 6例,有效5例(83.3%),服药时长112(54,352)d;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 7例,有效2例(28.6%),服药时长69(28,265)d;达比加群酯150 mg 2次/d10例,有效9例(90%),服药时长78(44,190)d。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治疗无效的5例,改用达比加群酯150 mg2次/d,服药≥3周后再次复查TEE,4例(80%)血栓消失。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d与150 mg 2次/d对比,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治疗有效,高剂量的NOACs效果优于低剂量。低的栓塞风险评分心房颤动患者也有较高的左心耳血栓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药 左心耳血栓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永贵 周龙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2年第4期318-320,33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MH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PCI的12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出现MACE组和正常出院组(ND组),比...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MH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PCI的12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出现MACE组和正常出院组(ND组),比较2组患者的MH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ACS患者发生MACI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MHR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HR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患者年龄、高血压、Gensini评分、MHR、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ND组(P均<0.05),MHR、LP(a)为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MH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32,P<0.05),MHR的预测临界值为9.45,MHR≥9.45的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MHR<9.45的患者。结论:血清MHR与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强心利尿剂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谢喜中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强心利尿剂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氧、休息,指导饮食、抗感染、强心、... 目的:探讨强心利尿剂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氧、休息,指导饮食、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硝普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心率、LVEF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加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更明显,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且不会增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顽固性心力衰竭 硝普钠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涟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现状及依从性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 刘晔 +4 位作者 周龙辉 谢喜中 张学恺 肖玉虎 李卫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华菱集团涟钢社区(简称涟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中西药治疗现状,提高依从性。方法由医师填写固定格式、内容的调查表,收集到130例已确诊并治疗至少2个月以上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门诊患者资料。以初次登记了解药物治疗现状,2... 目的了解华菱集团涟钢社区(简称涟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中西药治疗现状,提高依从性。方法由医师填写固定格式、内容的调查表,收集到130例已确诊并治疗至少2个月以上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门诊患者资料。以初次登记了解药物治疗现状,2个月后再次登记用药情况并对照初次登记用药情况,了解依从性。结果用药现状:抗血小板药应用率为92.3%、他汀类降脂药84.6%、ACEI/ARB类30.8%、β受体阻滞剂53.8%,钙拮抗剂38.5%,硝酸酯类61.5%,中成药84.6%;依从性75%~91.7%。结论该研究的用药情况大体遵循了指南,但具改善预后的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ACEI/ARB应用不足,中成药使用率过高;部分药物依从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现状 依从性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6
作者 谢喜中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8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 2组根据心功能情况采取卧床休息、限盐,并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然后200mg/d直至观察结束,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方法 2组根据心功能情况采取卧床休息、限盐,并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胺碘酮600mg/d,共7d,继之400mg/d,共7d,然后200mg/d直至观察结束,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X线胸片、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结果 2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86.2%,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2.9%,对照组为6.2%,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疗效满意,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小,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血浆NT-proBNP与hs-CRP水平的变化探析
7
作者 李文 李卫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0期138-139,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的探讨研究内容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对比评价其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的浓度以及hs-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于73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溶栓治疗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定NT-proBN... 目的本文主要的探讨研究内容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对比评价其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的浓度以及hs-CRP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对于73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溶栓治疗前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测定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水平。在溶栓治疗后,再次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测定。结果在7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其冠状动脉能够再通,冠脉再通率为57.5%。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其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明显出现下降。但治疗后溶栓成功的患者,其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浓度显著下降,不成功组患者其血浆中的NT-proBNP和hs-CRP出现升高,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患者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水平与患者的kiuip分级成正相关,级别越高,患者心衰情况也严重,其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越高。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死通过观察患者体内的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可作为溶栓治疗疗效评价的指标,并且治疗NT-proBNP和hs-CRP的浓度可以作为评价患者心功能的一项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死 NT-PROBNP HS-CRP
下载PDF
心肌酶、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检测价值
8
作者 阳建伶 李华 +2 位作者 刘倩 谢喜中 朱文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正常的同年龄段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肌酶、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MI组),同期门诊正常体检正常的同年龄段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AMI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T)、IgG、IgM、IgA及补体C3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CK、CK-MB、LDH、AST AMI治疗前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AMI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IgG、C3 AMI治疗前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AMI组治疗后IgG、C3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IgM、IgA AMI组与对照组、AMI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CK-MB、LDH、AST、IgG、C3会明显升高,随着治疗病情好转数值下降,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检测心肌酶及免疫球蛋白、补体变化有助于评定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酶 免疫球蛋白 补体C3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筛查与治疗随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 周龙辉 +1 位作者 谢喜中 李卫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853-85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抗抑郁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第7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确认为抑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43例)。2组均按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抗抑郁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第7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确认为抑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43例)。2组均按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d,进行抗抑郁治疗。2组患者均随访5年,记录2组死亡人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5.10%(108/196),随访5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死亡率(19.05%vs44.19%,P<0.05)、心源性疾病死亡率(11.90%vs30.23%,P<0.05)均减少。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抑郁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